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演出

俄羅斯芭蕾舞團“天鵝之死”再現老柴原作本色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2-08-29 13:50:00 | 文章來源: 東方早報

提到芭蕾舞,俄羅斯始終是繞不開的一個重要國度。在古典芭蕾中,有一個派別被專稱為“俄羅斯舞派”。其中,自1877年便在莫斯科大劇院首演的芭蕾舞劇《天鵝湖》,更是成為一百多年來最完美、最經典的俄羅斯芭蕾典範。10月6日至7日,號稱俄羅斯三大芭蕾舞團之一的俄羅斯國家模範古典芭蕾舞團,就將在上海文化廣場獻演一台最純正原版的《天鵝湖》,此版《天鵝湖》也是文化廣場開幕以來上演的首臺大型芭蕾舞劇。

盛産明星的“芭蕾工廠”

擁有上百名舞者的俄羅斯國家模範古典芭蕾舞團,自1968年由舞蹈大師伊格爾·莫耶塞耶夫創建以來,便先後由著名編導格列佐夫斯基、梅塞爾等人編創過大量經典舞蹈作品,並奠定了舞團高規格的表演水準。

1977年,曾為世界頂級芭蕾舞團——莫斯科大劇院芭蕾舞團男女首席領舞的瓦西廖夫和卡薩金娜,來到模範古典芭蕾舞團,分別擔任了該團藝術總監和團長。這對具有傳奇色彩的芭蕾情侶,在俄羅斯素有“芭蕾伉儷”的美譽,兩人幾乎擔任了舞團所有劇目的編導,“化繁求簡,求同存異”也成為他們的治團箴言。在二人三十多年的努力下,舞團積累形成了一套完整劇目體系,包括《斯巴達克》、《胡桃夾子》、《睡美人》、《創世紀》、《火鳥》在內的二十五套劇目,都是該團的保留劇目,尤以《天鵝湖》為“鎮團”之寶。

舞團由此成為繼馬林斯基劇院基洛夫芭蕾舞團、莫斯科大劇院芭蕾舞團之後,享譽世界的俄羅斯第三大芭蕾舞團。而舞團也成為盛産芭蕾明星的搖籃,在俄羅斯享有“芭蕾明星工廠”的稱號。該團曾培養過眾多走向英國皇家芭蕾舞團、德國柏林國家大劇院等世界頂級芭蕾舞團的巨星,該團首席領舞、此次《天鵝湖》的主演葉卡捷琳娜·貝爾奇娜,也曾兩次在世界芭蕾舞比賽中獲得金獎。

保留悲劇結尾

模範古典芭蕾舞團來華的次數將近十次,早在1985年,舞團就曾于京滬兩地演出《創世紀》和《舞蹈女神的玩笑》。該團藝術總監瓦西廖夫初次來華的時間更早,1959年,他就曾隨莫斯科大劇院來中國演出,受到毛澤東等國家領導人的接見。

此次在文化廣場上演的《天鵝湖》,保持了柴可夫斯基的創作意境,並在堅持原作風格的基礎上,保留了王子、公主殉情投湖的結局。柴可夫斯基的弟弟莫蒂斯特曾説:“《天鵝湖》原本是以悲劇結尾,但現在往往被改成大團圓結局。該劇結尾的音樂是悲劇性的,所以,用悲劇結尾也許更適合。”出於這樣的考慮,瓦西廖夫保留了“天鵝之死”這一悲劇結尾。不過,儘管結局與部分觀眾的心理期待有落差,瓦西廖夫還是希望,觀眾能從藝術上去享受《天鵝湖》,而不僅僅只是看一個簡單結尾。

為保證演出現場的整體視覺效果,瓦西廖夫保持了原版足額編制的豪華陣容,還在原班人馬的基礎上,增加了四個獨舞主演。在舞美、布景、道具方面,舞團也堅持使用原版實景(此版《天鵝湖》的布景、道具全由英國方面設計,需用9米長的卡車來專門裝運)。此前,來華巡演《天鵝湖》的俄羅斯舞團,為降低運輸成本,多棄硬景而改用軟景,但在演出時戲劇氛圍卻在無意中被破壞,觀眾的欣賞也在一定程度上打了折扣。這也是模範古典芭蕾舞團多年來堅持實景、硬景演出的重要原因,實景展現能再現古堡宮殿的輝煌景象,也更能給觀眾身臨其境的感覺。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