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演出

波格萊裏奇:我每天的練習時間與白領上班相同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1-07-12 14:40:09 | 文章來源: 東方早報

浪漫派鋼琴大師波格萊裏奇

浪漫派鋼琴大師波格萊裏奇

作為今年上海夏季音樂節的重頭戲,浪漫派鋼琴大師波格萊裏奇將於8月10日在上海新建成的文化廣場舉辦一場鋼琴獨奏音樂會。屆時,他將演奏肖邦的《降b小調第二奏鳴曲》、《c小調夜曲》以及李斯特的《鄉村酒館之舞》(又名《梅菲斯特圓舞曲第一號》)和《b小調奏鳴曲》。

來自克羅埃西亞的波格萊裏奇一直有“鋼琴怪傑”的稱號。比如彈奏肖邦的24首前奏曲,他的速度、分句處理往往與眾不同。

然而波格萊裏奇的音樂像是“數字化”思考,所有的元素都在他的設計與控制之下,能在慢速度下維持音樂的凝聚力。他練習作品時千錘百煉,琢磨各式音色、技巧和句法,一個曲子非練兩三個月不可。他是以投入更多時間在練習之上來維持曲目的廣泛。

東方早報:在夏季音樂節上,你為什麼選擇李斯特的作品來演繹?

波格萊裏奇:這次上海的演出中,我特別選擇了李斯特的《b小調奏鳴曲》和《梅菲斯特圓舞曲第一號》。我覺得李斯特的作品有很鮮明的特點:每一部作品都包含著一個構架,且其曲式和內容元素常藉由強烈的對比加以表現。

東方早報:在演奏肖邦作品方面,你與其他鋼琴家的區別在何處?

波格萊裏奇:人們將肖邦視為譜寫動人旋律的流行作曲家,然而我卻總是嘗試探究他作品中所蘊含的鋼琴表現力。我感興趣的是作為作曲家的他所具有的開拓創新的精神。他雖英年早逝,卻將其他作曲家引向了包含未知和聲、節奏和音樂氛圍的疆界。在演奏他的作品時,我始終將上述的看法牢記在心。

東方早報:錄音和現場音樂會的區別在哪?

波格萊裏奇:錄音是一種文獻,記載了藝術家在一個特定時刻以最佳的準備和狀態進行的演奏。但人都會變,會進步,有時會用不同的方法看待自己早已諳熟於心的作品,這樣時常會令我們發掘出微妙的新視角。

東方早報:你練習時注重哪些方面?

波格萊裏奇:我一直關注的是音色,常為此連續練習好幾個小時。就每年的演出場次這個問題來説,我估計我每年演出50來場。有時少些,有時多些。練習的時間,我有個限度,大概是6到7個小時吧,偶爾可以是8個小時,基本上跟白領的工作時間差不多。但是,鋼琴家應當關注作品演奏的品質,而非練習的時間。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