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資訊> 演出

國家京劇院《釵頭鳳》在京首演 重溫荀派悲劇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3-10-15 14:47:58 | 文章來源: 《中國文化報》

《釵頭鳳》劇照
《釵頭鳳》劇照

10月10日至11日,2013年國家京劇院重點復排劇目《釵頭鳳》在北京梅蘭芳大劇院首演。該劇由國家京劇院根據荀慧生1961年的演出本整理改編而成,荀慧生長孫荀皓擔綱導演,張佳春、馬磊兩位青年演員主演。《釵頭鳳》是荀派六大悲劇之一,講述了陸游與唐蕙仙淒美的愛情悲劇。1928年8月26日,該劇首演于北京開明戲院。1961年,荀慧生經成都觀陸游詞《釵頭鳳》有感,對該劇進行了新的修改。荀慧生對《釵頭鳳》用情頗深,稱自己"因愛重陸、唐二人而搬演此劇,更本著愛重之意塑造其人"。

國家京劇院此次復排《釵頭鳳》,專門延請荀慧生長孫荀皓擔當導演。荀皓説:"當年我爺爺排演該劇,既有進步的思想追求,也有人物、情感、技藝的藝術講究,我們既然復排該劇,也應該以此為標準。"

劇中的唐蕙仙不同於以往的荀派花旦,不能簡單歸結于花旦、青衣、花衫某一個行當,更不同於《紅娘》等劇目,可用的外在身段相對較少,但內心豐富、情感熾熱,需要用心演繹。張佳春坦言:"唐蕙仙集中體現了荀派對旦角的全面要求,不好演。扮演這個角色是對自己的一次挑戰。"

經過張佳春的刻苦努力,她扮演的唐蕙仙既自然流露出花旦的天真活潑,又兼具了青衣的端莊秀麗,尤其在塑造人物方面下了功夫。陸游的扮演者馬磊,扮相清俊、瀟灑倜儻。

該劇保留了現存的荀慧生的3段經典唱段:表達唐蕙仙內心淒苦的"可憐我",表現她對陸游之愛的"與你一見鍾情",以及最後奄奄一息訣別時的"勸郎君"。新唱腔設計由周志強把關,從"荀味"出發,根據劇情、人物、情感創新,增加了"四平調""二六"等曲牌,並結合昆腔進行創作。唱腔的歌唱性、時代感更強,荀派味道更加濃郁純正。而塤、簫等樂器的加入,更豐富了音樂的表現力。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