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演出

話劇版《鋼的琴》6月在滬首演 更注重勵志情節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2-02-14 10:06:47 | 文章來源: 東方早報

話劇版《鋼的琴》海報

話劇版《鋼的琴》海報

2011年,小成本電影《鋼的琴》先後攬獲東京國際電影節、雪梨中國電影節以及上海國際電影節、金雞獎、台灣電影金馬獎等國內外13項大獎,成為中國影壇的一個小小奇跡。時隔一年,幾經片中男主角王千源的經紀人蔡涬如策劃和努力,將把電影搬上話劇舞臺。

昨天,已經排練一個月的劇組正式亮相,並宣佈今年6月將在上海藝海劇院首演該劇。而劇中最受矚目的男主角陳桂林,此次將由影視明星郭曉冬出演,這也是電影學院畢業的郭曉冬初登舞臺的“處男秀”。

話劇更重勵志情節

電影《鋼的琴》講述了下崗工人“陳桂林”和前妻爭奪女兒的撫養權的故事,為了維護自己作為父親的尊嚴,又由於生活艱辛買不起鋼琴,偷琴又被抓,迫於無奈,陳桂林要給學琴的女兒做一架鋼琴。在朋友的幫助下,一群下崗工人在做鋼琴的過程中讓夢想照進現實,尋找自己的人生價值。

2009年第一次看到電影《鋼的琴》劇本時,蔡涬如就有把它變成話劇的想法,當時她作為王千源的經紀人,從東北、北京、東京,一路陪伴劇組成員,見證了電影版《鋼的琴》從拍攝到奪得數個國際電影節大獎的戲裏戲外的感人故事,讓她更堅定了把《鋼的琴》搬上話劇舞臺、把這種生命力傳達給更多觀眾的心願。

電影劇本先後在2009年電影開拍前和2011年電影上映後兩次交到編劇喻榮軍手裏,最終在去年成為話劇劇本。話劇《鋼的琴》繼續延續著“情感、幽默”的風格,但相對於電影著重父女情的主線,話劇《鋼的琴》立意在改革開放前大工業時代背景下,那些為社會創造過價值的人不甘被社會遺忘,努力尋找自己的價值,為這個群體樹立一座尊嚴的豐碑。編劇喻榮軍表示,這是一部勵志作品,它體現了一種在逆境堅持不放棄追求的力量。“希望觀眾走進劇場的時候,不只能夠感受到情感的共鳴,更能在戲中找到自己、找到自己認同的社會價值”。

話劇版的導演周小倩是第六屆中國話劇金獅獎導演獎獲得者。她和這部話劇結緣,同樣源自於蔡涬如。去年,周小倩執導的話劇《七月與安生》在北京上演,正值電影《鋼的琴》全國公映,當時身為江一燕經紀人的蔡涬如邀請全劇組觀看了影片。

周小倩當時就被電影打動,她表示:“自己就是那個時代走過來的,現在社會的各個方面都在發展,但人們之間的情感卻沒有留住。”她希望話劇《鋼的琴》能讓大家看到同樣的感動,以及她眼中中國男人的可愛之處——包括骨子裏的善良、愛面子的自尊心、一無所有也要兩肋插刀的兄弟情,大愛無私的父女情、父子情。

郭曉冬:回歸舞臺是充電

在確定把電影搬上話劇舞臺之後,劇中男主角陳桂林的人選幾經斟酌,最後,在《新結婚時代》等影視劇中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郭曉冬確定出演男一號。只是,作為北京電影學院的優等生,郭曉冬卻錯過了自己的畢業大戲,成了他一直以來的一個舞臺情結。

對於此次終於有機會走上話劇舞臺,郭曉冬昨天坦言:“我這次是來充電的,但同時也是來過把癮的。”郭曉冬還透露,自己的太太當年也是話劇中心的演員,所以他對劇院也有著特殊的感情。

這幾天,郭曉冬主演的國安題材電視劇《誓言今生》正在央視熱播,郭曉冬也憑藉在其中扮演的中國特工登上“新科收視王”寶座。不過,人氣躥升的郭曉冬已經連續一個月在話劇中心排練廳潛心排練。在看到《鋼的琴》劇本的時候,他就被故事中小人物對生命價值的渴望和追求而打動。他對自己的首次話劇演出十分重視。

在話劇版中,導演和編劇沒有強化電影版中男主角的東北味兒,而將男主角設定為那個時代最普通的中國男人,用幽默的手法,講一個樂趣多到讓人感到荒誕的故事,塑造一個生命力很強的人物,“他是生活中的‘不倒翁’,在生活壓力下依然活得開心,就像法國人在戰爭廢墟中依然鋪起桌布擺放鮮花一樣。”喻榮軍表示,電影和話劇中的“陳桂林”並不完全一樣,“王千源在電影中將人物的那種痞氣演得很到位,將這個小人物表現得栩栩如生;而郭曉冬在人物塑造上更符合話劇的立意,他的表演真摯感人,是當時社會那一群人的最佳代表。”

而周小倩則索性表示,她心目中的中國男人就應該是郭曉冬這樣的,“生活中的郭曉冬人特別好,善良、樸實、正氣、陽光。不過舞臺上的郭曉冬和影視劇裏的郭曉冬倒不一樣,在舞臺上他是一個特別放得開的演員,他把中國男人的那種善良、質樸、面對困境的溫暖和堅持,都表現得很到位。”

排練一個月,全劇已具雛形,被問及有王千源出色的表演在前,是不是會有壓力,郭曉冬表示“這倒真沒有”:“我和王千源的風格不同,角色呈現也會不同。舞臺表演、影視劇表演雖有差別,但表演本質是相同的——都是用自己的真摯情感去打動觀眾。舞臺表演在現場無法修改,不可複製,因此對演員的要求相當高。作為一個演員,能夠在很長一段時間的影視劇表演之後回歸舞臺是一種充電,特別好。”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