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教育

教師培訓能否衝破自我封閉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0-08-27 09:20:13 | 文章來源: 文匯報

如何使教師職業受到尊重,從而讓教師告別職業倦怠?除了提高待遇外,提供高水準、有深度、有選擇性的專業培訓,也是必不可少的激勵方式。因為只有通過培訓拓展視野,才能讓教師感到事業有奔頭。

為教師培訓拓寬天地

“我是藝術老師,很想到一個知名的藝術教育機構參加培訓,但這個機構不是我們教育系統圈定的範疇,因此難以成行。”這樣的困惑,代表了不少教師在培訓上的糾結。

多年來,教師培訓基本上是在教育界內部迴圈,一談到教師培訓,不是找師範大學,就是各區的教師進修學院。但是由於師範大學和教師進修學院的局限性,很難滿足不同學科、不同背景的所有教師的需求,同時,不少有益的社會資源又無法進入教師培訓領域。

近年來,上海市七寶中學在師資培訓上充分挖掘社會資源,請名家到府指導並不局限于教育界,眼光伸向了整個社會,老師普遍反映培訓效果好於以往。閔行區教育局局長竺建偉認為,在師資培訓上,要有為我所用的策略,打破自我封閉,才會更有前景。

培育“超市式”培訓市場

“現在我們教書,已經不是光靠本專業知識就能‘一招鮮吃遍天’了,不僅要有紮實的學科功底,還要懂得學生心理,更要有廣泛的生活知識與情趣。”一位高中老師直言,“現在與學生對話,越來越需要圈外知識,否則就會被認為out了。”

目前,儘管有些培訓機構列出了不同學段的教師培訓項目,但基本上都是“共性有餘、個性不足”。面對教師的不同需求,培訓內容的單調和狹窄,“公共食堂”式的培訓“大鍋飯”,已失去了原先的魅力。“假如不同培訓機構,能提供多元化的培訓功能表,辦成‘超市式’的培訓市場,也許效果會更好一些。”長期從事師資培訓的資深人士如此建議。

讓教師因需求而學習

教師專業培訓過去基本上是“賣方市場”,“我提供什麼,你就學什麼”,這樣雖能體現集體學習、進修“劃一性”的優勢,但時至今天,作為培訓主體的教師,顯然更需要受到尊重,讓教師在更大範圍內進行選擇,應該成為教師培訓的必要前提。

“不能認為教師只要學與教學有關的東西就行了,那樣的話,職業之樹就會枯萎。現在的教師,也正在向以學科為主,且綜合性、全能化的方向發展。”控江中學校長張群認為,教書匠式的老師,儘管有傳統的優勢,但教得都很累,而且與學生的聯絡存在著先天不足,離開了學科,與學生的距離就會很大。

教師的知識結構,不僅關係自身的底蘊,也關聯學生的獲得。“名師出高徒,是因為名師都有絕活,教師培訓既要拾遺補缺,更要成就特色,讓教師在培訓上有選擇的自主權,對於導向‘我要學’,真正實現培訓效應是極其關鍵的。”崇明縣教育局局長黃強説,在完成普遍性的培訓內容後,滿足教師的個性化培訓,是未來教師培訓特質化、品位化、個性化的方向,也有利於造就不同色彩的個性教師。本報記者 蘇軍

相關文章
注: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尚無評論

留言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