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資訊> 演出

多媒體交響樂版《雲圖》登臺 古典音樂與時俱進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4-02-18 15:57:59 | 文章來源: 中國文化報

2月16日,北京中山公園音樂堂,中國愛樂樂團以一場震撼的多媒體音樂會拉開了春節後音樂會演出的序幕。首度執棒中國愛樂樂團的指揮家克裏斯蒂安·雅爾維澎湃的激情為音樂會增色頗多。上半場看帥氣的大提琴家戈提耶·卡普松,下半場觀多媒體交響樂《雲圖交響曲》,也被觀眾津津樂道。

音樂會以熱情奔放的德沃夏克《狂歡節序曲》拉開帷幕。第二部作品、法國作曲家聖-桑的《第一大提琴協奏曲》則充分展示了法式音樂的浪漫和柔情。擔綱這部作品獨奏的大提琴家戈提耶·卡普松出身於正統的法國大提琴學派,飽滿而柔順的音色與聖-桑這部舒展的作品相得益彰。

卡普松與雅爾維是一對常年合作的搭檔,前不久他們剛剛在國外一起合作演繹了這部作品。雖然是第一次加入中國愛樂樂團的音樂季演出,但指揮、獨奏和樂團在演繹這部作品時卻似老友般默契。

下半場,也是本場音樂會的最大亮點,根據2012年大製作電影《雲圖》改編創作的多媒體音樂作品《雲圖交響曲》為觀眾帶來了一場頗為震撼的音樂體驗。

在音樂會開始前,舞臺上那塊幾乎到達音樂廳天花板、與舞臺同寬的巨大螢幕就吊起了觀眾的胃口。隨著交響曲極具幻想與史詩色彩的音樂響起,螢幕上的高清電影片段瞬間將觀眾帶至《雲圖》的意境之中。

電影《雲圖》本身即是一場宏大的敘事變奏,它展示了一種冥冥的推動力量,其配樂也被影迷奉為神作。然而雅爾維邀請他的大學同學、作曲家普裏茨克繼續做了一次“雲圖式”輪迴裏反抗的嘗試。“《雲圖交響曲》不是改編,而是真正的創作。如果打個比方,帕格尼尼《小提琴隨想曲》中的一個主題與拉赫瑪尼諾夫《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的差別,就是《雲圖》配樂與《雲圖交響曲》的差異關係。”

在音樂會前接受媒體採訪時,雅爾維稱,視聽音樂會帶來的體驗會超過觀影本身。電影《雲圖》的6個故事被譜寫成6個樂章,並由影片製作團隊專門剪輯電影畫面與交響曲同步播放。這種多媒體音樂會對於觀眾已然不能算是新鮮。而雅爾維著手實現的,是比視聽演奏表層效果更豐富的藝術門類間的動態平衡。

雅爾維強調“整體藝術”,不僅在於《雲圖交響曲》的重新創作,也在於視頻製作的藝術創造。製作團隊負責人李一川被雅爾維幽默地稱作“VJ”先生、會讀總譜的視頻剪輯者,他被同樣給予平等的創作權。觀眾在不同音樂會場次所觀看的視頻,均有即興成分,甚至同一樂段,跟隨樂隊速度的區別每場改變鏡頭拼接。

因此,雅爾維所做的,是尊重藝術規律,藉以打破音樂會常規。這並不矛盾,而是複雜的綜合。雅爾維稱:“我希望能給觀眾帶來新的體驗,有了視覺,對於觀眾是提示的過程,易投入感情。對於影迷,則會更多關注音樂本身。這是完全開放的,每個人都可參與。”

正如雅爾維所預料的那樣,雖然音樂和畫面都是根據電影《雲圖》改編創作的,但即使沒有看過《雲圖》的觀眾也不會覺得“看不懂”,畫面與音樂吻合的節奏和動態效果讓觀眾欣賞到了一次“聽覺3D”。用雅爾維的話説,再高級的影院也做不到在看電影的同時能有一支出色的交響樂團現場演奏。

對於此次《雲圖交響曲》的中國首演效果,雅爾維表示十分滿意,他認為現場觀眾的反應表示他們完全投入到了演出中。享受高科技與傳統古典音樂融合産生出的創新魅力,這也正是他作為發起人之一創辦《雲圖交響曲》項目的初衷——讓古典音樂與時俱進。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