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戲劇界,有這麼一群演員,這麼一種表演形式,吸引了專業演員、專業劇團、劇場的注意,那就是“即興戲劇”。這個純粹的“舶來品”,在今年有“當紅炸子雞”的趨勢,培訓機構、民間戲劇愛好者、國外留學生都紛紛加入了它的陣營。
打造“即興工作坊”
今年初,方家衚同46號園區內每週二上演即興戲劇的消息廣為演出圈所關注,記者了解到,這家推出即興戲劇的單位是園區內入駐的一家企業培訓機構,也是目前北京市以公司形式操作即興戲劇的第一家。
“‘即興工作坊’是我們藝朗森培訓機構下的戲劇品牌,專門做即興戲劇。”負責人胡歆介紹説,雖然即興戲劇在北京以白領、留學生為主的小眾圈子裏已經發展有幾年了,但是大眾還是不知道是怎麼回事。他們打算長期做即興戲劇,普通人也可以參加。“我們是免費體驗,想玩就來。”胡歆説,此前北京的即興戲劇圈內知名點的有“北京即興”、“鮮榨喜劇”,他們的一些演出要象徵性地收些費用。但對自己來説,做戲劇跟其培訓主業務雖然離得有些遠,但能積累廣泛人氣尋找潛在客戶,也能回饋客戶。
“即興是這麼回事兒,在簡單的遊戲框架下,由台下的觀眾臨時出題,比如設定某個場景、某種關係、某個年度流行語,臺上進行即興表演。這種方式非常新穎好玩兒。”胡歆説,對於培訓機構做這些,其實也是有裨益的。如果一個公司的員工參加即興表演,彼此能夠鍛鍊團隊間的默契,同事之間會想法把自己的個性和幽默細胞跟別人融合,共同創作一個故事,而且故事的發展可能遠比很多劇本精彩。
“一般上臺表演的演員是要經過專門訓練的,但觀眾也可隨時參與。這些演員本身就是熱愛話劇的民間高手。”胡歆笑著説,現在即興戲劇已經出現越來越多中戲、北影的學生,因為中戲、北影目前只是把即興戲劇作為一種教學課程,並沒有舉辦實際活動推這種表演形式,這些學生需要到這些舞臺上尋找機會。
老外帶動“即興”潮流
每週三晚上,是Beijing Improv在“疆進酒”雷打不動的即興話劇活動時間。Beijing Improv成立於2006年,是北京第一個即興話劇雙語工作坊,由來自美國的Jonathan Palley和來自紐西蘭的Fairy Lottie共同創立,主要演員來自世界各地。工作坊分為英語組和漢語組,每週三都有英語組的演員免費給喜歡即興話劇的公眾上課,擔任翻譯的是中文組的女孩楊徵。無論男女老少,參加者都能在即興話劇裏找到笑翻天的樂趣。
“北京開展即興戲劇也不算晚,這個表演形式在國外也就50多年發展歷史。”胡歆説,即興戲劇其實是很正統的一種表演形式,早在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有個義大利喜劇團就推出過這種表演,比如在當時羅密歐與茱麗葉對話的庭院裏,沒有劇本由演員即興表演,但這種方式活躍了20多年就消失了。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美國一些自由戲劇人之間流行這種表演形式。
英國人甚至發明瞭即興戲劇比賽,觀眾臨時出題,由兩隊分別表演,10分鐘完成一個故事,通過幾輪表演分出高下。“可以這麼説,國外好點的喜劇演員都是即興戲劇出身,編導也不斷嘗試這種方式來激活自己的靈感。目前在美國、加拿大、英國這種形式的表演最為火爆。”
即興戲劇嘗試做産業
記者了解到,Beijing Improv每個月最後一個週六會在南鑼鼓巷的蓬蒿劇場做一場英語演出,用“一票難求”來形容毫不為過。蓬蒿劇場的標準座位是200個,但每次到場的觀眾都在220-240人左右,把不大的劇場擠到爆棚,而且常常有在網上沒訂到票的朋友跑到門口去碰運氣,希望能有退票。演出是公益性質的,但入場費是建議的30元捐贈,表演所得除了支付劇場費用和其他演出成本,所有收入都捐給“花旦”,一個以戲劇來幫助農民工子弟及其他弱勢群體的NGO組織。
為吸引更多的中國觀眾走近即興話劇,Beijing Improv的搭檔們費了很多腦筋,甚至把“三句半”的形式也運用在了表演當中。他們帶著一臉的天真展望未來:“我覺得,中國人口這麼多,喜歡即興戲劇的人也一定會多起來。”
而記者了解到,另一個即興品牌“鮮榨喜劇動力組”,作為北京第一家為大眾開設的喜劇俱樂部,每週末以表演工作坊的形式錶演,也請來美國加州南加大電影學院戲劇學院訪問學者給觀眾教授即興喜劇表演基本技巧,每位參與者都有機會在工作坊上實際演練。他們也象徵性地收取費用,同時這個社團也在做一些培訓類工作。
作為民間社團自發或小眾範圍內流行的一種戲劇運動,即興戲劇到底有多少機會可以定期登陸小劇場?專業戲劇院團可不可能去開發包裝,使它成為戲劇市場中的一分子?方家衚同46號日常經營主管洪基伶表示,即興戲劇對劇場的使用率不高,通常只需要有個大點的地方就行了,它的側重點在於用即興表演方式培訓人的一些能力,比如對戲劇的興趣、個人的表達、表現能力等,愛看戲劇的人可能會覺得不專業,所以目前還是流行在小眾範圍。“要是跟商業性開發結合,好點的路子就是同時做培訓機構嘛。當然,他們也可以對小眾圈內售票。”
但即興並不是沒有走上大眾舞臺的案例。洪基伶説,去年方家衚同推出的“風馬牛戲劇嘉年華”,目的就是讓一群狂熱于戲劇的“戲瘋子”在風馬牛戲劇嘉年華的舞臺上表現自己,風馬牛同時還發起了首個民間戲劇“金象獎”評選。這裡面就有即興戲劇的形式。同時,一些小劇場把地盤開放給即興表演社團,也為自己的劇場積累了廣泛的人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