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加哥》劇照
提起音樂劇《芝加哥》,很多中國觀眾一定會想起由澤塔·瓊斯主演的同名電影,2003年該片奪得奧斯卡最佳影片獎,打破了35年來歌舞片無緣奧斯卡最佳影片的尷尬局面。事實上,音樂劇版《芝加哥》早于電影很多年,1975年即首次被搬上紐約舞臺,隨後的1996年又經復排登場,如今它已成為百老彙常演不衰的音樂劇之一。明年2月4日-16日,從百老彙引進的原版音樂劇《芝加哥》將在上海文化廣場連演12場,這也是繼《劇院魅影》後又一部登陸申城的經典音樂劇。
春節來滬不懼傳統淡季
《芝加哥》是百老彙最著名的音樂劇之一,講述發生在“風城”芝加哥的故事。這部充滿黑色幽默和爵士味道的音樂劇將死亡、性、美色、慾望、背叛等諸多複雜人性搬上舞臺,勾勒出上世紀20年代美國社會的眾生相,具有濃郁的美國氣息。1975年,音樂劇《芝加哥》由“音樂劇巨匠”鮑勃·福斯首次搬上紐約舞臺。1996年11月14日,該劇復排後首演,廣受讚譽,火爆程度至今未減。而根據音樂劇拍攝的同名電影,更是拿下奧斯卡最佳影片獎。
記者了解到,此次登陸滬上的音樂劇《芝加哥》來自於百老彙原版,演出檔期恰好接棒《劇院魅影》,由此,上海文化廣場也形成了一個覆蓋聖誕、元旦、春節、情人節等多個節日的“音樂劇檔”,冬季的音樂劇觀演習慣正逐漸形成。有意思的是,歷來春節檔是滬上演出的傳統淡季,出於中國人的消費習慣,很少有大型演出敢在這一時間開工,而音樂劇《芝加哥》此番選擇農曆初五上檔,出乎很多業內外人士的預料,不過,該劇開票首日票房就接近百萬元,前景看好。
爵士探戈再現美式風情
音樂方面,音樂劇《芝加哥》一個突出的特點是美國化,其中大量雜糅了上世紀初美國本土流行的藝術表現形式。作曲者約翰·坎德在劇中大量運用爵士樂,尤其是早期盛行的拉格泰姆爵士,引出故事的背景——上世紀20年代的芝加哥。歌曲節奏跳躍、旋律詼諧,一反百老彙音樂劇裏音樂的歌劇化傾向。舞蹈方面,《芝加哥》將爵士舞、探戈和踢踏舞等多種舞蹈形式融合其中,具有美國音樂劇藝術風格的代表性。
相比電影版,音樂劇版更戲劇化,這種藝術形式決定了音樂是《芝加哥》的“靈魂”,舞蹈則是“骨架”。電影中導演運用蒙太奇的手法,使故事在現實與想像中巧妙轉換;而在音樂劇中則多用象徵與寫實手法結合:比如在“監獄探戈”一段中,6個女人敘述自己槍殺丈夫的過程,她們或是從男舞伴腰間抽出一條紅絲帶、或是從頸間扯出一條鮮紅的手帕,暗示的是殺人的過程及流血的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