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教育

傳揚國畫的氣韻風骨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0-08-26 08:59:45 | 文章來源: 雲南日報網

近日,在昆明陸軍講武堂國際展覽中心舉辦的《袁曉岑蔡可剛同題花鳥畫觀摩展》上,記者見到了專程從北京趕來參加畫展的蔡可剛。身為北京人民畫院副院長、國家一級美術師的蔡可剛,年近七旬,精神矍鑠。對此次與藝術大師袁曉岑同臺辦畫展,他説:“這是雲南藝術界對我的厚愛,袁曉岑大師一直是我敬仰和推崇的一代藝術大師,他的花鳥畫在中國畫壇上獨樹一幟,作品既傳統又新意……他的學識、人品及藝術特色都是我學習的典範。”

蔡可剛,山東微山縣人,畢業于山東曲阜大學美術系。自幼酷愛書畫藝術,後師承著名畫家陳玉圃先生,從事花鳥畫創作四十年如一日,作品多次發表于《中國文化報》《解放軍報》《美術週刊》等。作品《光明使者》在由《人民日報》、中國美術家協會舉辦的“紀念抗日戰爭勝利60週年大型書畫展”中獲獎並載入畫集,《大吉圖》《崛起》在《中國書畫報》、中國美協等舉辦的書畫大賽中分別獲金獎。有80余幅作品被南韓、日本、新加坡、泰國、馬來西亞的書畫院及個人收藏。2005年受南韓國會邀請,到南韓進行中韓大型書畫交流活動,巨幅作品《華夏頌吉祥》被南韓政府收藏。

這次展出的蔡可剛花鳥畫70余幅,是近10年來他創作的精品力作。由於他在山東時長期從事群眾藝術教育工作和花鳥畫創作,他的畫風一方面繼承了古代院體花鳥畫和文人花鳥畫的筆墨技法,另一方面繼承了山東民間藝術傳統的精神內涵。他的風格在院體花鳥畫“富貴”和文人花鳥畫“野逸”的基礎上,褪去了宮廷的豪華之風,賦予了民間的富麗與野趣之象。在蔡可剛筆下,鯉魚和金魚搖頭擺尾,生動活潑;雄雞羽毛豐滿,神態逼真。

談到與雲南的緣分,蔡可剛説最先是與袁曉岑結緣。2006年夏天,蔡可剛與齊白石嫡系弟子、北京現代美術館館長于恒祚到雲南采風,舉辦這次畫展的雲南藝馨園藝術總監柏科結伴同行。當時,忽聞藝術大師袁曉岑藝術園開館的消息,兩位畫家便推遲了出遊麗江的行程,在開館之日專程趕赴袁曉岑藝術園參觀,兩位畫家對袁曉岑的雕塑、繪畫藝術讚嘆不已。柏科看到蔡可剛的畫風也別具一格,尤其在創作題材上,與袁曉岑有很多相似之處,於是,柏科提議,將來辦一個蔡可剛與袁曉岑的同臺畫展,蔡可剛卻謙遜地説“與袁老不可同日而語”。在柏科的堅持下,蔡可剛同意辦成“觀摩展”,説是借此機會讓自己找一找與袁老的差距,感受一下袁老的繪畫風骨。於是,才有了這次袁曉岑蔡可剛風格迥異的精品畫展。

談到中國畫的創新,蔡可剛認為,中國畫正處在一個復興的年代,應該要大力宣傳,讓世界人民都感受到它詩情畫意的藝術境界。要創作出國畫精品,是需要下工夫去鑽研的,要達到“六法”:氣韻生動、骨法用筆、經營位置、師外造化、以型寫神、傳模移寫。在創新上,既要繼承傳統國畫的筆墨技法,又要賦予時代生活的精神內涵,博採眾長,把國畫的氣韻風骨傳揚光大。

注: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尚無評論

留言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