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演出

首屆廣州藝術節上周落幕 票房收入2000萬元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1-10-31 17:12:05 | 文章來源: 大洋網-廣州日報

美國《顛覆經典'歡樂版'全男古典芭蕾》劇照

美國《顛覆經典"歡樂版"全男古典芭蕾》劇照

話劇《大哥》劇照

話劇《大哥》劇照

規模大兩萬群眾免費看戲

為期42天的首屆廣州藝術節于上週末落幕。音樂劇《媽媽咪呀》(中文版)廣州站的首演作為落幕演出為藝術節畫上圓滿句號。本次藝術節是由廣州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主辦,設置了世界名團名劇展演、中外優秀劇目展演、優秀劇目惠民演出、國際演藝交易會等多項藝術活動。據悉,來自國內外上千名藝術家參加了藝術節演出,共演出58場,票房收入2000萬元,20000名社區群眾、外來工走進劇場免費觀看了演出。

演出帶交易,推介方式多

一個多月來,廣州處處鶯歌燕舞,好戲連臺。據統計,平均每晚,廣州有3至4個劇院在同時上演藝術節的精彩劇目,共有10多個國家和地區、30台中外劇目在各大劇場演出58場。既有來自世界名團,如西班牙弗拉門戈舞劇《莎樂美》、德國時尚音樂會《爵士美聲》、美國《顛覆經典“歡樂版”全男古典芭蕾》的演出,也有國內頂級新作品《千手觀音》、內蒙古民族歌舞劇院大型民族舞劇《諾恩吉雅》、上海話劇中心《大哥》等。同時,廣州市屬各藝術院團也都拿出了自己的招牌劇目參加藝術節,如雜技劇《西遊記》、廣東音樂精品音樂會《東方天籟》;今年新上市的粵劇《孫中山與宋慶齡》、話劇《望》,其首演就參加了藝術節演出。

不組織評獎,是最大創新

在藝術節期間舉辦的廣州國際演藝交易會上,簽約項目58個,累計交易金額4.17億元。來自30多個國家的200多個演出機構齊聚廣州,交易會上,改變了過去單一的展覽板式交易方式,組織了多樣交易推介活動。

此外,本屆藝術節組委會採取了“政府主導、市場運作、藝術惠民”的辦節模式,特意不設立任何獎項,不請專家評委,不組織開閉幕式,鼓勵民營仲介參與辦節。業內人士評價:“辦節不評獎是廣州藝術節最大的創新之處。這樣做就是為了讓參演院團放下評獎的包袱,輕裝上陣,全力以赴,讓觀眾叫好才是真的好!”

記者觀察

藝術惠民落到實處

本屆藝術節每台商演劇目都推出優惠票和低價票用於惠民,免費為2萬名社區群眾、外來工演出近30場。

廣州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副巡視員徐彬介紹説,本屆藝術節吸收以往推廣惠民演出的經驗,採用按觀眾喜歡來分派演出票的方法,使得每場演出的上座率和觀眾滿意度達到有史以來最高點。他説:“早在藝術節開幕前,我們就把演齣劇目名稱、時間、劇種通過報紙和社區公佈給市民,市民可根據自己的欣賞喜好和時間安排向社區報名選看劇目,這樣就避免了以往惠民票發出去,卻不能實現場場都能去看的問題。”

主辦單位這個做法確實起到了效果。以往的一些文化活動上,由於優惠票發放的問題,個別想看劇的人拿不到票,不懂白話方言的人卻拿了粵劇戲票,造成了浪費。本屆藝術節則有效避免了這種情況的發生。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