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演出

《花事如期》綻放大劇院 多媒體舞臺完美呈現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2-02-28 16:54:11 | 文章來源: 搜狐娛樂

2月27日晚,龍馬社新戲《花事如期》在國家大劇院小劇場如期上演。觀眾在劇場裏看到了一部雖只有兩個人,但驚心動魄的大戲,濃烈的劇情和華麗準確的臺詞在各種手段烘托下,展現了一部紮實而精緻極有品質的好戲,如果以直指人心來衡量的話,這部戲的演員雖少但力量巨大。戲在男女情感的表面下,對當下年青人的戀愛及生存狀態,有深入會心的關照。海倫的扮演者趙倩和青子的扮演都董汶亮在兩個小時的演出中,展現了深厚的功力,贏得觀眾和業內人士的好評。編劇鄒靜之曾用“少年老成”來評價黃盈;而在黃盈眼裏,前輩鄒靜之就像個“大孩子”。昨晚的戲,也正如這對“老少配”組合一樣,風格交織,相德益彰得到了一個即現代又厚實的效果。《花事如期》的首演,也是龍馬社的第100場演出。

劇本創作三年磨一劍

在《花事如期》的發佈會上,鄒靜之並沒有很詳細地説這部戲是一部什麼樣的戲,唯一透露的一點情節是:某大齡女在獨身公寓中梳粧打扮,等待情人來求婚。不想等來的是一個混身汗臭的快遞員——送來了的分手的消息。女對生活徹底絕望,欲死欲活。快遞員被絆住,一夜中兩人經歷了,天上地下的變化。在昨天的演出現場,這部戲的劇情到最後還會給你欣喜。觀眾對該劇結尾青子兩年前的敘説會有表層和內裏理解不同的感受。

這部《花事如期》是鄒靜之十年來創作的第四部話劇。電影、電視劇,鄒靜之算得上是一位作品頗豐的劇作者,但是這個十年在舞臺劇中也是頻出好戲,歌劇,話劇上演的就有六部。鄒靜之説:我寫劇,永遠都是先有一個漫長的想的時間。這次的《花事如期》與他相熟的人都知道,三年前就聽他在説。“我説的目的一是聽大家對選題的意見;二是張揚出去,不寫人家就會問,自斷退路;題材選好了,就要想結構,其實天下的故事都講盡了,講的方式永遠是新的;再就想戲在當下的意義;接著要找對人物關係,當這些都先後到達了一個集合點後,就會在一個早晨寫起來。大膽落墨,小心收拾。初稿是衝出來的,接下來的兩個月,就是修改,細到一個字的取捨。但初稿一定是日日夜夜的猛烈下衝出來,那力量有時會使得泥沙具下,但沒有力量也帶不出飛揚的東西,因為到了改的時候很難有那些所謂的神來之筆。衝要放肆才情,改要集合經驗。”

《花事如期》是一部兩個人的“三一律”話劇。對於劇作來説是有難度的寫作。鄒靜之説“光難也不成,先得看表達的需要,準不準。藝術創作挑戰同時是誘惑,創作有時候對藝術家來説,就像打電子遊戲一樣,關過了就不興奮了,總想挑戰那種對你來説更難的才有意思。創作者對難度的渴望,帶來了興奮。你想想真到了華彩樂段正要看你炫技嗎?”

在黃盈看來,這部兩個演員的劇本,簡約卻不簡單,看著人少但厚重。故事看似是一個男青年和女青年的風俗艷情小喜劇,但是讀著讀著就會發現,這其實是一個現當代男性和女性對話的寓言。這個劇本其實是在寫兩種弱勢群體:男權社會裏的女性,以及沒有機會的男性,這兩者在這個社會裏的狀態。這兩者在這個環境裏,相互爭執,扭鬥,到扶持的一種狀態,表面是情感內裏是世界和人生。讀這個劇本,讓人重新審視自己生活與情感的過程,以及人們為何要生存下來,最後到發現這個世界對你認為的自己的不同的表達。劇本進入最後十分鐘,轟然從一部法式喜劇變成莎士比亞式的悲劇。

