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演出

10年後舞蹈回歸“上海之春” 推進中外音樂交流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2-04-11 16:07:42 | 文章來源: 東方早報

音樂節壓軸演出,大型原創音樂劇《基度山恩仇記》劇照。

音樂節壓軸演出,大型原創音樂劇《基度山恩仇記》劇照。

作為推進中外音樂演出交流、發掘音樂人才與音樂創作的重要橋梁,即將開幕的第29屆上海之春國際音樂節是中國歷史最為悠久的音樂節,至今已有逾50個年頭。

從4月28日起至5月18日音樂節舉辦期間,來自中國、美國、法國、葡萄牙、俄羅斯等十多個國家的表演團體和藝術家將會在滬奉獻41台精彩紛呈的音樂舞蹈演出,還將有“節中節”管樂藝術節、3項專業賽事以及覆蓋全市各區縣的大中小型群文活動。

“推新人新作”是一貫不變的宗旨

“力推新人新作,繁榮本土原創”作為一貫秉承的宗旨在本次上海音樂節上將得到體現:此次上海交響樂團、上海歌劇院、上海民族樂團、上海音樂學院、上海芭蕾舞團等本市音樂舞蹈院團、院校均推薦了近年出現的優秀新人新作參演“上海之春”,可謂是一次集中的成果展示;從數量上看,本次“上海之春”推出的原創作品及新人演出達到20台,佔全部演出節目的50%;而此次亮相音樂節的原創曲目有不少獲獎作品,如柴可夫斯基國際音樂比賽、中國音樂金鐘獎比賽的獲獎者的巡演都在本次音樂節中。

本次音樂節將大規模地展示上海及海內外(華人)老中青三代作曲家的原創新作。在參演的作曲家中,從上世紀40年代出生的趙季平、陸在易,到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出生的劉湲、唐建平,再到1983年出生的作曲家姜瑩等,均表現出當代中國音樂的創造力。音樂方面有《海上新樂》上海音樂學院新作品音樂會、《浩樂風華》大型民族音樂會、《海上新夢VI》音樂會上海音樂家協會新人新作專場、《海納百川東方逥想》上海愛樂樂團原創作品交響音樂會,還有為紀念聶耳誕辰100週年創作的音樂劇新作《聶耳》等。

舞蹈類別回歸上演8台演出

音樂節的另一大看點是舞蹈類演出在闊別十年之後重新回歸“上海之春”的舞臺,在為期21天的音樂節中共推出包括芭蕾、當代舞、舞劇、舞蹈詩等形式各異的8台演出。

由曾獲托尼獎提名的百老彙導演琳·泰勒·柯柏特對劇作進行修改的新版舞劇《周璇》放慢了敘事節奏,在故事的推進中增加了許多細節表現,用舞蹈外化表現人物心理的情感,同時更加重了海派氣息;上海芭蕾舞團的現代芭蕾作品《舞之魅》,是近年來國內外知名編導為上芭度身創排的;融匯了中西文化與藝術思考的當代舞《覺》,將抽象的純肢體語言與生活的戲劇表演元素交相呼應,使作品的藝術質感和意象得到張揚,並在以舞蹈語言為主要元素的同時融入了環境空間、戲劇表演、聲音文本等不同媒介;而集結了上戲舞蹈學院、上戲虛擬實驗室等一線青年創作力量,經過近三年深入極地中心體驗及潛心創作的多媒體舞劇《極境》,最大限度地發掘和整合了舞蹈編導、話劇導演和新媒體技術等方面的原創能力。

另外,在業界反響日益壯大的華東六省一市專業舞蹈比賽今年也納入了“上海之春”的節目中,經初、復審,已有70個作品入圍上海決賽。評審們一致認為,本屆參賽作品不僅在數量上達到新的規模,技藝水準也明顯高於前兩屆。屆時,華東六省一市近30個專業院團(校)近千名演員將匯聚申城同臺競技,併為觀眾呈獻頒獎晚會暨舞蹈精品展演。

開閉幕演出推陳出新

即將於本月28日在上海大劇院舉行的第29屆上海之春國際音樂節開幕式音樂會將由上海交響樂團擔綱演出,展現上世紀80年代以來在“上海之春”首演並在全國獲獎的4部優秀作品:劉敦南鋼琴協奏曲《山林》、陳強斌《第一小提琴協奏曲》、王建民《第二二胡狂想曲》(交響樂版首演)及陸在易音樂抒情詩《中國,我可愛的母親為大型合唱隊和交響樂隊而作》。屆時,擔當音樂會上獨奏及指揮的音樂家如孫穎迪、張金茹、張亮等都是上海本土的青年才俊。作曲家陸在易介紹説,好的作品一定要經過時間的考驗,經過不同年代聽眾的推敲,因此,上海之春音樂節不僅提供挖掘新作、令其嶄露頭角的機會,也要提供給好作品經受各方評斷的舞臺。

5月18日在上海文化廣場舉行的閉幕演出則將以音樂劇取代以往以交響音樂會作為“壓軸大戲”的傳統,到時將上演的俄羅斯大型原創音樂劇《基度山恩仇記》亦是這部俄國當紅音樂劇走出國門的首次公演。

音樂節期間,本市各區縣都將舉行內容豐富、主題鮮明的音樂舞蹈藝術活動,包括比賽、巡演、周周演、天天演、彙報演出等不同形式的活動。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