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驢得水》
剛剛落幕的小劇場話劇《驢得水》近日由北京劇協召開研討會,該劇從去年年底上演,即在圈內引起關注,取得叫好又叫座的雙贏局面,至今已經在北京演出了好幾輪,場場爆滿,之前還曾在上海演出也獲得好評,目前該劇正在天津演出。《驢得水》被戲迷評價為近年來小劇場戲劇的佳作,被譽為是小劇場戲劇市場上的一匹“黑驢”。
《驢得水》由民營戲劇社出品,最近幾年民營劇團在北京迅速增加,出品的佳作也越來越多,此次由北京劇協出面為一部民營劇團的作品舉辦主題研討會,這也是為數不多的一次。與會專家認為這個戲,無論是文本還是表演以及它在“創作、表演、觀眾”三者高度共鳴上的努力,都標誌著近些年小劇場戲劇上了一個臺階。
《驢得水》講述了民國時期的一個鄉村學校,由於嚴重缺水,校長將一頭驢虛報成英語老師,來為學校挑水。面臨上級的檢查,大家決定讓一個鐵匠來冒充這個叫“驢得水”的英語老師。沒想到不但瞞過了上級,而且上級卻對這位“驢”老師相當欣賞,並決定將他提拔成教育家。事件的發展越來越超乎校長和老師們的預料。為了大局,校長不斷讓步,而局勢也越來越失控。這部探討教育問題的作品,背景放在了民國時期的農村。為了增加真實性,全戲的道具全部都是從農村裏淘來的。對於《驢得水》“荒誕、農村、爆笑”這三個關鍵詞,編導周申的解讀是:“我們用戲謔的態度講述了一個現實主義的故事。我想表達的就是‘人之初,性本善’,而知識分子的無力又容易妥協,相當沒有行動力的。就像《驢得水》裏,那村子沒有水、沒錢,但是大家誰也不提意見,就是一味的妥協。”
戲劇評論家李龍吟用“震撼和犀利地描寫人性的扭曲”來描述看過的感受,深刻描寫人性是戲劇的本質,戲劇表達人類醜行劣行來治愈醜行劣行。亞裏士多德説:“悲劇人物是介於兩種人之間的人,悲劇人物應該善良,因為善良而不斷犯錯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