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演出

考驗觀眾神經的《尼金斯基》 真實體驗的夢境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2-02-03 13:19:20 | 文章來源: 北京晨報

考驗觀眾神經的《尼金斯基》 真實體驗的夢境

對於約翰·諾伊梅爾和他的漢堡芭蕾舞團的威名,我是早已如雷貫耳,但真正領略還是在上周的國家大劇院。他帶來的《馬勒第三交響曲》和《尼金斯基》兩部芭蕾巨著,還分別是當今世界芭蕾兩大潮流“交響芭蕾”和“戲劇芭蕾”的巔峰之作。眼見為實,如果説“馬勒三”是在考驗觀眾的理性解構能力的話,《尼金斯基》則恰恰相反,考驗的是觀眾的神經是否足夠強大,否則你會先於尼金斯基進入壓抑的瘋癲狀態。

在前兩天的“馬勒三”中,諾伊梅爾用解構的方式、舞蹈的肢體語言和組合變幻,精確地傳遞著作曲家馬勒在第三交響曲的每一個樂章中音樂的材料、材質、形狀、色彩和構成的“建築”局部。而馬勒的音樂情感,則是透過這種建築式的構成中的細節、線條、情趣來表達出來的。如果懂得這座建築,那麼你就會很有情致地欣賞每一個局部細節的匠心獨運。

《尼金斯基》是另一個天地,諾伊梅爾在這裡展示出他超人的“講故事”能力。他用一個有些散漫的、對中國觀眾甚至是有些不著邊際的、似有似無的鋼琴“獨奏”作為一個長長的墊場,觀眾則在悠閒的穿梭之間與臺上的“觀眾”同步落座,而適時出場的尼金斯基則是以一個異乎常人的瘋癲誑語狀態中,開始了他“戲中戲”的亮相和“曠世芭蕾天才”的“人生表演”。

諾伊梅爾不循常理地用尼金斯基的幾段“別出心裁”和“藝術經典”舞蹈來表現他超凡、前衛的想像力和藝術創造力,而我們熟悉的肖邦、舒曼、肖斯塔科維奇則是在展示尼金斯基在經典芭蕾上的高超技藝。在《天方夜譚》一段,諾伊梅爾巧妙地運用了劇中的人物關係,在“戲中戲”中交代了帶領他走進芭蕾世界的母親、舞蹈演員貝雷達、先他而精神崩潰的哥哥,以及父親托馬斯。

《尼金斯基》的“現世”與“幻象”是難以區分的。在下半場,故事幾乎完全進入了尼金斯基的幻境,有關戰爭、童年、家庭、學校、馬林斯基劇院的記憶交織在他妻子出軌的噩夢中。諾伊梅爾的肢體語言豐富且巧妙,人物關係和思想交代得極富戲劇性,而上半場的古典音樂在下半場也變成了懸疑片式的效果音樂,觀眾被尼金斯基一波接一波的癲狂迷亂“壓迫”得喘不過氣來,而諾伊梅爾在這裡所展現出來的幾乎正是百年前歐洲的藝術和思潮,你可以感受到弗洛伊德的精神心理學,達利和恩斯特超現實主義畫境,而那群身穿軍裝的男子面目猙獰的喊叫狀,恰恰是挪威畫家蒙克畫作《吶喊》的舞臺版,你會覺得那不是尼金斯基在瘋狂,而是整個世界在瘋狂……諾伊梅爾就像是一個心理學大師,攪動、緊緊牽引著你的身心甚至是呼吸,當《尼金斯基》在最後的瘋狂中落下帷幕時,所有的觀眾長長地舒了一口氣,仿佛從噩夢中醒來。再次的瘋狂叫喊來自觀眾席,人們為造夢大師營造出的“真實體驗”夢境而狂歡。

在中場休息時,我曾後悔應該連續看兩天《尼金斯基》以便更好地理解,但演出結束時,我已經沒有了二度“體驗”的體力和勇氣,需要時間休息和調整。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