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演出

交響樂市場化後還要靠扶持 先有錢途再談前途?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1-03-25 11:02:22 | 文章來源: 四川新聞網-成都商報

成都商報記者 喬雪陽 濟南報道

3月23日下午,在山東濟南,“2011中國交響樂峰會”正式開幕,來自匈牙利國家交響樂團、莫斯科城市交響樂團以及杭州、四川、江蘇、河北、青島、南京、昆明、青海、安徽、山西、新疆等省市的樂團團長等國內外交響樂界的精英人士100多人匯聚一堂,共同探討中國交響樂的發展和現狀。成都商報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目前四川的交響樂的總體發展水準,與北京、上海、杭州等城市相比,仍處於相對落後的狀態。成都商報記者現場採訪和調查發現,交響樂以及交響樂團的發展與他們所能獲得的資金支援密切相關,但是正如“金錢並非萬能”,除了資金保障,我們要做的還有很多……

國際慣例

交響樂團除了市場化還要靠扶持

“中國交響樂峰會”是業界知名的高峰論壇,由中國交響樂發展基金會在4年前創設,是目前國內惟一的大型全國性交響樂峰會,每年在不同的城市舉辦,迄今已在青島、北京和杭州舉辦過四屆,影響力逐年提升。在23日下午的開幕式後,大會有一項特別的會議內容:播放中國交響樂發展基金會投資百萬元拍攝的十五集大型紀錄片 ,該片介紹了15位曾為中國交響樂發展做過突出貢獻的老一輩音樂人,如黃飛立、吳祖強、羅忠鎔、杜鳴心、李德倫、韓中傑、朱踐耳、鄭小英等。

這些人個個都是中國交響樂界“如雷貫耳”的重量級人物,但大多數讀者看來仍很陌生,這正是目前中國交響樂缺乏普及的狀況。而比這更慘澹的,則是許多省市的交響樂團所能得到的極為有限的資金和政府支援。

在全世界的交響樂界,一個公認的基本事實便是:一個交響樂團的成活與繁榮,不可能只寄希望於市場化。政府和財團的政策、資金支援,對於樂團來説,是如空氣和水一樣必不可少的。中國交響樂發展基金會理事長郭珊告訴成都商報記者,國外的交響樂團基本上早已形成成熟的運作模式,長期獲得政府與財團穩定的資金支援。

以日本為例,“東京一個城市的職業樂團,比我們全國的獨立編制的交響樂團還要多———我們這樣的樂團總共才不到20個。”郭珊説,“當然,他們主要也是依靠政府和財團的支援。所以當日本遇上金融危機時,情況一下子就變得比較艱難。我一直記得上屆峰會,日本交響樂團協會的運營總監迦納民伕半開玩笑地説,他目前特別關注股票,看到哪家企業的股票漲了就去尋求資助。”

發展現狀

除了京滬 杭州“愛樂”發展飛速

而在中國,能夠得到政府和企業足夠支援的交響樂團則少之又少,其中最為幸運的佼佼者,當屬北京、上海的交響樂團,2007年成立的杭州愛樂也很受重視,是全國交響樂團艷羨的對象。以杭州愛樂為例,團長鄧京山告訴成都商報記者:每年政府投給樂團的資金有1000多萬,在如此強大的支援下,樂團可謂飛速壯大。

“業內稱我們發展的速度為‘杭州速度’。”鄧京山自豪地説。“我們的一個音樂季可以把全世界最著名的樂手和指揮都請來杭州,而且我們目前已經與柏林愛樂建立合作,送指揮和樂手去德國學習深造。目前已經送了7名樂手去柏林,為期一個月。”

至於國內著名的上海交響樂團,每年的政府支援資金更是達到3000萬之巨,據了解今年還可能進一步提升到5000萬。除了樂團之外,特別值得一提的還有國家大劇院———劇院黨委副書記郭玉良告訴成都商報記者,大劇院每年獲得的國家資金支援數以億計。

此次參會的四川愛樂樂團,始創于1973年,曾先後更名為峨影樂團和四川廣播交響樂團,是四川歷史最久的樂團。副團長廖丹承告訴成都商報記者:四川愛樂每年從政府得到的經費有限。

同時,樂團沒有固定的演出場地,每次都要自掏腰包來租借場地。四川愛樂樂團團長程銳告訴成都商報記者,“我們必須自己去租嬌子音樂廳或錦城藝術宮。”

除了四川愛樂,四川還有隸屬於四川省歌舞劇院的四川省交響樂團和四川音樂學院創辦的川音交響樂團,前者也是舉步維艱,曾為其生存做過種種努力的前任團長兼樂團指揮唐青石已經離任;川音交響樂團則在學校的羽翼庇護下,堅持進行著小規模的演出,訓練青年演奏家,走低調的“學院派”路線。

專家觀點

越是普及性的演出,越能培養觀眾

在峰會現場,成都商報記者還採訪到了一位家鄉在成都的資深獨立樂評人———《音樂週報》前副總編陳志音。她的父母都是四川音樂學院的教授,陳志音自己則從上世紀90年代初開始,20多年裏持續關注中國交響樂團和古典音樂的發展。

在北京工作生活多年的陳志音告訴成都商報記者,近年來自己格外注意到一個現象:北京上海的許多大企業如銀行等,已經開始將新年交響樂的包場,作為給公司員工的福利之一。

有著200多年曆史的德國朔特(Schott)音樂出版公司中國代表湯菲黎告訴成都商報記者,在德國,許多交響樂團專設了部門,負責給學生講課、傳播古典音樂。國家大劇院黨委副書記郭玉良則透露,大劇院也設有自己的音樂普及教育部,每週都邀請名家為會員和高校學生講課。

不過,與國外許多城市相比,北京上海恐怕也遠不能及。“我的一個朋友上個月剛從以色列回來,他告訴我,在特拉維夫,人口不過30多萬,每晚在不同的地方共有7場音樂會,全部爆滿;2009年,我跟著北京交響樂團去歐洲演出,去了8個國家17個城市,我最深刻的印像是:一個很小的城市裏,白天看著好像哪兒都沒人,晚上卻坐滿音樂廳。”

與北京上海相比,四川在這方面還有待提高,“前年的新年期間,我曾經在北京一週聽過10場音樂會。春節回到成都,一個月裏一場音樂會都沒聽到。”陳志音笑了笑説,“但今年1月,我知道中國國家交響樂團在一地産商的邀請下為其業主舉辦了專場演出,這是個好苗頭。”同時陳志音還特別告訴成都商報記者:“北京交響樂團的余隆指揮曾説過一句話,我特別贊同。他説越是普及性的演出,曲目越是要高水準、經典,這樣才能給觀眾培養出好的口味。希望咱們家鄉的樂團共勉,走慢點沒關係,只要堅持正確的方向,總會越來越好的。”

>>>>連結

普及交響樂 他們在行動

“據統計資料顯示,在大學生中有58%的人從未聽過交響樂,面對這種環境我感到擔憂和遺憾。”這是前天北京交響樂團團長、音樂總監、指揮家譚利華在接受記者採訪時發出的由衷感嘆。譚利華率領北京交響樂團的藝術家們將從今晚的北京大學普及音樂會開始,連續舉辦7場高雅藝術進校園普及系列音樂會。這也是首次進入高校的系列音樂會演出。譚利華前日表示:“從去年舉辦的高雅藝術走進社會和企業的系列演出受到廣泛歡迎後,我們又設計了這樣的系列音樂會,目的是讓更多的大中小學生走進音樂廳,欣賞交響樂藝術。”據《北京青年報》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