舞臺呈現擬音視頻呈現劇本細節

導演黃盈談到,《花事如期》的劇本給他的感覺是,時而大開大闔,時而溫婉細膩。在此前的發佈會上,黃盈曾經提到過,在拿到劇本以後,他連讀了12遍。在讀劇本的過程中,黃盈不斷從劇本中感受到劇本文字中所帶來的畫面感和細節,由此産生了想要把這種體驗呈現到舞臺上的想法。“劇本裏有時候會有一些關於生活裏一般會被忽略的細節的描述。比如關門聲,水流的聲音。這些細節描述所帶來的閱讀想像,激發了我想要把這種畫面感呈現出來的衝動。因此在創作的過程中,我們動用了專業電影擬音手法和視頻團隊,來實現這種細膩的畫面感。”黃盈説。

昨晚,在國家大劇院小劇場裏記者看到,隨著兩個演員精彩投入的表演,舞臺旁邊還有非常專業的電影擬音和拍攝團隊在協助表演。例如鎖門的聲音,水流的聲音,高跟鞋的鞋跟踩過泥土留下的痕跡。這些在生活流中細碎甚至被忽略掉的細節,都被視頻和擬音團隊在舞臺上放大呈現。通過視頻的切換,觀眾時而置身一個都市女白領的一居室公寓,“偷窺”她的生活,時而躍身到西北的麥田中,感受演員動情的述説。

在被製造的聲場中,和被影像放大的凜冽犀利與婉約曖昧中,整個舞臺的打開方式,就像一顆心在逐漸展開。觀眾們在劇場裏,見證了海倫與青子在一夜間從陌路人變成知己的過程。觀眾的視角與青子一樣,一夜之間,從一個闖入者,變成海倫的朋友。無論是擬音和視頻手段對生活的複製,還是剝開洋蔥式的舞美,整個演出的呈現方式和文本,給人感覺渾然一體。

《花事如期》的舞臺手段運用了大量的多媒體呈現,但是黃盈認為,他排的仍舊不是一個多媒體戲劇,其內核仍舊是一個兩個人的三一律戲劇。這些表現手段的呈現,都不是為了舞臺炫技,而是為了表達齣劇本真正的內核。單就演員的表演來説,其難度也非常之大。整個演出從法式喜劇風味開場,到生活流的寫實主義,隨即又跳躍成歡喜冤家的艷情小調,最終走向莎士比亞悲劇。也正是由於劇本的這種跳躍性的精彩和難度,對於演員的功力考驗十分了得。從趙倩開始化粧的那段大獨白,到最後卸粧的獨白,真是看著想演,演著真難。

鄒靜之也認為,由於劇本“三一律”的樣式,這部戲對於演員來説,呈現的難度也是非常大的。鄒靜之評價兩位演員説,趙倩和董汶亮兩位主演,雖然沒有“世俗的名聲”,但是其戲劇功力也不是一般的演員能達到的。龍馬社在一百場的演出中,主要還是更願意與這些熱愛戲劇的藝術家合作。女主角趙倩曾在電視劇《貧嘴張大民的幸福生活》裏扮演張大民的妹妹張大雨。

龍馬社:百場演出推出百餘萬投資的精品話劇

這場演出也是龍馬社演出的第一百場。鄒靜之透露,在龍馬社這個話劇團體裏,三位創始人和股東到目前為止,還都沒有拿過一分錢報酬,還要往裏貼錢戲。鄒靜之戲稱這種心態為“不冤不樂”。

與此同時,鄒靜之也表示,龍馬社作為一個文化集體,當然也要考慮到經營的效果。龍馬社所希望的狀態是,從賠到賠得少一點,再到不賠有微小的營利就可以了,而今年已然到了小贏的狀態了。

龍馬社製作人王明輝在接受採訪的時透露,到目前為止,《花事如期》的製作費用,已經過了一百多萬。當然這筆投資是有文化中國傳播集團的鼎力支援,他們看中的是龍馬社這塊牌子,看中投入的一定會回報。好在這次首演開始前三天,首場票和倒數第二場的票就已全部售完,總票房也已經賣出了六七成。這次的投資主要是為了豐富劇本的呈現手段。成本最高的兩個部分,一個是舞美,一個是影像效果。再有就是劇組人員也相對較多,各部門配合起來很複雜,所以排練時間也比較長。

此外,王明輝還透露,這次的舞美布景和技術手段,幾乎都是按照國家大劇院小劇場的規格考量的。《花事如期》在其他北京的小劇場,恐怕不是很適合。目前設計的布景,也為以後要在大劇場演出做了一定準備。目前已經確定的有,5月24日至26日,《花事如期》將在上海戲劇學院的大劇場演出。及北京北大百年講堂的演出,龍馬社到現在最愁的是沒有固定的演齣劇場。還望有識之士給予幫助。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