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演出

芭蕾舞劇《簡-愛》將亮相 讓簡-愛生活在老上海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2-07-13 14:56:40 | 文章來源: 東方早報

芭蕾舞劇《簡-愛》將亮相 讓簡-愛生活在老上海

7月12日,上海大劇院聯手上海芭蕾舞團,對外公佈了經典名著《簡·愛》將被首度改編為現代芭蕾舞劇的消息。該劇繫上海大劇院首部原創現代芭蕾舞劇,將邀請歐洲當紅編導帕特裏克·德·奧巴拉編舞,話劇版《簡·愛》編劇喻榮軍任編劇。11月18、19日,該劇將在上海國際藝術節上亮相。

芭蕾或許更能表現簡·愛

去年12月,國家大劇院版話劇《簡·愛》來上海大劇院展演時,上海芭蕾舞團團長辛麗麗欣賞了該劇,那時她的想法是:“簡·愛很像芭蕾舞劇中的女主角,高貴而優雅,如果能將《簡·愛》排成芭蕾該多好。”她向上海大劇院院長張哲、藝術總監錢世錦提起這個改編想法,得到了兩位的欣然支援。

大劇院隨後向《簡·愛》話劇編劇喻榮軍發出改編劇本的邀請。對此邀約,喻榮軍並不感覺意外,“在話劇裏沒有實現的想法,可能更加適合於舞蹈。”

喻榮軍説,雖然自己有為話劇《簡·愛》編劇的經歷,但第一次為芭蕾舞寫劇本,還是要做足準備,觀看大量舞蹈作品,“話劇和舞劇編劇差別很大,一個以語言為主,一個以動作為主,在故事結構、人物設置與衝突形成上都有很大不同。舞劇的劇本需要簡練濃縮,也需要細緻入微。尤其是芭蕾,這種足尖上的表達更需要凝練、力量、氣度與從容,也需要創作時有一種優雅、寧靜、平實的心態。這是一種氣場,我希望它能在創作的不同環節貫穿始終。”

同時,喻榮軍希望簡·愛從19世紀初的英國脫離出來,生活在20世紀四五十年代的上海,著簡潔、凝練的現代服飾,更顯女性內在力量,“我希望這是一部並不著重于英格蘭風格的作品,它整體上精緻、經典、優雅、考究,有些懷舊而傷感的味道,卻不失現代、時尚的感覺。我希望這是一部帶有強烈上海特色與烙印的現代芭蕾。希望簡·愛在臺上舞起來,給觀眾一個‘耳光’。”

舞劇劇本在經過三輪修改後,人物刻畫基本集中在簡·愛、羅切斯特和貝莎夫人三人的情感糾纏上。對貝莎這個角色的處理,將成為舞劇最突出的特點。“貝莎是一個瘋女人,可是她的存在卻始終是簡·愛與羅切斯特關係發展的關鍵。”喻榮軍表示,他曾在話劇創作時想將貝莎作為主要人物來呈現,由此表現簡·愛的另一面,但因一些特殊原因未能實現。所以這次,喻榮軍要在舞劇中完成一次更貼近自我的創作。

正在甄選音樂和設計舞蹈

雖然《簡·愛》的舞蹈還未正式排練,但來自德國的編舞帕特裏克·德·奧巴拉目前已進入音樂篩選和舞蹈設計階段,奧地利作曲家馬勒的部分曲子被列為備選。 “舞者出身的帕特裏克特別擅長舞蹈的編排,他的風格現代、個性,但不抽象、張揚。” 辛麗麗説。曾為中央芭蕾舞團舞劇《大紅燈籠高高挂》設計服裝的羅姆·卡普蘭,是此次《簡·愛》的舞美設計。為闡明舞劇的女性主題,羅姆·卡普蘭將舞劇整體基調設為紫羅蘭色,而一直伴隨著簡·愛出現的旅行箱、荒原等意象,也在設計中得到了恰當表達。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