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美術館館長范迪安:從“東尋西找”到“東西貫中”,是中國藝術立足於世界文化之林的高境界,一個“貫”字充滿了吳冠中先生的畢生的膽識。
吳冠中先生曾經把他的人生稱為東尋西找的人生,他一生踏遍南北東西大地,“東尋西找”這個詞是他一生都在行走和尋覓的過程。對於一個生於五四、經歷過二十世紀中國美術風雲變遷的藝術大師來説,東尋西找更是吳冠中先生解決時代文化與藝術課題的象徵。用吳冠中先生的話説,他是橫站在中西文化之間。他一生咬定在現代層面上的中西融合這個文化理想並持續探索,為我們留下了寶貴的學術遺産。
吳冠中先生以寬闊的胸懷和開放的眼光看待中西藝術的相同性。面對形態和樣式都與中國藝術不同的西方藝術,吳先生認為越往高處走,東西方藝術本質越顯得一致,中西藝術的目的都是謀求情感的表達,都是謀求藝術的創新。在他看來,中西文化的碰撞是時代賦予中國藝術家的歷史機遇,抓住這個機遇,就會更加凸顯中國文化的生命力和本色。這是一種大國文化的精神風範和胸懷。正是這種內在的文化自覺意識和自信心態支援了他畢生的探索。
吳冠中先生一向強調筆墨當屬於時代,他説筆墨要跟著時代走,時代的內涵變了,筆墨就要跟著變化,要根據新的情況創造出新的筆墨。但另外一方面,他“堅持風箏不斷線”,一切的形式即形象,無一例外都以生活為源泉,因此他在意向的道路上不斷精進,使這條道路注入新的時代內涵。
我們由此理解了吳冠中先生東尋西找的真正意義,吳冠中先生的東尋西找,是在東西交融的文化語境中尋找到藝術發展的坐標,從“東尋西找”到“東西貫中”,可以説是吳冠中先生藝術發展的邏輯,也是中國藝術立足於世界文化之林的高境界。“東西貫中”,這樣一個“貫”字充滿了吳冠中先生的畢生的膽識,也記錄了他探索藝術的無限艱辛,更能夠啟發我們今天來思考新的文化發展路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