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演出

羅西尼歌劇《灰姑娘》將上演 全局突出愛與公正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1-10-18 13:18:11 | 文章來源: 北京青年報

導演帕特裏卡-約耐斯科

導演帕特裏卡-約耐斯科

羅西尼是誰?對於國家大劇院的觀眾似乎有些陌生,這位生活在十八世紀末到十九世紀初的義大利作曲家,曾經一生寫過大小歌劇38部,以《塞維利亞的理髮師》、《灰姑娘》等喜歌劇成為最著名的義大利歌劇作曲家之一,與威爾第、普契尼齊名。而他的歌劇作品不僅具有喜劇特有的幽默的一面,更注重表現底層人物的生活和命運。在音樂上,羅西尼的歌劇對於歌唱演員有較高的要求,無論在男聲女聲角色中,“花腔”的運營是他的歌劇中的一大特點,唱好這樣的歌劇不僅需要好的基本功,更需要喜劇表演天賦和對音樂很好地理解能力,因此在以前的歌劇演出中,除了《塞維利亞的理髮師》外,還沒有其他的羅西尼歌劇在中國內地現身。10月20日,國家大劇院將首次把羅西尼的歌劇《灰姑娘》搬上舞臺,特別邀請到義大利導演帕特裏卡·約耐斯科執導。

這位執導過多部羅西尼歌劇的著名導演將給北京觀眾帶來什麼樣的《灰姑娘》呢?約耐斯科告訴記者:“這是一部根據著名童話改編的歌劇,全局旨在突出‘愛’與‘公正’。為了達到這完美的境地,主人公們都要經歷一些‘考驗’。”

説到這部戲的內容,約耐斯科介紹説:“這是一部格林童話的故事,但對於原著進行了很大的改動,去除了故事中‘仙女神話’的成分,旨在突出喜歌劇的藝術特色。在這部歌劇中,沒有了仙女教母,沒有了魔法棒,沒有了會變成馬的老鼠和南瓜車,沒有了午夜鐘聲,甚至連灰姑娘掉在舞會上的水晶鞋都沒有了,但劇本作者費雷迪完美地把灰姑娘的故事和羅西尼的音樂融合到了一起。費雷迪本人就是一位充滿活力和諷刺力的哲學家、倫理學家,對他所生活的墮落的、腐朽的、詭計多端,卻是很可憐的貴族生活進行著嘲諷和譴責。在劇中,姐夫唐·瑪尼菲克和兩個姐姐就是貴族的代表,他們被刻畫得滑稽可笑、愚蠢之極、狂妄自大、醜態百出。但羅西尼和費雷迪同時也是兩位啟蒙者,引導他們筆下的人物自發地完成從醜到美、從心靈貧窮到精神富有,從恨到寬恕再到分享這樣的心理過程。《灰姑娘》還是一個對於男女主人公都起到教育意義的故事,灰姑娘能在充滿恨與惡的凶險環境中學到愛,王子能夠愛上灰姑娘這樣一個完全跟他不是一個等級的窮苦女孩。”

約耐斯科導演告訴記者:“怎樣才能展現羅西尼這部歌劇的精彩內容呢?首先要考慮的是舞臺美術。整體的風格是寫實的、諷刺的,表現出愛打抱不平。同時因為是童話故事,所以也要具有幻想的,很夢幻的感覺。在舞臺上的實景,我設計了能夠動起來,通過動的景觀,展現變化、變身等獨特的神話效果,進而展現主人公的心理成長過程。由於中西文化的不同,觀眾的欣賞也不同,那麼這一版本的《灰姑娘》首先要讓觀眾看明白。”

這些年羅西尼的歌劇所以在中國鮮有演出,是因為羅西尼的音樂對歌唱家有著較高的難度,約耐斯科説:“對於中國歌唱家們來説,羅西尼的歌劇確實有技術上的難度。他的音樂很戲劇化,在演唱時不僅需要有音樂的連貫,而且要把戲演好,那些複雜的花腔需要演員們的配合才能達到精準。尤其《灰姑娘》這部歌劇,一些唱段很有激情,快速的音符繁多,要求歌聲在音樂中變化,在優雅中變化。”

“王子”米羅諾夫:嗓音就是我的武器

在歌劇《灰姑娘》中扮演王子的是俄羅斯男高音歌唱家馬克西姆·米羅諾夫,這位身高1.9米的帥哥用極為靈活的嗓音演唱王子,讓很多人感到吃驚。米羅諾夫對記者説:“羅西尼的歌劇不僅要唱出高音,還要有對音樂的理解,在這裡,花腔是裝飾,就像一種樂器,他是我們歌唱家的武器。”

