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演出

《焚綿山》講述清明節的由來 寒食節應景兒上演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3-04-07 09:22:17 | 文章來源: 北京晨報

《焚綿山》

《焚綿山》

4月4日晚,北京京劇院青年領軍人物張建峰以一齣《焚綿山》為清明節應景兒上演,該劇也為北京京劇“傳承之旅”——張建峰每月一劇傳承年的系列演出拉開序幕。此次系列演出將從長安大戲院開始,連續在一年時間內推出十台張建峰奚派經典劇目展演,將在台灣戲劇院畫上圓滿句號。

《焚綿山》是一齣清明的節令戲,也是一齣京劇舞臺上不太常見的冷戲。《焚綿山》説的是春秋時期故事,也是清明節的由來。亡命國外十九載的晉文公重耳,回國執政論功行賞臣子。曾在重耳顛沛流離饑寒交迫之際“割股啖君”的介子推,不願邀功受賞,攜母隱居綿山。晉文公求之不得,放火焚山,介子推不改其志,母子抱樹而死。為紀念介子推,晉文公下令每逢介子推被焚之日,舉國禁火三日,家家寒食,同時遍插楊柳,改地名為介休,以為紀念。“寒食節”遂由此來,後發展成為中華民族紀念先賢亡人、踏青賞春的共同節日——清明節。

在《焚綿山》中出演介子推的演員張建峰,是名票歐陽中石先生的徒弟,此次歐陽中石也特為他題字——奚韻流長,講到奚派老生的特點,歐陽中山先生説“奚派創始人奚嘯伯先生兼收並蓄,為人平和”,而張建峰不僅嗓子好,韻味十足,而且表演到位,身手利落,讓滿場觀眾頻頻叫好。《焚綿山》從余叔岩、劉春喜、馬連良到李盛藻、奚嘯伯老生名家等均演出過,由於這齣戲在介子推與母親在晉文公焚山時有繁難的唱、念、做、舞以及從高處翻下等難度,中老年演員多不擅演。馬連良曾想傳授給北京戲校的學生,但因特殊原因而差點瀕臨失傳,北京京劇院的金獎老生演員張建峰連續幾年清明節上演該劇,獲得戲迷的認可。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