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演出

大劇院推“世界環境日”音樂會 波特曼委約創作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3-05-17 11:35:25 | 文章來源: 新京報

瑞秋·波特曼

瑞秋-波特曼

繼“樂咏中國”之後,國家大劇院又將於6月5日推出一場特別策劃的“世界環境日”主題音樂會。這場音樂會上,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將首演以“城市噪音”“石油泄漏”“瀕危物種”“海平面上升”“濕地破壞”為主題創作的五部委約作品。

本場音樂會是大劇院又一項獨立策劃的國際大型作曲委約計劃。本次邀請到的墨西哥作曲家恩裏科·查貝拉、英國作曲家喬比-塔波特、義大利作曲家盧多維克-殷納迪、美國作曲家邁克爾-托克及英國作曲家瑞秋-波特曼都是現當代作曲家中的翹楚。他們以70後居多,所創作的作品兼具當代元素和電影音樂風格。

英國作曲家瑞秋·波特曼是本次委約作曲家中最被聽眾熟知的音樂人,她曾憑藉電影《愛瑪》獲得過奧斯卡金像獎最佳電影配樂獎,還憑藉《濃情巧克力》和《總有驕陽》獲得過兩次奧斯卡最佳電影配樂提名。這次她為國家大劇院創作的音樂作品《瀕危》是反映“瀕危物種”方面的環保問題。

一張在肯亞北部拍攝的大象照片是波特曼創作此曲的靈感來源。她説:“一隻大象躺在乾涸旱裂的土地上,人們為了得到象牙而獵殺了它。這張照片使我感到震撼。那只大象要是能和人類交流的話,它會説些什麼呢?這個問題是我這部作品的核心。”

其他委約作曲家們創作的《黑色噪音》《月浪》《群島之海》以及《濕地》則反映了“城市噪音”“海洋石油泄漏”“島嶼沉沒”及“濕地破壞”等環境主題。其中,《濕地》的作曲家盧多維克·殷納迪曾是義大利著名的作曲家盧西恩-貝利奧的高徒。他的作曲不僅限于交響領域,他還經常與世界級的搖滾樂隊合作,例如酷玩樂隊和紅辣椒樂隊等。

而《黑色噪音》的作者恩裏科-查貝拉的創作靈感來自著名作曲家約翰-凱奇,他説:“約翰-凱奇曾説要傾聽聲音,把噪音變為好聲音!我覺得世上並沒有討厭的聲音。任何聲音,無論其原點或是在某種特定情境下,只要運用得當,都可以成為樂譜的一部分。”

值得一提的是,《黑色噪音》的演奏需要十多個廢棄瓶罐的協奏,國家大劇院官方微網志也會在近期開展尋找“廢棄瓶罐”的活動,你家裏的垃圾也許就會成為音樂會中不可或缺的元素。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