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中國網

筆筒收藏有講究(圖)

筆筒收藏有講究(圖)

時間: 2011-04-12 08:52:52 | 來源: 濟南時報
收藏 >

文/劉善文

在翰墨飄香的中國傳統文化中,除了筆、墨、紙、硯等文房“四寶”之外,還包括了很多的輔助文具,如筆洗、筆舐、硯滴、鎮尺、臂擱等,即便是放置毛筆的器具,也有筆床、筆船、筆格、筆挂等。筆床形狀大多如雕飾精美的榻床,可以擱置數支毛筆于其上,故而得名。唐代詩人岑參在《山房春事》中有“數枝門柳低衣桁,一片山花落筆床”的句子。到了明代,圓口直壁、造型新巧、簡約實用的筆筒開始出現,經過能工巧匠的設計加工,材質多樣、雕鐫精緻的筆筒取代了筆床,成為文人雅士的蕓窗新寵,至今盛而不衰並風靡天下。筆筒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符號,藝術價值與實用價值兼而有之,因此也受到藏家們的喜愛。

筆筒造型以圓形居多,也有八方、六方、四方、梅花、葵花等造型和雲頭、卷書等式樣。材質大多采用瓷、竹、木、漆,也不乏玉石、象牙、水晶、翡翠、端石等質料。筆筒的裝飾方法較為繁多,有刻、鏤、雕、繪等,形式多樣,古樸典雅。筆筒上的圖案題材,有人物、花鳥、詩賦、書法、銘文、題印等,藝術表現也呈多樣性,使筆筒更具書卷氣和文化寓意。

瓷筆筒,分青花、五彩、粉彩、顏色釉等。始於明代嘉靖、萬曆年間,但傳世品極少,天啟、崇禎時生産量較大,以青花為主,直口,平底,束腰。清代康熙時瓷筆筒到達鼎盛,品種極為豐富,釉色、造型、畫意筆法、題字最為講究。瓷筆筒除了要看胎、釉品質外,主要看瓷畫的水準和青花的發色。瓷畫水準不同,價格會有天壤之別。

竹筆筒,目前最早的是明正德、嘉靖年間朱松鄰制松鶴紋筆筒,採用的是圓雕竹刻工藝,刀法深峻,立意古雅。現今古玩市場多見仿製品,鑒定筆筒是否為名家之作,先看筆筒時代風格,然後是皮包漿與雕工,最後看款識。

木筆筒,主要材質有黃花梨、紫檀、雞翅木、金絲楠木、紅木、烏木、櫸木等,以紫檀木、黃花梨木、沉香木等為貴。明代木雕筆筒簡樸大方、花紋疏密有致,刀法具有神韻;清代則紋飾繁縟、雕刻精細,借鑒了牙雕、竹雕、漆雕等技巧。鑒別木筆筒除要懂材質外,還應注意雕工刀法、工藝水準、年代早晚和時代背景。

漆筆筒,它的收藏價值在於筆筒製作工匠的名氣,紋飾是原創還是倣作。其中鑲嵌百寶的,還要看是否完整,有無後鑲添補痕跡,原作無損品相佳則價高。

象牙、玉質筆筒,目前市場較為少見,其價值也很高。玉質筆筒多見於清代,其中白玉筆筒價值最高。象牙、玉筆筒鑒定方法與鑒定玉器、牙雕的方法相似,也可借鑒竹木雕的鑒定方法,按時代風格、表麵包漿、雕工技藝依次鑒定。

筆筒的收藏最好能按不同材質而有所區別,如竹木筆筒當以清代為重點,傳世品較多,可供選擇的餘地較大,而且選擇筆筒的時候,都要首選名家的作品。如清代的吳之璠、周顥、鄧渭等著名的文人竹刻家,他們的作品精美絕倫。瓷質筆筒當以清早中期為重點,特別要注意的是清末及民國時曾燒造過許多倣康熙、雍正、乾隆時的青花、五彩、粉彩器物,需要收藏者分外留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