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資訊> 演出

“致春天”系列落幕 上演《紅燈記》等17台大戲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4-03-17 10:08:06 | 文章來源: 京華時報

中青年演員演出京劇《楊門女將》。

中青年演員演出京劇《楊門女將》。

由國家京劇院策劃的“致春天”系列京劇演出,將於3月16日晚在梅蘭芳大劇院落幕。在20多天的時間裏,于魁智、李勝素、董園園等京劇名家集中上演了《楊門女將》《龍鳳呈祥》《紅燈記》等17場演出。15元的低票價吸引了不少年輕觀眾,但演出品質卻沒有因此下降,年過七旬的劉長瑜為了一場演唱會上的三個唱段,與琴師潘永玲用“電話免提”的方式合練了一個月。

15元邀學生看京劇名角兒大學生留學前特意看京劇

本次系列演出集結了李世濟、劉長瑜、李維康、耿其昌、于魁智、李勝素、張建國等京劇名家,但演出的票價最低為30元,還特別針對學生推出了15元的半價票。據工作人員介紹,他們先後走訪了北京化工大學、北京中醫藥大學、對外經貿大學、中國政法大學等高校。與這些年輕大學生的交流中,讓他們感到大學生對京劇沒有想像中的那麼陌生,有不少高校都成立了京劇社。

3月13日晚,京劇《強項令》演出前,就有大學生帶著學生證現場購票。來自中央財經大學的張同學與她的兩位同學都是90後,通過梅蘭芳大劇院官網獲得演出資訊,按照學生半價優惠政策買了位於一層前區的戲票。張同學説:“我們三個人7月份大學畢業後就要出國留學,希望在出國前增進自己對傳統文化的認識,而京劇是中國的國粹,也是最具有代表性的。”

對於低票價活動,參加京劇名家演唱會的王蓉蓉表示,她演出前特意問了售票處,“我聽説兩會的代表、委員看戲同樣要花錢,這種打折的形式,既規範培養了觀劇市場,也取得了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老藝術家劉長瑜表示,“梅蘭芳大劇院收歸國家京劇院後,劇院可以直接向劇場補貼經費,重點還是培養觀眾,特別是培養年輕觀眾買票看京劇。觀眾跟我們是魚跟水的關係,觀眾培養不起來,我們也就乾涸了。”

于魁智李勝素票房最火爆名角兒效應好但絕不送票

據梅蘭芳大劇院的工作人員介紹,票房最火的幾場演出是于魁智、李勝素合作的京劇《龍鳳呈祥》《穆桂英挂帥》,還有劉長瑜、馮志孝、楊春霞、李維康、耿其昌、趙葆秀、遲小秋等眾多京劇名家參與的京劇演唱會。除了于魁智、李勝素兩人的“京劇名角兒”效應對票房的影響外,他們堅持多年的“不送票”也是一大原因。

據記者了解,在國家京劇院的演出中有個不成文的規定,于魁智、李勝素的演出從來不“送票”,即使邀請好友來看戲,兩人也會自己買票送朋友。2013年,于魁智參加香港藝術節時演出的京劇《打金磚》《野豬林》一票難求,甚至連香港特首看戲也沒能如願。

談到這次的“致春天”系列演出,于魁智説:“《龍鳳呈祥》這臺大戲拴角多,行當全,大家都愛看,除了我和李勝素、江其虎、張靜等人,還特邀了朱強、楊赤加盟。這次劇院採取了低票價惠民30元,學生15元看大戲的策略,爭取讓廣大觀眾最大範圍內享受到國粹藝術。我們劇院的演出票價雖然很低,但演出品質絲毫不打折扣,從陣容安排、排練程式到演出,每個環節我們都會精心安排,保證品質。”

京劇界代表委員們齊聚走馬換將戲迷大飽耳福

這次“致春天”系列演出,恰逢全國“兩會”期間,楊赤、朱世慧、張克等很多京劇界的代表和委員們都參與了演出。在一台演出中,幾乎聽到全國京劇名家的代表唱段,也讓戲迷們大飽耳福。此外,一些大戲演出時的“走馬換將”也使得陣容更加完備,比如《龍鳳呈祥》邀請北京京劇院的朱強加盟,《智取威虎山》則邀請了青年老生杜喆加盟。

國家京劇院業務部成愛國表示,這次演出在策劃之初就考慮到這麼多京劇名家在“兩會”期間聚集在北京很難得,為此提前半年就跟各位老師溝通。“像于魁智、李勝素、董園園、張建國幾位老師幾乎是白天開兩會,開完會晚上就到劇院演出,一開始我們也擔心他們身體吃不消,但幾位老師都説沒問題。”

3月16日晚,持續了20多天的“致春天”系列演出將在梅蘭芳大劇院落下帷幕。在這場名家演唱會中,除了國家京劇院的李世濟、錢浩梁、曲素英等國寶級表演藝術家參與演出外,來自湖北京劇院的朱世慧,上海京劇院的史依弘、王珮瑜,天津京劇院的孟廣祿等名家也將登臺獻唱。

■特別關注

劉長瑜

一齣《紅燈記》走過半世紀

2014年恰逢現代京劇《紅燈記》創排50週年,這出由錢浩梁、高玉倩、劉長瑜、袁世海等眾多京劇藝術家演出的經典劇目走過了半個世紀,至今深受戲迷喜愛。3月13日晚,張浩洋、畢小洋、張譯心等第三代傳人演出了《紅燈記》,也吸引了不少觀眾。

回顧50年前,現代京劇《紅燈記》創排時的情景,劉長瑜説:“那時就是參加勞動,體驗生活,跟工農兵有深入的接觸,現在排這齣戲,要想深入生活沒那條件了。”劉長瑜回憶,《紅燈記》是大家一塊兒磨出來的,“我記得那時排練完,導演、演員都會參與到創作中,觀眾看完後也會給我們提建議,我也收到過不少觀眾來信。排大戲應該集中大家的智慧,一個專家水準再高,也是有限的,大家的智慧才是無限的,這對今天的新戲創作,也是一個借鑒。”為了紀念《紅燈記》創排50週年,國家京劇院將在五一期間推出紀念版,屆時將集結耿巧雲、張譯心等幾代傳人。

電話開免提與琴師進行磨合

在3月7日的名家演唱會中,劉長瑜演唱了荀派名劇《紅樓二尤》中的兩個經典唱段,應觀眾要求還加唱了《紅燈記》選段。以往參加京劇演唱會,今年72歲的劉長瑜往往提前1小時就到後臺吊嗓子,“我畢竟年齡大了,又想在舞臺上給觀眾展現一個好的狀態。”

聽説有不少代表和委員們會來看戲,劉長瑜提前一個月就與合作了幾十年的琴師潘永玲磨合唱段。“潘永玲也70多歲了,已經退休了,我們工資也不太高,要是每次打車到劇院排練花費太大。不過,要想在舞臺上有一個好的狀態,就得跟琴師多練,我現在聲調不如年輕演員高了,更得多磨合。”

劉長瑜説:“每次我們打電話都開免提,她在那邊拉琴,我在這邊唱,唱完了再交流。就這樣差不多一個月,那天的演出效果還真的不錯。這個《紅樓二尤》是我跟荀慧生先生學的,也加了自己的一些想法。我覺得演出經典唱段不能只顧調門高,也要注重表現人物情感,沒準觀眾就被傳遞的情感吸引了,他會回過頭來去看這齣戲,甚至去看更多跟《紅樓夢》有關的戲。”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