馬克西姆·米羅諾夫曾經演出過5個版本170場《灰姑娘》,他告訴記者:“在《灰姑娘》中的這個王子是一個很獨特的王子,最早見到灰姑娘莽撞,他嚇了一跳,後來漸漸被內心感情指引,愛上了灰姑娘。他的行動隨心而走,因此在做事前首先問問自己的內心,有了答案後才行動。在羅西尼的音樂裏,王子這個角色非常難,很多段落有著高音和低音互相交錯,羅西尼在樂譜中也有著很多注解,不僅要唱出高音,還要讓歌聲更為舒適,展現音樂上的魔力。而羅西尼的合唱和重唱也很有光彩,就像二百年前的搖滾,特別有魅力。”

演唱羅西尼的歌劇需要哪些條件呢?米羅諾夫告訴記者説:“首先要有嗓音的優勢,要有很好的訓練。同時要有長期在演出中保持狀態的經歷,在任何時候都能發揮到最好。”在若干年前,羅西尼的歌劇演出很少,羅西尼的男高音也是稀罕物,而近幾年,國際歌劇舞臺上有眾多演唱羅西尼作品的男高音歌唱家。

米羅諾夫平時除了羅西尼的歌劇,也演出其他作曲家的歌劇,甚至一些現代歌劇,回憶自己走過的道路,他説:“我的啟蒙是在莫斯科。那次是我的老師希望我挑一部羅西尼的歌劇演出,我就挑選了這部戲,從看樂譜到樂譜上的記錄,然後找一些經典唱片來聽,最後參加排練。後來經紀人發現我能夠演唱羅西尼,就開始了我的羅西尼歌劇的生涯。”説到怎樣向觀眾推薦《灰姑娘》,米羅諾夫對記者説:“這是一部喜歌劇,幽默而好看,看完後會有回味無窮的感覺,所以我希望所有觀眾能夠走進劇場,享受快樂。”

“灰姑娘”希爾維亞:最後的咏嘆調最為光彩

演出羅西尼的歌劇對於演員的唱功和表演都是一個挑戰,在國家大劇院版本的《灰姑娘》中,女中音歌唱家希爾維亞·珊塔菲扮演的灰姑娘是這部歌劇的中心,所有的故事都圍繞著她轉,因此對於她來説是一個考驗。希爾維亞·珊塔菲告訴記者:“這部戲最後一幕的咏嘆調是最大的亮點,非常好聽,整部戲的重點都在這首咏嘆調上,把它唱好了,一切就OK了。”

希爾維亞·珊塔菲説,她已經記不清演出了多少場《灰姑娘》了,“至少也得有近百場了。”她眼中的灰姑娘是這樣的:“她是一個善良和寬容的姑娘,繼父和姐姐最後得到了應有的懲罰,請求灰姑娘原諒,灰姑娘表現出了寬容和善良。同時,她接受命運的安排,但是它是一個有尊嚴的姑娘。”希爾維亞·珊塔菲10年前第一次在加拿大演出過《灰姑娘》。她回憶道:“那一次的服裝特別重,足有十來斤,於是我穿上服裝只能站在那裏唱,不能動,好像一動就要倒下一樣,所以光關注服裝了,對演唱反而沒有太注重,那次是嚴格按照18世紀的服裝製作的。

除了羅西尼的作品外,希爾維亞還演唱過莫扎特、多尼采蒂、貝利尼和馬斯涅的一些作品,最早演出的羅西尼作品是《義大利女郎在阿爾及爾》。她説:“唱好羅西尼最重要的是每個音符的精準,每個樂句的連結都要平滑。還要保證沒有破音。”她最喜歡的羅西尼的歌劇是《賽密拉米德》。

希爾維亞·珊塔菲特別喜歡詮釋羅西尼的作品。她認為,在羅西尼的歌劇中能夠找到快樂。“年輕演員學習普契尼的歌劇首先要發現自己的聲音,在演唱中找到自己聲音中最美的地方,特別是從一個小節到另一個小節的平滑連接最為重要。羅西尼的歌劇過去沒有女中音和女高音之分,只有音樂上的輕重之分,後來經過對角色的演變成了一些歌劇既能有女中音演唱,又能有女高音演唱的作品,比如《塞維利亞的理髮師》中的羅西娜。而年輕歌唱家在演唱《灰姑娘》的時候,首先要喜歡她,然後要有幽默感,要忠實于原著,要感受故事和故事背後的情感。”

希爾維亞·珊塔菲向觀眾推薦説:“這雖然是一部童話故事,但從頭到尾都很好聽,是適合從頭到尾聽的喜歌劇,我更希望在北京的表演年輕人喜歡,因為這是一部喜歌劇。”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