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教育

從有學上到上好學 江蘇義務教育公平邁向更高層次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0-08-27 09:34:38 | 文章來源: 中國江蘇網

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重要前提、社會和諧的重要基礎。教育公平,寄託著學子、家庭和社會的殷殷期望。改革開放特別是近年來,教育公平已成為江蘇推進教育事業發展的主旋律。在一系列惠民政策的推動下,江蘇在讓每個孩子從“有學上”到“上好學”的道路上漸行漸遠,教育公平邁向更高層次。

資助弱勢群體:確保每一個孩子不因貧失學

“確保每一個學生不因貧失學”,這是江蘇省委、省政府向全省人民作出的的莊嚴承諾。為實踐這一承諾,江蘇在諸多方面進行探索並推出了一系列舉措。

——全面落實政府舉辦義務教育的責任,在全國率先實行免費義務教育,確保每一個學生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2006年免除全省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學雜費,2007年免除城市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的學雜費,2008年為城鄉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免費提供教科書,2010年免除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寄宿生住宿費,並補助困難學生生活費。全省不分城鄉、不分公(民)辦學校,義務教育階段每一個學生都享受免費教育。免費義務教育的實施,為義務教育的健康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明顯提高了基礎教育的公平程度。

——全省逐步建立了對貧困學生的資助政策和救濟體系。從2006年起,為80萬名農村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免費提供課本,各級政府還為這些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提供每學年不低於300元的生活費補助。2008年,我省在免除學雜費和免費提供教科書後,又提高了對家庭經濟困難的寄宿學生的生活補助費,小學和初中分別提高到每學年500元和750元。2007年我省率先建立普通高中貧困學生資助制度,省財政每年安排8000萬元,連同地方各級財政共1.52億元,每年為15萬家庭經濟困難的普通高中學生每人資助1000元。

——基本解決外來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就學和農村留守兒童學習問題。2009年中央和省投入1.45億元扶持各地學校接受外來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全省外來務工人員隨遷子女義務教育階段入學率達99.8%,其中在公辦學校就讀的達80%以上。2008年開始省財政投入3.2億元實施農村留守少年兒童食宿條件改善工程,解決了20萬名農村留守少年兒童的住校問題。

——實施“特殊教育合格學校建設工程”,把每一所特殊教育學校都建成合格學校。2007年,省財政投入7000萬元,扶持經濟薄弱地區特殊教育學校建設,併為全省每一所特殊教育學校配送特教專用設備,實現了“每30萬人口的縣區建一所合格特殊教育學校”的目標,滿足了殘疾兒童少年接受教育的需要。

“讓每個孩子享有均等的機會”,在江蘇,已經成為現實。

改造農村校:力促城鄉差距縮小辦學條件均衡

走進張家港樂余中心小學,你的第一感覺肯定是驚嘆!漂亮整齊的教學樓充滿著現代氣息,學校佔地55畝,建築面積達12000平方米,校園環境環境幽雅,整潔乾淨,如果不是事先知道,誰會想到這是一所農村小學?比起城市的小學,非但絲毫不差,甚至大有超出之勢。這裡各種專用教室和各項現代化設施齊全,有著完善的校園網路系統……該校校長祁仁東告訴記者,學校自2006年以來,通過短短四年,已從一個教學辦公設施落後的學校初步成為了農村窗口學校。

象樂余小學這樣農村學校發生翻天巨變的範例在江蘇不勝枚舉。它們的變化正得益於江蘇加快城鄉教育一體化和加快教育現代化的一系列措施。

2001年以來,為改善經濟薄弱地區農村中小學辦學條件,我省先後實施了中小學危房改造、佈局調整、以課桌新、板凳新、講臺新、電燈亮為主要內容的”“三新一亮”、以每一所農村中小學有整潔的校園,有滿足需要的衛生食堂,有冷熱飲用水,有水衝式廁所,有安全的宿舍,寄宿生一人有一張床的“六有”、以每校都配有電腦網路教室為目標的“校校通”、以完善學校理化生實驗設備、圖書資料、體育及藝術教育設備配套為內容的“四配套”以及“農村留守少年兒童食宿條件改善工程”和“農村合格幼兒園建設工程”等一系列工程,並投入經費約145億元,其中省財政安排經費30多億元,主要用於對經濟薄弱地區的補助。

截至2009年底,各項工程已全部實施完畢,大大改善了農村中小學及幼兒園的辦學條件,城鄉義務教育階段學校辦學條件差距明顯縮小,特別是在蘇南蘇中等不少地區,辦學條件已實現城鄉“完全同等”,促進了義務教育的均衡發展。

據教育部統計數據,體現義務教育階段辦學水準和裝備水準的11項指標中,江蘇小學有8項指標在全國31個省份中處於領先位置:小學危房率、小學建網學校比例、每百名學生擁有電腦臺數、小學生均圖書冊數、小學生均儀器設備值、小學大專及以上學歷教師比例、小學高級及以上教師比例。初中有5項指標處於領先位置:建網學校比例、理科實驗儀器達標學校比例、生均圖書冊數、生均儀器設備值、每百名學生擁有電腦臺數。

全面實施素質教育:“讓每個孩子上好學”

教育設施的優化與均衡,為讓每個孩子上好學提供了堅實的基礎,但這還遠遠不夠。近年來,江蘇以課程改革作為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全面提高教育品質的關鍵環節,堅定不移、堅信不疑推進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確保真正“讓每個孩子上好學”。

我省于2001年開始進行課程改革實驗,2004年全省義務教育階段全部進入新課程,比全國提前一年;2005年高中在全國較早進入新課程。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推動了素質教育理念全面普及,課堂教學改革全面展開,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發生積極變化,校本研修制度基本建立,學校課程開發、課程資源建設、教師專業發展等方面成效顯著。課程改革推動了城鄉基礎教育的均衡發展,2007年開始實施“送優質教學資源下鄉工程”,組織全省優秀的學科專家和教師,攝製了義務教育階段24個學科2000課時的教學光碟,免費配送給全省7200多所農村中小學,同時為經濟薄弱地區學校2萬個班級,配送了34寸彩電和DVD,促進了農村學校教師的專業成長,提高了教學品質。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推進了素質教育的全面實施。切實加強中小學德育工作,重視德育課程和班主任隊伍建設,開展萬名班主任和心理健康教師培訓,充分發揮學校教育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中的主課堂、主陣地、主渠道作用。加強青少年學生社會實踐基地的建設。強化學校體育工作,推廣大課間體育活動等多種體育鍛鍊方式,認真落實學生每天1小時的體育活動時間。加強體育和藝術教育設施建設,為蘇中蘇北地區4890所中小學統一配送了體育、藝術教育器材。

與此同時,為進一步規範中小學辦學行為,我省制訂出臺規範中小學辦學行為的“五嚴”規定,深入推進考試與評價制度改革,提高熱點高中均衡分配到初中的招生比例,研製和完善“3+學業水準測試+綜合素質評價”新高考方案。建立義務教育品質監測制度,每兩年開展全省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學習品質測試與分析,切實改進教學,不斷提高教育品質。

“讓每個孩子上好學”,在江蘇正在或已經成為現實。

注: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尚無評論

留言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