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演出

郭德綱登《紐約時報》 作者稱相聲在中國復興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1-03-08 14:55:58 | 文章來源: 揚子晚報

日前,郭德綱登上美國《紐約時報》。在這篇以“中國相聲現狀考”為主題的文章中,《紐約時報》駐北京記者本傑明·漢斯將郭德綱形容為“中國的瑞奇·熱維斯(英國喜劇明星,以毒舌著稱)。”並指出,傳統相聲在中國逐漸復興,但“風光背後也隱藏著不少問題”,並舊事重提“郭德綱弟子打人風波”。

《紐約時報》關注到了相聲這種傳統的表演形式正逐漸在中國復興,“就好像是艾博特和考斯坦羅的美國相聲節目“誰在一壘?”(Who's on First?)”在得到政府大力支援的情況下,在收視率較高的電視節目中頻頻露臉。並將其歸功於“郭先生在舞臺上精彩詼諧的表演”,並稱“中國媒體將郭德綱譽為‘中國相聲界的救世主’”:“由於他極具平民主義的幽默感,時常對官僚、名流大加譏諷,被廣大中國老百姓奉為人民的英雄。”文中還表示,“過著電影明星式生活”的郭德綱一年單就相聲表演收入,就超過了2000萬人民幣。

有意思的是,在文章的開頭,郭德綱被形容成了“中國版‘教父’”。“北京——夜幕降臨,郭德綱戴著墨鏡,大搖大擺地走進劇院,幾名衣著光鮮的男隨從緊隨其後,他被請到了後臺一間高雅考究的私人餐廳。一落座,立刻成為全場的焦點。從外地趕過來的朋友們紛紛向他呈上好禮,有美酒佳釀,有珍稀菇菌,也有一些藝術品……”

作者提到相聲“表面風光背後隱藏的不少問題”。相聲在受到其他各種藝術形式挑戰的同時,自身表現形式和內容也存在一定問題。老一輩相聲藝術家表示,相聲的人氣和錢聯繫在了一起,讓相聲表演變得商業化,沖淡了相聲藝術中蘊藏的中華民族的傳統智慧。此外,相聲審查制度也造成了相聲行業的衰退。以相聲走紅的加拿大籍電視明星大山如今也不説相聲了。“一些無傷大雅的相聲題材,比如北京臭名昭著的交通堵塞,也不能在電視或廣播中公開播出。”“現在的相聲過於程式化,已經失去街頭藝術原有的魅力。”

文章將相聲的“被審查”與衰退,與之前轟動一時的“郭德綱弟子打人事件”相聯繫。“在去年夏季,郭德綱的一位助手和北京電視臺一名記者的打架事件發生後,即使郭先生擁有如此高的人氣,也沒能讓他倖免于難。為一場在娛樂業‘反三俗’運動,特別針對郭先生相聲中一些低級粗俗的段子。郭先生的劇場被暫時關停,在各大書店,他的書籍、音像製品也被全部下架。”對此,郭德綱經紀人王海則表示,文章屬於記者個人觀點,郭德綱方面不做任何回應。關於計劃中的北美巡演,王海稱,2006年郭德綱就與北美方面有聯繫,但由於各種原因未能成行。此前他們一直沒有停止操作,今年會努力將巡演落實。本報記者 張楠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