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演出

《安魂曲》拋出生死之問 三度訪華魅力依然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2-08-15 14:08:55 | 文章來源: 北京娛樂信報

《安魂曲》拋出生死之問 三度訪華魅力依然

時隔六年,以色列卡梅爾劇院的《安魂曲》再度光臨北京,並登上了國家大劇院的舞臺。前天開演的《安魂曲》像前兩次來京演出一樣,令觀眾如癡如醉,他們當中絕大多數都是該劇的老觀眾。《安魂曲》再一次登臺,非但沒有減弱觀眾的好奇心,反而使得其中關於生死的人生況味更為濃郁。

2004年和2006年,《安魂曲》曾兩度來京演出,每次觀眾都意猶未盡。在《安魂曲》離開的六年中,它被北京的觀眾久久思念。此次《安魂曲》在大劇院再次登臺亮相,昔日的老觀眾又回到劇場當中。

六年後,《安魂曲》依然散發著魅力:突然死去的老婦,給老伴留下了無限的懊悔與痛苦,他絕望地回顧著一生的發財夢想與對妻子的冷落;在他身後,馬車中的旅人帶著喧囂經過,他們正享受著生的快樂,他們嚮往著冷番茄湯、生牛肉片和漂亮姑娘;可是,在這片歡騰中,趕車的車夫卻道出自己一星期前失去了兒子;年輕的母親懷抱著死去的嬰兒,碰到喪妻的老頭,“在你的生命中可曾有一次,你遇到十字路口,你要做出選擇?”“不,生活把我帶向哪,我就走向哪。”“在我孩子的墳墓前,我可以哭也可以沉默,我做出了選擇。”“我們都是排隊領糖的孩子,隊很長,我沒領到。”這些熟悉的臺詞又一次敲打著觀眾的心靈。

80多歲的老演員約瑟夫·卡蒙,從《安魂曲》1999年首演開始就參與了演出,如今依然活躍在舞臺上。他飾演的“老人”,充滿質樸無華的生命質感。更可貴的是,他的每句臺詞都能清晰地傳送到觀眾席的最後一排。

貧窮與苦難是否可以改變?我們是否有能力改變自己的人生?我們能否真正放下自己的慾望?在死亡的悲傷與生活的悲慘與喧囂面前,《安魂曲》再度將這些問題拋給了觀眾。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