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教育

藝術教育不是錦上添花而是基礎學科(圖)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0-07-15 08:43:03 | 文章來源: 南方日報

楊之光。

作為廣東畫壇在世畫家中屈指可數的大家,楊之光晚年把主要精力投入到兒童藝術教育之上。去年,他在中國美術館舉辦“從藝從教60週年回顧展”,展出了他與一群小孩子的創意作品,意味深長。

黃偉宗則是多年為珠江文化研究會的學術研究奔走,近年來為廣東各地發掘出一些新的文化名片。比如,“南海一號”堪比海上敦煌、江門良溪村是“後珠璣巷”等論點,雖面臨爭議,但極大帶動了當地相關文化産業的發展。

雷于藍在與楊之光的對談中,由美術培育的現狀切入,涉及到一個關鍵問題:文化強省建設,能否産生更多有創造力的人才?如何培育出未來的文化大師?

最後一站,雷于藍拜訪了最近為“珠江文化”的學術概念極力呼籲奔走的中山大學教授黃偉宗,涉及到一個廣泛的問題:如何更清晰地認識廣東文化的本質,將學術的價值轉換到社會、經濟領域,支撐廣東未來的發展?

雷于藍認為,文化強省建設的重要任務之一,是要展開對歷史文化資源的保護、開發和利用。要善於將廣東的考古界、史學界多年來有一系列的研究成果,在文化學術上予以提升,轉換為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動力。

培養大師藝術院校老師大多只是平均水準

雷于藍:美術是時代的記錄。廣東美術以“嶺南畫派”為代表,在中國美術界獨樹一幟,佔有重要地位。楊老是美術大師,也是教育家,從教幾十年,對美術教育和美術創作很有發言權。省委省政府決定建設文化強省,藝術人才包括美術人才的培育和成長,是重要指標。今後,美術學院在人才培養方面任務更重了。

楊之光:對,人才是關鍵。現在的問題是,浮躁風比較嚴重。無論是老師教學,還是學生學習,都不是很紮實。我在想,在這樣的氛圍中,還能不能出高劍父、關山月這樣的大師?培養大師不容易,以我自己的經歷來看,關過牛欄,受過磨難,矢志不移,始終堅持藝術探索的精神;不虛美,不浮躁;艱苦的生活,踏實的腳步;這些都是培養大師重要的條件。我在美國呆過,也在台灣呆過,跟徐悲鴻老師學畫,最終還是回來了,我的根在這裡。沒有中國,就沒有楊之光;沒有廣東,就沒有我的藝術成就。

雷于藍:去年您一次性把1200多張畫作無償捐獻給中國美術館,在全國美術界引起了震動。美術教育與美術創作有一定的特殊性,個人風格、個體色彩相對突出一些,因此選拔人才、培養人才的方式方法也應該有其特殊性。文化強省建設需要人才的支撐,美術學院怎樣在發現優秀人才、選拔優秀人才、加快培養優秀人才方面發揮作用?

楊之光:您講到了一個很要害的問題。我覺得現在藝術院校很難培養出大師,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體制僵化,缺乏靈活性和特殊性。現在的藝術學院的老師不再是大師了,按照現在的體制,教藝術的老師都要求有研究生學歷,但能夠考上研究生的不僅要看專業,還要考外語,很多專業能力很強但外語成績不太好的人就被擋在了門外。結果現在藝術院校的老師大多只是平均水準,何談名師出高徒?李苦禪、齊白石都學歷不高,但徐悲鴻就敢把他們請來任教,放到現在,這種情況根本不可能出現。而一些稍有成就的教師,60歲正處於藝術創作的高峰期,人生閱歷、經驗累積都達到了一定程度,但必須退休。

再説學生的選拔,藝術院校學生的選拔不能按照一般人的眼光,而是要有“特殊規律”。現在美院教授都不能自己選學生,選出來的都是規範教育下的一般人才,藝術天賦、創造力平平。當年劉勃舒只有初中學歷,但徐悲鴻一眼就看出他有潛力,並給予他悉心教導,成為藝術名家。

