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深圳作家、藝術家的成長,自然不會忘記當年市委、市政府是怎樣鼎力扶持文學藝術的。
人們記得,特區興辦伊始,百業待舉,而市委、市政府很有戰略眼光,在財力尚不充裕的情況下,毅然拿出7億元來興建文化設施;那麼,對於事關兩個文明建設的文學藝術事業,當然也不遺餘力地予以支援。
人們記得,1984年9月14日在深圳市文學藝術工作者第二次代表大會上,梁湘代表市委、市政府作了一次講話。這次講話,既是對前四年文學藝術工作的成績和進步作了肯定,又是對今後的發展提出了要求:“要敢於朝著全省以至全國先進水準的標準去努力,我們應該有這個雄心壯志,力攀高峰。為了實現這個要求,市委、市政府作出決定:要從政治上關心文藝工作者,對已具備共産黨員條件的,黨組織要向他們敞開大門。對那些德才兼備、年富力強的骨幹,要大膽提拔到各個文藝團體的領導崗位上來。對富有創作才華和潛質的作家,要減少他們的行政事務,讓他們有更多的時間從事創作。要安排文藝工作者參加一定的經濟活動,有條件的可到企業單位挂職,以幫助他們熟悉生活,廣交朋友,掌握更多經濟資訊;同時還要有計劃地組織他們到內地參觀學習,入境、澳以至國外考察訪問。要求各級黨組織積極創造條件,給文藝工作者在工作上和生活上多加照顧,消除他們的後顧之憂。
市委、市政府這一決定,體現了黨對知識分子的政策,這就給大家一顆“定心丸”,為文藝創作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寬鬆、寬容環境。正如當時文藝界的普遍反映:深圳的土壤是適宜文藝幼苗成長的,領導上對文藝工作者的關懷是無微不至的,而文藝工作者的心情是舒暢的。我們沒有理由不投入全部精力,為繁榮深圳的文藝事業作出貢獻。這樣一來,廣大文藝工作者的積極性空前高漲,勁頭更大、信心也更強了。
正是在這樣的條件下,一批青年文藝工作者走上了領導崗位。例如,譚日超、林雨純、李蘭妮、盧紹武、何玉生、顧小玲、葉潔玲、楊素、符史安等,分別擔任了文聯和各個協會領導。這些“小字輩”一上臺,各個協會的工作就顯得更有朝氣和充滿活力。一些作家、藝術家也陸續到基層挂職深入生活,或是選定自己的生活基點,努力學習經濟工作,力求輸入更多的“經濟細胞”,跟上改革開放的潮流。也正是這樣,從這個時期開始,深圳作家的創作成果特別引人注目,許多人的作品陸續發表亮相,其中不乏優秀之作。
為了推進文藝工作,市委、市政府從實際出發,方方面面為文藝工作者提供良好的創作條件,並經過認真考慮,制訂了若干措施,由梁湘在第二次文代會上鄭重宣佈。
首先是成立創作室,由市裏增設人員編制,撥出幾個單元的房子供寫作人員使用。凡是有條件的作家,對他們實行創作假制度。從以後的實踐來看,這是鼓勵創作,培養自己作家的行之有效的措施。現今深圳一些比較出色的作家都是得益於這一制度,並經過自身的刻苦努力成長的。至於這一制度如何進一步完善,則是後來的事情了。
其次是市裏設立“大鵬文藝基金會”。從地方財政中撥出經費,作為鼓勵文藝創作之用。市裏在一定時期嘉獎在文學、音樂、美術、戲劇(影視)、舞蹈、攝影、書法等各方面成績突出的個人或集體。多年來。我市一批又一批的優秀文藝作品,就曾經獲得這個“大鵬文藝獎”的獎勵。
再次,是籌建“深圳文學藝術中心”。它以培養文學藝術人才為宗旨,既是藝術教育機構,同時又指導群眾文化活動。這個構思,在當時是頗為新穎的。據我知道,“文學藝術中心”後來改名為“文化藝術中心”,原設計中的藝術教育這部分,則由後來成立的深圳藝術學校承擔。藝術學校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援下,1986年開始辦業餘藝術小學到正規藝術小學,以後又從藝術小學發展為藝術中專(含成人大專班、本科班),從比較單一的專業發展到有鋼琴、管弦樂、民樂、聲樂、舞蹈和美術等比較齊全的專業。經過多年的教學實踐,已經培養出大批藝術人才,成為一所頗有聲譽的藝術學校。她培養出來的尖子生在參加國內、國際上的專業比賽中屢經考驗,屢出成績。鋼琴係學生陳薩、李雲迪就是其中的佼佼者。特別是李雲迪,最近獲得在波蘭華沙舉行的第十四屆肖邦國際鋼琴比賽的金獎,成為舉世矚目的“鋼琴王子”、“深圳的世界名牌”。當人們看到藝術學校成績斐然,人才輩出,不能不想到當年市委、市政府于建市之初,就著手抓藝術教育,可説用心良苦,卓有遠見。
還有一項,就是建立“藝術家之家”。梁湘説:“建立藝術家之家,是為外地作家在特區寫作提供必要的生活條件。要有計劃地邀請內地作家、藝術家前來特區從事寫作,並歡迎他們來這裡安家落戶。”這裡説的“藝術家之家”,就是後來文聯同全國作家協會合作、在西麗湖附近建起來的那幢花園別墅式大院——“創作之家”。由於“創作之家”的作家是來自全國四面八方的著名作家,市政府為盡地主之誼,對每位“住客”的生活費用給予一定的補貼,“住客”們對此舉很是感動。其實,建“創作之家”的提議,是1982年周揚同志應時任深圳市委書記的吳南生的邀請前來深圳訪問的時候提出來的。當上世紀80年代後期“創作之家”落成使用的時候,周揚同志已與世長辭,人們對這位前輩無不寄以深切的懷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