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演出

維也納新年音樂會告訴我們如何“跨年”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2-01-04 16:43:48 | 文章來源: 搜狐娛樂 吳為忠(資深媒體人)

維也納新年音樂會

維也納新年音樂會

一年一度的維也納新年音樂會1日上午在維也納音樂協會金色大廳再度奏響。拉脫維亞指揮家馬利斯·揚松斯第二次執棒維也納新年音樂會。揚松斯的名字對我們並不陌生,他曾來過中國,到過上海。對於2012年維也納新年音樂會,揚松斯説,這場音樂會能夠“使全世界都受到巨大鼓舞”。

對於大多數樂迷而言,在聽維也納新年音樂會的同時,又能夠得到兩位專家的點評,更使我們對這場音樂會多了一份回味和思考。現場的兩位專家都提到一個觀點,這就是文化品牌的建立需要有一個累積的過程,中國並不缺乏經典的作品以及聞名世界的當代音樂人,為什麼這些作品的藝術能量得不到持續的發酵,並在演出中不斷延續藝術的生命力?維也納的成功經驗值得思考。

聽維也納新年音樂會已經成為許多樂迷迎接新年的文化首選,相比我們的衛視跨年晚會的“燒錢”大戰,雖然,每年都在邀請大牌明星上大把花錢,我們似乎很難獲得愉悅的心情,並在心靈深處固化我們的審美經驗。正如一位樂迷所言,自從央視開始直播的維也納新年音樂會,每逢新年收看這場音樂會就成為他們的唯一選擇。這就是維也納新年音樂會的獨特的藝術魅力,也是奧地利人民引以為豪的文化財富和藝術瑰寶。

由維也納新年音樂會想到了春晚。應該説,春晚儘管頗多爭議,但是有一點是肯定的,這就是春晚的“儀式感”,走過了近三十年的央視春晚,已漸顯雛形,但要使春晚真正成為國人期盼的熒屏“年夜飯”,還有許多路要走。

現在有一種誤區,好像一談及創新,就是與傳統告別的意思。其實不然。維也納新年音樂會雖説以斯特勞斯家族的作品為主,但是每屆由於邀請各個國家的指揮大師,而他們總會根據自己對作品的理解去解讀和演繹作品,所以,每次聽斯特勞斯的作品都會由不同的藝術感受。就拿兩首保留曲目《藍色多瑙河》和《拉德茨基進行曲》,在每年的新年音樂會上展現新的光彩。正如專家對此的點評,這也是一種創新。維也納新年音樂會固然有演奏施特勞斯家族作品的傳統,但也在不斷拓寬演奏曲目,以增加吸引力。而揚松斯對柴可夫斯基作品情有獨鍾,他作品的指揮也一直備受稱讚。這或許是今年新年音樂會選擇上演柴可夫斯基作品的重要原因。

央視春晚已經顯露出的借鑒“維也納新年音樂會”成功經驗的印痕,這就是春晚的儀式感。結束時的那首《難忘今宵》,如同維也納新年音樂會的《拉德茨基進行曲》。春晚要放大傳統藝術的經典魅力,而不是點綴。中華民族有著五千年的文明史,積澱著豐富的藝術瑰寶,這是一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文化財富。

除了正在籌備的春晚,今年,央視首次以大品牌的形式來打造元旦晚會,春晚強調是民俗,而元旦是陽曆新年,將以民族性和國際性的視角詮釋中國文化藝術,以時尚、熱烈、高雅、多彩的風格展現中國傳統藝術和新文藝發展的巔峰代表作品。迎新賀歲需要有自己的文化品牌,這是國人的期盼,也是我們聽維也納新年音樂會獲得的啟示。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