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演出

慕尼黑愛樂樂團4月訪華 奏響春之聲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3-04-25 09:06:22 | 文章來源: 新浪娛樂

德國歷史最悠久的交響樂團之一、歷代指揮大師傳奇的締造者——慕尼黑愛樂樂團將於2013年4月24日至28日以強大陣容登陸中國,為北京、上海、深圳及廣州四地的觀眾帶來純正的德國音色。這次樂團的中國巡演將由其首席指揮洛林·馬澤爾領軍,上演柴可夫斯基的《羅密歐與朱麗葉幻想序曲》和斯特拉文斯基的《春之祭》,並邀請首位獲范·克萊本國際大賽金獎的中國青年鋼琴家張昊辰同臺合作貝多芬的《第四鋼琴協奏曲》。

由指揮大師締造的百年傳奇樂團

慕尼黑愛樂樂團成立於1893年,是德國歷史最悠久的交響樂團之一,在慕尼黑地區的音樂文化發展史上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從成立初期起,樂團在數任國際知名指揮家的領導下一直保證著高水準的演奏水準。經過兩次世界大戰的磨難,慕尼黑愛樂樂團仍然以挺拔的身姿屹立在古典樂壇前端。

作為一個積澱豐富的百年老團,慕尼黑愛樂的歷史上涌現過很多重量級的作曲家和指揮家。著名指揮家魏因加特納、肯佩、詹姆斯o萊文、切利比達克以及蒂勒曼等每人平均執掌過該樂團。在馬勒執掌慕尼黑愛樂期間,他的第四和第八交響曲均由樂團進行了世界首演。1911年11月,布魯諾·瓦爾特還執棒樂團進行了馬勒《大地之歌》的世界首演。1979年起,極富個性色彩的作曲家和指揮家塞爾吉烏·切利比達克擔任其樂團的音樂總監,直到1996年因病辭世——在他驚人的排練次數和耐心的調教之下,樂團的演奏達到熟而精、精而化的境地,國際聲望也提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在歷任指揮的傾力打造之下,慕尼黑愛樂樂團突飛猛進,躋身為德國古典音樂的代表樂團之一。2012/2013音樂季開始,洛林·馬澤爾被任命為慕尼黑愛樂樂團的首席指揮。

慕尼黑愛樂樂團向來被視為德奧作品最正統的詮釋者之一,但是這次的中國巡演,樂團卻“出人意料”地為樂迷們準備了兩部俄羅斯風格的作品。今年年初慕尼黑愛樂也發佈新聞,選擇俄國指揮家捷傑耶夫擔任樂團2015年至2020年的首席指揮。這也是這支成熟的國際樂團更為多元化的標誌之一,“在維持樂團厚重、溫暖音色的同時,我們也會在傳統曲目之外開闢一片新的天地。”樂團經理保羅·穆勒表示。這支臻于完美的樂團在發展過程中又將迎來一個春天。

純正德國之聲于春天獻禮

今年是《春之祭》世界首演100週年,慕尼黑樂團選擇了在芳菲四月上演這個曲目,將使四地的樂迷們領略濃郁浪漫的春天氣息。同時樂團還將上演柴可夫斯基的《羅密歐與朱麗葉幻想序曲》。

“只有我的耳朵能幫助我,我聽到並寫下我所聽到的一切。我像一條管道,《春之祭》只是經我流出。”斯特拉文斯基在譜寫《春之祭》時如是説。這部描寫了俄羅斯原始部族慶祝春天的祭禮的芭蕾舞劇,既有鮮明的俄羅斯風格,也有強烈的原始表現主義色彩,被英國古典音樂雜誌《Classical CD Magazine》評選為對西方音樂歷史影響最大的50部作品之首。