雷于藍:這是個體制問題。“不拘一格降人才”,説起來容易,做起來難。一刀切會扼殺了某一方面特別突出的天才,完全放開又怕標準不統一,隨意性太強。給名校、名教授多一些自主權,他們會對國家負責,對事業負責,也對自己和學生負責。

楊之光:是的。美術人才的培育和聚集除了美術院校、美術機構的內部因素外,還有社會的外部因素,這就是社會對美術的認識,社會對美術的參與,社會對美術的支援。北京和上海企業家、社會機構支援美術家、收藏美術作品的風氣很濃,在那裏美術家會生活得好一些,所以聚集得就多一些,交流就多一些,提高就快一些。廣東這方面還沒有成氣候,挖掘開拓的空間還很大。

藝術從孩子抓起美術教育會影響孩子一生

雷于藍:廣州市有很多“楊之光美術中心”,家長孩子反映很好。您80歲高齡,卻費心費力辦教育,而且是民辦教育,工作量和難度可想而知。您教了一輩子大學,功成名就了改教小學生,大家都看出來您在孩子們身上寄託的希望和夢想。

楊之光:辦教育,教孩子,是我這些年投入全部時間、金錢和精力所做的事情。我有一個信念:少年強則中國強,孩子強則中國強,中國的美術事業要發展、要振興必須從孩子抓起!少年時期的美術教育會影響孩子的一生,這些年,我儘管身體狀況不佳,但辦教育勁頭不減,在孩子們身上我看到了光明,看到了希望,看到了未來,和孩子們在一起,我找到了自己的價值,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雷于藍:國家的競爭、民族的競爭、地域或者産業的競爭,歸根到底是人才的競爭。沒有人才,一切都談不上。人才從娃娃抓起,從少年抓起,讓他們在人生道路的起步階段就接受美術、美育的陽光雨露。辦教育,在娃娃中間普及美術教育,在青少年中間普及美術教育,這對人才的培養和成長、對青少年人格和能力的全面健康發展都是功德無量的事。民辦教育政府有責任,我們應該扶持和支援。

創新能力創意能力關係到未來

楊之光:關於辦學的目的,我曾經説過一句讓大家吃驚的話:“如果想成為畫家,就不要到楊之光美術中心來!”我創辦這個中心的目的不是培養畫家,而是從小培養孩子們的創造力,教給他們拓展創意思維的方法,他們日後可以成為科學家、藝術家、建築家等各行各業的創新人士和成功人士!我們現在提發展創意産業,但如果沒有創意人才,這句話就是空中樓閣。創新人才、創意人才不是説有就有,而是要靠我們培養,而且是從小就培養。去年,我帶了許多孩子的作品到中國美術館展覽,其中很多都不是美術作品,而是創新思維的設計構思,有了這樣創新思維、創意理念的培養,將來孩子們的發展空間是無限的。

與國外相比,國內有青少年宮的培訓班,承擔了藝術培訓的職責,但模式比較陳舊,往往是把藝術作為一種興趣培養,偏重於模倣而不是創造,停留在標準化的教育和大眾化的美育水準。

雷于藍:創新思維、創意能力的培養,關係到一個地區創意産業的發展。現在看來,創意産業、文化産業、體育産業發展已經成為一個全球趨勢,美國、南韓能做大做強,歸根到底是人的創新創造能力的取勝。在國外,藝術教育與語言、計算、外語等主科一樣重要,目的就是培養孩子的創新能力。藝術學科不是錦上添花的學科,而是基礎學科。我們要探索真正能夠激發孩子創新能力、創造能力的教學方法和教育模式。

現在藝術院校很難培養出大師

雷于藍對話楊之光———少年強則國家強

點睛之筆

楊之光:現在的藝術學院的老師不再是大師了,按照現在的體制,教藝術的老師都要求有研究生學歷,但能夠考上研究生的不僅要看專業,還要考外語,很多專業能力很強但外語成績不太好的人就被擋在了門外。結果現在藝術院校的老師大多只是平均水準,何談名師出高徒?

雷于藍:“不拘一格降人才”,説起來容易,做起來難。一刀切會扼殺了某一方面特別突出的天才,完全放開又怕標準不統一,隨意性太強。給名校、名教授多一些自主權,他們會對國家負責,對事業負責,也對自己和學生負責。

注: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尚無評論

留言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