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中國網

皮影收藏 “身價”全在細微處

皮影收藏 “身價”全在細微處

時間: 2011-04-01 14:31:44 | 來源: 北京商報
收藏 >

 

在個性收藏越來越風行的當下,素有戲曲“活化石”、電影“鼻祖”美稱的皮影也逐漸進入藏家的視線。有著多年皮影收藏經驗的遼南民間收藏協會理事兼秘書長錢國宏認為,收藏皮影要從質料、工藝、時段、套相等方面著眼,並非所有皮影都有收藏價值。

“皮影在長期演變中形成了不同的地方流派。專業收藏需要從細節處入手。”錢國宏説。

細節一:質料

製作皮影的材料是獸皮,包括驢皮、牛皮、羊皮、豬皮等。所有皮料中,驢皮最好,因為驢皮透明度好,薄且平整,雕刻起來也不“闖手”,且“站色”、“站線”性能較好,還能防水、防腐、防蠹,因此各地皮影大都採用驢皮製作,“驢皮影”逐漸成了皮影的代名詞。牛皮、豬皮、羊皮次之。

細節二:工藝

皮影的製作,通常需要經過選皮、漿皮、下料、畫稿、描樣、鏤刻、敷彩、熨平、罩漆、縫接等20多道工序才能完成。以唐山皮影為例,人物造型優美,雕鏤精細,玲瓏剔透,融合了剪紙和年畫的藝術特點,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和強烈的裝飾風格。隴東皮影造型俊俏大方,鏤刻精細流暢,重視圖案的裝飾效果。山西皮影則嚴謹規範。收藏皮影時,要根據不同地區的皮影特點,有針對性地重點收藏。

細節三:套相

收藏皮影和收藏連環畫一樣,也講究品相和套件。一般來講,單件皮影就沒有成套的皮影收藏價值高、升值空間大。皮影的造型吸收了唐宋時期寺廟壁畫的風格,以元代雜劇中的人物進行分類雕刻。一幅較齊全的皮影戲箱中,除人物外,還有刀槍劍戟、戰馬坐騎、金鑾茅舍、山水庭堂等,囊括古今。可謂“一箱驢皮著五彩,萬代人事藏九夾”。收藏可根據小分類來收藏套件。

細節四:時段

中國皮影始於西漢,至今已有兩千多年曆史。但目前民間和市場上的皮影製品絕大部分為明清以後的。“時間越久遠的皮影,其收藏價值越高,升值空間越大。”據錢國宏介紹,明清時期的皮影,品相優者每張在數千元以上;20世紀初期的單幅皮影,陜西華陰地區的千元左右、四川大邑地區的500元以下、冀東地區的千元左右、山西孝義地區的1500元以上、河南靈寶地區的400元上下。另外,出自名家之手的皮影較為珍貴。名家皮影比同期非名家製作的皮影價格原則上高出一倍左右。

目前,皮影市場上也出現了很多倣品。倣品雖然也具有一定的藝術性,但收藏價值不高,作為投資,當謹慎收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