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演出

兒藝親情童話劇《小蝌蚪找媽媽》再次感動上演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1-09-05 17:09:48 | 文章來源: 搜狐娛樂

《小蝌蚪找媽媽》

《小蝌蚪找媽媽》

2011國家藝術院團優秀劇目展演期間,中國兒童藝術劇院斥資百萬打造的大型親情童話劇《小蝌蚪找媽媽》將於9月3、4日在中國兒童劇場再次上演3場,帶你感受最真實、最溫馨的母子親情。

親情童話劇《小蝌蚪找媽媽》2006年3月率先在中國兒藝假日經典小劇場推出,至今已經走過了5年多的歷程,其感人的故事和結局令無數媽媽為之動容,每場必有家長與孩子感動落淚,被譽為是“最感人的兒童劇作品”。由於其神奇的劇場效果,2006年5月,在院長周予援的帶領下,《小蝌蚪找媽媽》大劇場版應運而生,並榮獲中宣部“五個一工程”優秀作品獎。五年來,該劇在全國各地成功上演,足跡遍及深圳、廣州、上海、杭州、寧波、河南、河北、江西、遼寧、天津等城市,因其藝術品質和觀眾影響力,成功入圍2009年國家舞臺精品工程項目,成為中國兒藝的重點保留劇目。

人物性格全面豐富角色更貼近現實

在夯實的情感基礎和強烈的觀眾認同感的基礎上,升級後的《小蝌蚪找媽媽》在人物關係和性格上也進行了深入的挖掘。比如青蛙媽媽要離開小蝌蚪去湖底深洞之前跟螃蟹大叔增加了一段對話先埋下伏筆,比如小蝌蚪與媽媽之間的關係、互相之間的愛更加豐富和突出。當青蛙媽媽欣喜地看見小蝌蚪變成了會捉蟲子的小青蛙,小蝌蚪卻看見垂老的母親,忍不住哭著説出了心底的話:“媽媽啊!我不想長大!”青蛙媽媽卻笑著看著自己的孩子:“我的孩子,可是生命就是這樣啊!”認識自己、認識母愛、認識生命,這就是《小蝌蚪找媽媽》帶給孩子的收穫,這也是這個戲三年多來引起無數共鳴的原因。

在劇中唯一的“大反派”的身上,導演則將大黑魚找到媽媽牙齒之後的行為和心理上的變化突顯出來,大黑魚找到媽媽牙齒之後對媽媽的認知感以及對周圍人的態度,使大黑魚的情感更加細膩。

而“呼嚕”和“哈欠”則是“當代孩子的代表”,通過這次海底之行,他們將會明白孩子在母親心中的分量,懂得要去愛自己的媽媽。

加入3D動畫,打造奇幻海底世界

全劇大約有七至八段多媒體融入到劇情當中承擔連接劇情、切換場景等作用,而播放多媒體的位置不同,將呈現出不同的奇幻效果。升級後的《小蝌蚪找媽媽》由舞美設計大師苗培如擔綱舞美設計,從螃蟹大叔的教室到青蛙媽媽的臥室到海地深洞,以藍色和綠色為基調,營造出一個全新的湖底世界。這次多媒體和3D動畫的使用可謂亮點中的亮點,舞臺分別在天幕和臺口位置設置了大型投影幕和紗幕,“小蝌蚪”自遠處游來引出“小蝌蚪找媽媽”的標題、“大黑魚”開著炫酷的金屬黑摩托車飛馳而來、青蛙媽媽從遠處三跳並作兩跳而來、還有湖底深洞的洞口……全部都用多媒體影像體現,加上四道可以移動的舞臺側景片,令整個舞臺變成了一個多維空間,變化多端煞是好看。

在道具部分,深受小觀眾喜愛的烏龜車、貝殼車將重新設計和造型,而此次將為海底的蝦米也配上一輛車。最炫酷的則是“大黑魚”的摩托車,黑色的車身閃閃發亮,車尾巴還會冒泡泡。而“青蛙媽媽”的家裏,除了荷葉形狀的檯燈,她還要在荷葉上教“小蝌蚪”捉蟲子,為了表現青蛙的跳躍能力,中國兒藝將兩張蹦床裝飾成荷葉搬上了舞臺,為此扮演“青蛙媽媽”和扮演“小蝌蚪”的演員還特意到雜技團進行了集訓,從排練場演員跳躍的高度來看,小朋友們來看演出一定會有驚喜。

《小蝌蚪找媽媽》上演五年多了,感動了無數觀眾,也感動著劇組的每一個人,每一次連排、綵排、演出,坐在下面的工作人員都毫無懸念的會忍不住流下眼淚,是因為他們從中看到想到了最普通卻又最偉大的母子之情。鐘浩導演在這次升級版的復排中再次展現了一個優秀兒童戲劇導演的魅力,從演員、燈光、音樂到舞美人員的舞臺處理,雖然要求“演員表演要精確到每一個呼吸、舞美人員的操作定位要精確到每一秒”,但他的真性情令劇組所有人員不得不折服和熱愛這位導演。在首演之前的最後一次連排,鐘浩導演給予了演員充分的肯定,他在演出結束給了演員最熱烈的掌聲,對著臺上的演員大喊:“我愛死你們了!”他肯定演員在臺上的安靜、真誠和激情,但也提出了要求:“劇組的每一個人心裏總想著觀眾,想著是為他們服務的,那才是舞臺工作者的最高境界。”這就是鐘浩,他的兒童劇作品已經不僅僅是給兒童看的戲劇作品,而是深入到戲劇對於人性觀察的本身,細膩,而且奪人心魄。

著名劇作家歐陽逸冰這樣評價《小蝌蚪找媽媽》:“這部童話劇的可貴之處在於它蘊含著生命意識:每個人都要完成自己的生命過程,媽媽也是這樣。”他認為:“兒童劇不應是一次性甩賣的地攤商品,而是應該陪伴孩子們一生的,就像安徒生的童話,讓人終生不忘,終生咀嚼,不斷反芻,漸次加深,而《小蝌蚪找媽媽》做到了。

為向2011國家藝術院團優秀劇目展演喝彩,親情童話劇《小蝌蚪找媽媽》將緊接在大型原創視覺舞臺劇《十二生肖》之後,于9月3、4日在中國兒童劇場連演3場,也是接檔“首屆中國兒童戲劇節”的首部重頭戲,希望大家走進劇場,體會最真實、最溫暖的母子親情。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