然而1913年《春之祭》在法國香榭麗舍大街巴黎劇院首演時,卻遭遇了觀眾的口哨、噓聲,甚至是惡意的侵襲,引發了一場大騷動。它的別具一格嚴重違反了音樂創作中旋律、和聲與形式之間的有規律的交互關係。如此全然地違反傳統,挑戰音樂固有傳統觀念之大膽,在當時可謂震驚樂壇,轟動空前。有人表示贊同、有人試圖仿傚,也有人不置可否,而更多的音樂家則是一種竭力反抗的態度。就連斯特拉文斯基本人,也就此轉向了“新古典主義”的音樂創作。但《春之祭》首演時爆發的騷動,並未為作品本身帶來負面影響,反而全曲粗獷而又有濃郁的俄羅斯風格,卻成為二十世紀古典音樂創作的典範。斯特拉文斯基也成為了二十世紀最負盛名的作曲家之一。《春之祭》不僅在音樂上是從調性音樂到無調性音樂轉變過程中劃時代的巨作,作為芭蕾舞劇也與其編舞者尼金斯基一同被載入史冊。

《春之祭》被認為是現代藝術的奠基之作,其100年前的首演也是藝術史上最重要的幾個瞬間之一。這次的音樂會,樂團對樂器擺臺進行了特殊處理,一反將管樂及打擊樂聲部墊高的傳統做法,所有的聲部將處於同一平面上,現場觀眾們將感受這部作品的獨特魅力。聆聽《春之祭》,紀念那場偉大的首演,也同時是在向藝術本身致敬。

指揮泰斗碰撞青年鋼琴家

此次慕尼黑愛樂樂團的中國巡演由其首席指揮洛林·馬澤爾領軍。在過去五十多年的時間裏,大師馬澤爾已經成為全球最炙手可熱的指揮家之一。他已經站在超過150個不同樂團的指揮臺上,指揮超過5000場歌劇與音樂會,錄製的唱片更是超過300余張,獲得了10個法國唱片大獎。現年83歲的洛林o馬澤爾曾擔任過柏林德意志歌劇院、維也納國家歌劇院、美國克利夫蘭交響樂團、德國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紐約愛樂樂團等諸多國際知名樂團的音樂總監或首席指揮。此外,他還是以色列愛樂樂團及維也納愛樂樂團的榮譽會員,並被柏林愛樂樂團授予“漢斯o馮o比洛”獎章。馬澤爾執棒了11場維也納愛樂的新年音樂會,也因此而被廣大中國樂迷而熟知。

本次樂團中國巡演還邀請了青年鋼琴家張昊辰擔任獨奏,與樂團合作貝多芬的經典代表作《第四鋼琴協奏曲》。成為范·克萊本國際鋼琴比賽歷史上第一位中國金獎得主後,22歲的張昊辰以他深刻的音樂感觸、超凡的想像力和華麗的技巧征服了世界各地的樂迷們。《波士頓環球報》的資深評論人格裏萊利稱讚張昊辰為“在詩歌的氣質中展現了完美的技術和強大的力量。”他的演出遍佈東京、特拉維夫、柏林、羅馬、土耳其等地,並與費城交響樂團、倫敦愛樂、以色列愛樂、中國國家交響樂團、上海交響樂團等諸多樂團有過合作。

馬澤爾和張昊辰都曾被冠以為“音樂神童”的光環。馬澤爾8歲時就以天才少年的身份登臺指揮了舒伯特的《第八交響曲》;9歲時應指揮大師托斯卡尼尼之邀,在好萊塢音樂廳指揮洛杉磯愛樂樂團演奏;12歲時更是接連指揮了NBC交響樂團、紐約愛樂、費城交響樂團、舊金山交響樂團等世界一流的音樂團體。而張昊辰5歲時就在上海音樂廳成功地舉行“五齡童鋼琴獨奏音樂會”;6歲時與陳燮陽指揮的上海交響樂團合作演出;12歲參加第四屆柴可夫斯基國際青少年音樂比賽即獲鋼琴組第一名;19歲又獲得了范·克萊本鋼琴比賽金獎。倆人的經歷驚人之相似,而年齡卻相差了整整一個甲子,這次中國巡演他們在舞臺上會有怎樣精彩的合作?值得我們期待。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