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兩小”六部劇目連演倆月 最低票價30元看國話大戲———
伴隨《四世同堂》的登場,國話2013“消夏戲劇廣場”公益演出季也拉開了帷幕,在為期兩個月的時間裏,“四大兩小”六部劇目將輪番登臺。據悉,此次“消夏戲劇廣場”將主打“青春牌”,除《四世同堂》外,逐次亮相的《紀念碑》、《這是最後的鬥爭》、《笑面人》、《慾望花園》以及《我是天使》等五部作品,也皆由國話青年演員挑大梁。票價依然沿襲歷年“消夏戲劇廣場”的惠民政策,最低票價維持在30元。”
至今已舉辦了四屆的國家話劇院“消夏戲劇廣場”,昨晚在田沁鑫執導的老舍巨著《四世同堂》中拉開了今年暑期演出的帷幕,這已是該劇三度亮相國話的這一年度演出品牌。至今已相繼在台北、香港、澳門、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兩岸四地37座城市,演出170余場的《四世同堂》,三年時間在華人社會傳播京味文化的同時,也完成了從明星版到青春版的過渡,而“青春向經典致敬、經典靠青春傳承”,也將成為今年“消夏戲劇廣場”的主題。
“新京味” 香飄兩岸四地
即將在此次“消夏戲劇廣場”連演10場的《四世同堂》,是多方整合優質資源、按照市場規律精心打造的一部“新京味”大戲。自2010年10月在台北首創大陸話劇台灣首演歷史至今,征服了兩岸四地的20余萬觀眾。尤為值得一提的是,該劇2010年台灣首演與慣常的文化交流演出不同,完全採用商業演出的模式進行市場化運作,獨特的運作模式與“新京味”為其帶來了更多的社會關注。2011年1月,該劇在天橋劇場的首秀正逢春節,為了讓觀眾一進劇場便能感受到濃郁的京味兒,主辦方甚至將聞名遐邇的老北京廟會搬進劇場,多位“非遺”傳人現場展示技藝,舞臺上下立體演繹舊京風情。2012年4月,獲悉這部作品“內地、台灣巡演都叫好”的天王劉德華將該劇引進香港,演出時,許鞍華、陳可辛、葉德嫻、陳法拉等演藝界人士齊聚香港文化中心,《四世同堂》的演出成為轟動香港的文化事件。2012年11月,該劇又移師澳門,演出地點原定在澳門文化中心,但因檔期原因移師至澳門科技大學室內體育場,卻陰差陽錯誕生了獨一無二的“體育場版”。3年來,除了演出城市、觀眾及票房數字不斷攀升外,該劇還獲得了文化部國家藝術院團優秀劇目展演優秀劇目獎、優秀編劇獎,國家舞臺藝術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劇目獎,以及壹戲劇大賞年度大戲等多個重要舞臺獎項。
“新現實主義” “整體搬遷”舊京衚同
據悉,《四世同堂》的製作投資在當時的中國話劇舞臺上是最大的。新銳女導演田沁鑫用“新現實主義”手法,幾乎把半個多世紀前的老北京衚同“整體搬遷”到各地舞臺,以祁、冠、錢三家為代表的“小羊圈衚同”的門臉,通過調節燈光,營造出屋裏屋外、墻內墻外的視覺效果,裏面的人或竊竊私語、或觥籌交錯,如同影子戲投射到幕布上,舞臺效果充滿巧思。幾輛真實復原的黃包車在舞臺上滿場飛奔,眾多人物的悲歡離合就在這虛實結合、自然流動的舞臺環境中交替登場。據介紹,投入高達1000多萬人民幣的《四世同堂》,光是演員的頭套和假發等就投入了20萬元。巡演過程中,大大小小的各種設備裝滿四輛卡車,無論是燈光、音響還是電源線,全部都是從國家話劇院運過來的,就是為了保證演出的原汁原味。而作為一部講述抗戰時期老北京人生活的大戲,全劇散發著濃郁的市井氣息,但卻沒有拘泥于純京味,甚至演員們在説臺詞的時候,都略偏向普通話,為的就是讓南北觀眾理解起來均無障礙,不會因地域産生水土不服,零距離感受老舍先生筆端的“家、國、情”。
“新面孔” 兩年接班明星版
昨晚起,這部舞臺鴻篇再以全青春陣容登臺國話劇場,同前年該陣容首度亮相國話“消夏戲劇廣場”駐場演出一月時相比,時隔兩年,青春版已經完全從明星版手中接過了“新京味”大旗,當時因低票價觀經典劇作而爆滿的劇場,今年或許將為年輕演員們默契的配合,以及嫺熟的舞臺功力而喝彩。兩年來,由吳彼、馬昂、張碩、桑帥、劉萬明、張露、楊晨、姜牟遠健、藺達諾等《四世同堂》首演時就參演的青年演員,搭配國話新人組成的全青春陣容,曾于去年的“消夏戲劇廣場”、國家大劇院以及國內諸多城市登臺,一路走來收穫了掌聲也收穫了自信。其中,吳彼、馬昂、張碩、桑帥四位演員,更因收放自如的表演被田沁鑫挑去出演《青蛇》中的諸多角色,他們的百變形象及靈動表演,被觀眾認為不輸主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