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演出

《夢里落花》國家大劇院即將首演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0-05-10 10:08:36 | 文章來源: 藝術中國

 

5月6日,中國著名舞蹈藝術家沈培藝最新作品舞蹈詩《夢里落花》在北京時代美術館成功舉行新聞發佈會。這部詩劇以宋代婉約派詞宗李清照悲情不屈的一生為背景,由沈培藝領銜主演,濮存昕傾情獻聲,曾梵志畫作舞美,薈萃國寶級藝術大家的陣容打造這部高雅唯美的舞蹈詩劇,將於6月4日登陸國家大劇院戲劇場首演。

《夢里落花》是近年來難得一見的高品質舞蹈詩劇,有著極高文學價值的藝術作品。它結合舞蹈、戲劇、繪畫、音樂等藝術形式,利用舞臺 獨特的情感氣質,展現出了中國古代知識女性李清照懾人心魄的生命力和永恒的文化魅力。此劇蘊藏著極其豐富的精神內涵、價值觀念和審美情趣,是中國歷年來少有的一部兼得極高文化藝術價值和非凡藝術品位的經典佳作。《夢里落花》將以南宋一代詞宗李清照,當代著名舞蹈藝術家沈培藝為縱線;著名戲劇表演藝術家濮存昕和當代油畫藝術家曾梵志為橫線。主題人物的一古一今,高端藝術家的一舞一畫(話);全劇音樂的一中一西,形式的一實一虛,形成有力的多十字架構。

發佈會現場,國家大劇院副院長王爭鳴、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歌舞團副團長李福祥先後發言。一致認為舞蹈詩《夢里落花》是國家大劇院今年難得一見的優秀舞蹈大劇。隨後,作為舞劇的全程支援——三星電子大中華區行銷總裁金榮夏先生向到場來賓介紹三星看重這部經典舞劇的獨特魅力所在。作為舞蹈詩的總策劃,中國國際文化交流中心總經理江淩、英皇星藝行政總裁徐岩亦上臺發言。隨著主持人的隆重介紹,《夢里落花》的主演沈培藝、濮存昕,該舞劇視覺總監曾梵志分別從舞蹈、朗誦以及視覺藝術的角度為到場來賓講述了該舞劇與眾不同的文學藝術魅力。為讓現場嘉賓提前一睹該舞蹈詩風采,總政歌舞團青年舞蹈家柴明明和戰友歌舞團的頂級舞者,于會中表演了《夢里落花》主題舞“花語”,以真誠的肢體語言表達全體演員對中華古代文化的敬畏之情,雖是幾分鐘的片段,無法涵蓋全劇意蘊,但那超拔的情感氣質和典雅的舞韻,仍舊令人嘆為觀止。

隨後,主持人請上國家大劇副院長王爭鳴、總政治部歌舞團副團長李福祥、三星電子大中華區行銷總裁金榮夏、沈培藝、濮存昕、曾梵志共同啟動《夢里落花》首輪演出儀式。光芒四射的鐳射球打出《夢里落花》的字樣,照射在美術館內,主持人宣佈舞蹈詩《夢里落花》將在6月4日隆重上演。

主辦單位:國家大劇院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歌舞團

承辦單位:中國國際文化交流中心

英皇星藝(北京)文化發展有限公司

全程支援:三星(中國)投資有限公司

製作統籌單位:合藝典藏(北京)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出 品 人:陳 平(國家大劇院院長)

王玉祥(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歌舞團政委)

藝術指導:李福祥(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歌舞團副團長)

總 策 劃:

郎 昆(中央電視臺戲曲音樂部主任)

江 淩(中國國際文化交流中心、正大國際音樂製作中心總經理)

徐 岩(英皇星藝(北京)文化發展有限公司行政總裁)

行政總監:

李 社(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歌舞團副團長)

合作單位負責人:

劉斌(北京軍區政治部戰友文工團團長)

榮譽顧問:

楊受成(英皇集團主席)

曾慶淮

藝術顧問:

濮存昕(著名話劇表演藝術家、北京人民藝術劇院副院長)

曾梵志(國際級當代藝術家)

梁曉聲(中國當代著名作家)

馬未都(中國著名收藏家)

于 丹(北京師範大學教授,中國古代文學碩士、影視學博士)

總 導 演:沈培藝(中國著名舞蹈表演藝術家)

編劇撰稿/編舞:沈培藝(中國著名舞蹈表演藝術家)

領銜主演:沈培藝 濮存昕 柴明明 谷亮亮 張蓀 曲曉 王曉園 萬盛

視覺總監:曾梵志(國際級當代藝術家)

音樂總監:關 峽(著名作曲家、中國交響樂團團長)

戲劇總監:王曉鷹(國家話劇院副院長)

視頻總監:楊東升(中央電視臺著名資深導演)

化粧總監:莽珊珊(著名舞臺造型設計師)

舞美設計:王鬱洋(中國年輕藝術家、央美實驗藝術系教師)

燈光總監:孟 彬(北京人民藝術劇院燈光設計師)

服裝設計:阿 寬(著名服裝設計師)

文學翻譯:張鳳吟

舞臺執行導演:肖向榮(著名舞蹈編導)

運營顧問:龔娜娜(合藝典藏(北京)文化傳媒有限公司董事長)

運營總監:沈天舒(合藝典藏(北京)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執行總裁)

執行監製:劉 霄(培藝工作室執行總監)

運營監製:田 原(英皇星藝(北京)文化發展有限公司 製作總監)

宣傳企劃:鄧 蒴(英皇星藝(北京)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媒體專員)

經典藝術作品友情奉獻:

曾梵志(中國當代美術界最令人矚目的畫家之一)

北京時代美術館宣傳中心

 

1   2   3   下一頁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