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歌劇音樂會(資料圖)
當花樣少年遇上經典歌劇,這兩者究竟會擦出怎樣的火花?發生怎樣奇妙的化學反應?答案在日前一系列由青少年領銜的歌劇演出背後初露端倪。臺上的主角是小小少年,台下的觀眾也都是學生娃。這樣由青少年唱主角的歌劇演出板塊尚屬首次,在國內也頗為新鮮。這也是國家大劇院以高雅藝術“滴灌”青少年素質教育的又一次生動實踐。
重特色,打品牌
雙鏈條“滴灌”青少年素質教育
此次“青少年歌劇音樂會”系列歷時近兩周。來自北京八中、一零一中學、北京十一學校、北方交通大學附屬中學、工業大學等5所學校的同學們,帶來5台精彩演出,其中既有整部經典歌劇《卡門》的濃縮呈現,又有歌劇藝術的“分解動作”,即把歌劇中的經典咏嘆、經典合唱、經典樂段採集出來,進行最精華的展現。
對這一系列演出,國家大劇院很早就開始了策劃。從參演學校的甄選、到演出形式的設計再到曲目的挑選,都頗為用心。“為給孩子們準備好這份‘歌劇大餐’,我們為很多學校提供了原版的權威樂譜,還積極牽線搭橋,邀請吳靈芬等資深藝術家加盟孩子們的演出”,國家大劇院藝術普及教育部部長王大羽説。
此次“青少年歌劇音樂會”也得到了學校與孩子們的熱情響應。知名指揮、北京一零一中學金帆交響樂團指揮劉鳳德表示,“孩子們對這次演出表現得特別興奮。大劇院為他們打造的這個平臺為青少年提供了一個很好的藝術實踐的機會,類似的活動對全社會的音樂普及也非常有意義。”
國家大劇院以歌劇等高雅藝術“滴灌”青少年素質教育,其實由來已久。自開幕運營以來,大劇院面向青少年的藝術普及教育一直在不斷地探索和累積,逐步形成了“劇院內”與“劇院外”兩條完整的藝術普及鏈條。劇院內,“青少年藝術周”、“青少年普及音樂會”、“國際兒童戲劇季”、“大手拉小手”等系列演出和特色活動早已成為深受孩子們歡迎的成熟品牌;劇院外,大劇院在北京各區縣掛牌建立150多所“歌劇基地校”,在豐台區30個試點校推行歌劇選修課,最近又剛剛與兩所基礎小學攜手,正式創辦“藝術基地小學”,可謂打出了一套藝術普及教育的精彩“組合拳”。
少年版《卡門》打響頭炮
孩子們全程參與創作排練
“青少年歌劇音樂會”的首場演出在讚譽中拉開序幕。北京八中學生們演繹的音樂會版歌劇《卡門》為這一系列打響了精彩頭炮。臺上的孩子們演得“入戲”,台下的小觀眾看得“入迷”。
值得一提的是,這一整部的《卡門》從主演到樂隊再到合唱團竟全部由八中的150多個孩子們挑梁完成。他們不僅都用頗為純正的法文演唱,表演也生動有趣。據八中相關負責人介紹,為攻克“語言關”和“表演關”,此前同學們突擊訓練了一個多月,學校還請來中國音樂學院附中聲歌系主任李科平、著名女中音歌唱家李克、法國音樂家雷納德等給孩子們上“大師課”。更為難能可貴的是,孩子們不僅參與演出,還在導演、舞美、服裝等各個創作環節都進行了深度參與,積極地定方案,做設計。全劇的排演過程因而成為了孩子們一次極為寶貴的藝術實踐機會。對此,大劇院方面表示,讓孩子們不僅登臺演出,也深度參與到創作中去,這是大劇院策劃此系列“青少年歌劇音樂會”的另一個鮮明特色,也是大劇院對每一個參演學校提出的特別要求,為的就是讓藝術普及教育不停留在表面,而是真正與孩子們發生“化學反應”。
著名的歌劇咏嘆調、悅耳的合唱選段、耳熟能詳的序曲和間奏曲,都一一精彩呈現。除了選自《費加羅的婚禮》、《弄臣》、《納布科》、《蝙蝠》、《羅恩格林》等西洋歌劇的經典唱段,還有國家大劇院保留劇目《運河謠》“我們是運河的流水”、《趙氏孤兒》“集市”、《洪湖赤衛隊》“洪湖水浪打浪”等作品。與此同時,楊又青、劉鳳德、吳靈芬、邵恩等知名指揮都將鼎力加盟大劇院“青少年歌劇音樂會”,實現“大手拉小手”,為孩子們精彩助陣。演出期間,這些藝術家“大朋友”還將“兼職”音樂會“導賞員”,現場為小觀眾們奉上一節節生動的歌劇欣賞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