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演出

舞劇《千手觀音》挑戰世界難度 確定將舞上春晚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1-09-13 13:55:57 | 文章來源: 大洋網-資訊時報

舞劇版《千手觀音》視覺效果相當突出

舞劇版《千手觀音》視覺效果相當突出

張繼剛介紹,舞劇版《千山觀音》的舞蹈很有挑戰性

張繼剛介紹,舞劇版《千山觀音》的舞蹈很有挑戰性

繼擔任北京奧運會開閉幕式副總導演和執導音樂舞蹈史詩《復興之路》後,著名編導張繼鋼將於9月15至16日在廣州大劇院帶來他的又一部震撼性作品——舞劇版《千手觀音》。超越舞蹈《千手觀音》的全新創作、挑戰世界難度局限的雙人舞等都備受關注,近日張繼鋼向資訊時報記者解密了這部舞劇的創作經過,並透露舞劇版《千手觀音》將在近一兩年登上“春晚”。

創作受困一度想放棄

張繼鋼説,舞劇版《千手觀音》很早就開始構思,恰好那時他也接到了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閉幕式的籌備工作。《千手觀音》對自己的挑戰並不亞於奧運會,“奧運會是中華民族集體精神的一次亮相,其挑戰不言而喻,但創作《千手觀音》的壓力更多來自於我自己。”舞蹈《千手觀音》通過在雅典殘奧會和2005年春晚的亮相早已家喻戶曉,它是一個濃縮于10分鐘的藝術,而舞劇長達兩個小時,張繼鋼卻希望做到分分鐘都精彩,而且他不希望劇中再次出現舞蹈《千手觀音》的片段,“這次是張繼鋼自己打自己。我不想重復自己,不想用同樣的手段,於是常常苦惱,日思夜想。”曾經一度,他想要放棄了,選擇另一個題材進行創作。

最後可以説是“絕處逢生”,張繼鋼透露,劇中的第四個舞段“慧心妙語”就是自己在一次出差途中,夢裏獲得的靈感,“當晚醒了以後我就對夫人説,明天早上你一定要提醒我説手,我就會想起來靈感了。第二天早上事實上我也沒忘記,因為我知道這個手的變化確實可以做到跟舞蹈《千手觀音》不一樣。我為獲得這一靈感無比的興奮。它就是你日思夜想,老在心中積累的難題,忽然間就感覺到被一種什麼樣的智慧推開了一扇門,點亮了一盞燈”。

舞劇版一定會登春晚

在創作上,該劇數易其稿,歷時數年,在排練中,軍人出身的張繼鋼更是以要求嚴苛出名,尤其高難度雙人舞動作很有挑戰性。談到挑演員的標準,張繼鋼説:“就這個舞劇的雙人舞來説,女演員一定要看上去慈祥,整個形體要很協調很柔和,技術要好,舞蹈的感覺要好,藝術修養也要好。男演員個頭一定要大,都得在一米八二以上,這樣形成的雙人舞才會好看。”他還要求演員要實地觀摩千手觀音的形象,並要在生活中做到真誠和善良,“一個演員在生活當中很自私狹隘,怎麼可能塑造好千手觀音呢?”

談到《千手觀音》之後的創作計劃,他表示想做的東西特別多,但目前還要保密。至於舞劇版的《千手觀音》是否也會亮相春晚?他很肯定的表示:“哪一年的春晚我不知道,但一定會有。”

張繼鋼推薦

舞蹈:雙人舞難度挑戰極限

舞段1:天地之愛

張繼鋼介紹,劇中一段“天地之愛”的雙人舞很有挑戰性,“因為托舉的動作一定要靠手來把位,才能托舉。但是在這個舞段裏,有一個最難的動作,是不用手就要把這個千手觀音托舉起來,這是非常罕見的。另外,雙人舞一般來説都是男女之間的情愛雙人舞,但這個舞段是人和神、凡人和觀音之間的舞蹈,這樣使得編排當中的分寸、美學,都十分不一樣。”

舞段2:千手千眼

要看舞劇版《千手觀音》能否超越舞蹈版,關鍵就看最後一幕——“千手千眼”。不再是排列在一個縱線上的十幾雙手交替變幻,而是幾百雙手環繞在觀音身邊,如同孔雀開屏般的向四週放射。張繼鋼説,“千手千眼”也是自己多番冥思苦想之後獲得的靈感:“我覺得可以把手組合在一起,不是立體的表現,而是限制在一個平面上,讓幾百雙手組成一個千變萬化的大千世界,表現出千手觀音的一種思想:千手觀音非凡,不是你不是我不是他,千手觀音平凡,就是你就是我就是他。這種創作思路一下子就令我茅塞頓開,誕生了最後一幕這個舞蹈。”據悉,呈現這一幕時,最初臺上有320名舞蹈演員,這次巡演精簡了陣容,但屆時演繹這一舞段的也不下一兩百人。謝奕娟

音樂:開演鐘聲採自崇善寺

談到該劇的配樂,張繼鋼介紹,“我們序幕的開演鐘聲,是專門從太原崇善寺半夜的鐘聲採的樣,非常的柔和、圓潤,非常的具有穿透力,就像生命和生命之間的叮嚀和囑咐一樣。此外,音樂由著名作曲家董樂弦創作,演奏的是俄羅斯的聖彼得堡交響樂團,合唱部分也是交響樂團的合唱團來演唱。我們還從德國專門聘請了錄音師,然後請一位美國指揮執棒,最後的舞劇音樂在美國進行音樂處理,音樂本身就是個國際團隊。”謝奕娟

舞美:上下左右立體LED

張繼綱説:“舞臺美術上,我們運用了中國的一種哲學思想,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這樣的一種理念來完成的。採用LED絕不是圖解式的,而是形成了天、地、人的舞臺空間,讓觀眾耳目一新。”而演員的服裝也完全不同於舞蹈版,“有一段舞蹈叫《千蛇島》,演員的舞蹈很特別,總之看點很多,幾乎每分鐘都精彩。”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