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教育

補貼文化消費 普及藝術教育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0-07-19 08:49:30 | 文章來源: 大洋網-廣州日報

廣東大力培育文化消費完善政府補貼向社會提供低價文化産品機制

“大膽創新一直是廣東文化精神;拆建式發展不利於文化傳承,舊城改造應儘量保留嶺南街巷風貌;加強在校學生文化藝術教育,不能只把精力放在比賽和培養準專業式團體上,應該關注全體學生”……昨日,對於汪洋講話中的一系列論述,不同領域的專家紛紛發表了獨到見解。

改革開放帶來影視輝煌

張良·國家一級導演

汪洋講話:解放思想、改革開放已經成為時代的文化精神。而廣東作為改革開放的前沿和先行地區,正是這一時代文化精神的傑出代表,“解放思想、改革開放”也是廣東文化最鮮明的時代特徵和最突出的地域優勢。

“膽子再大一點,步子再快一些”、“先生孩子後取名字”、“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就是這種時代精神的生動寫照。

“解放思想、改革開放”是廣東文化最鮮明的時代特徵和最突出的地域優勢。對於這一點,今年已經80歲高齡的著名表演、導演藝術家張良深有體會。他表示,上世紀80年代初到90年代初,廣東影視的輝煌時代與得天獨厚的社會條件密不可分。

“改革開放給廣東帶來的巨變,曾經為創作人帶來無限靈感。”在珠影行政樓,這位著名的老導演回憶:“上世紀80年代,廣州似乎在一夜之間就變了,個體攤檔紛紛冒出,有了燒鵝,有了髮廊,滿大街色彩繽紛。作為一個珠影人,在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廣州,要寫的人太多,我所有的影片都來自生活,所以要到生活中去發現人物,發掘人物。”

張良回憶,當時廣東出産的多部影視作品,不僅題材超前大膽,就連製作過程也是當時許多北方導演不敢想像的。

比如,張良在拍《雅馬哈魚檔》時,就破格使用了80%的非職業演員。戲裏的海仔,是張良在茶樓喝茶時發現的;還有女主角珠珠,原來只是佛山興華商場的普通售貨員。張良還首次在電影中使用了“偷拍”技巧。“大膽創新一直是廣東電影文化的精神所在。”

拆建式發展不利文化傳承

張南寧·廣州市設計院副總建築師

汪洋講話:要在城鄉規劃建設中更多地注入嶺南文化元素,新建一批體現嶺南文化特質的文化地標。現在我們要有壓力,不要讓建築凝固的歷史在我們的手中斷代。

現在我們整個建築全是西式的,各種各樣的西方建築把我們當成了試驗場。

現在明清和民國的建築在廣東都有,比如中山紀念堂,一看就是地標性的建築,非常漂亮。但改革開放三十年間,我們有幾座嶺南地標建築?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起,廣州城市建設採用了在舊城區基礎上進行拆建式發展的模式。在張南寧看來,這種模式對原有的城市結構空間、傳統商業氛圍和城市歷史文化造成極大的破壞,有些破壞是不可逆的。

張南寧表示,在廣州沙面島上修建五星級酒店時,忽略了沙面區域所具有的歷史文化價值,臨珠江白鵝潭一側加建的專用引橋更是對沙面濱水生態景觀的嚴重破壞。為修建地鐵一號線,橫貫老城東西的整條中山路商業區域被大規模拆除,許多具有廣州商業老字號品牌如惠如樓酒家,致美齋醬料,大學鞋業,艷芳照相館、東江飯店等等一大批有悠久歷史的品牌被迫搬遷或結業。在舊城區內修建的高架路、內環路,也使舊城區嶺南街巷的空間感和民俗風貌不復存在。

“對城市現代化的理解不能單以擁有高樓、地鐵、大廣場為標誌,更應以具有悠久的歷史街區和與其同步的優秀傳統文化為自豪。”張南寧説,西關大屋、十三行、三元里村、南方大廈商業文化區、友誼劇院、礦泉別墅及山莊旅社等都在述説著羊城的歷史。舊城改造中,有關部門應仔細規劃重點區域,保留和發揚廣州文脈。

注: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尚無評論

留言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