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中國網

明代民窯瓷器的收藏與投資

明代民窯瓷器的收藏與投資

時間: 2011-03-23 18:32:08 | 來源: 文物天地
收藏 >

明代早期民窯青花福字雲氣紋碗

宣德民窯福字盤

宣德民窯青花繪麒麟紋盤
 

明清兩代的瓷器在元代瓷器的基礎上得以豐富和發展,主要緣于明清歷朝皇帝和官府對官窯瓷器有序的介入與推動,並與隨之發展的民窯瓷器,共同把中國古代瓷器在明清時期推向頂峰。不同階層的需求和喜好使古代瓷器在明清時期形成了兩種面貌。

在古代,瓷器代表著使用者的不同身份地位、習俗喜好、文化藝術修養、宗教信仰和制瓷工藝水準,甚至是使用者及製造者思想意識,根據使用者的地位在製造時被劃分成了官窯瓷器和民窯瓷器兩大發展系列。

這種涇渭分明的現象自明代洪武時期出現後,一直延續到500多年後晚清帝制滅亡。盛開了543年的官窯和民窯制瓷藝術這兩朵奇葩在此時終於謝幕。

元末明初之際、兩宋時期的汝、官、哥、定、鈞等著名的瓷窯已逐漸衰沒,只有景德鎮窯、龍泉窯、磁州窯、鈞窯還在燒造瓷器。明代中期以後,除浙江地區的龍泉窯係仍在燒造日用瓷器、德化窯係和其他一些沿海窯場燒造一定數量的外銷瓷以外,景德鎮的官窯和民窯燒造的瓷器已經成為明清兩朝瓷器發展的主流,佔據了海內外絕大部分市場。

官窯瓷器以其不惜成本的投入,精美華麗的器型和紋飾做工,皇家顯赫的使用地位以及相對稀少的數量成為幾百年來收藏者們追逐的對象,不僅使其的市場價格越來越高,同時還影響了人們的收藏理念,人們讓對明清民窯瓷器的研究和收藏。

事實上、任何一個時期的民窯瓷器都擁有著比官窯瓷器更加廣泛的使用群體,更加活潑的藝術思想,體現著民眾在政治、軍事、文化、藝術等方面的好惡取向和思想變化。而歷史的風雨雖然讓絕大多數民窯瓷器湮沒于歷史的長河,讓其中的倖存者煥發出燦爛的彩虹。所以,從某種角度上來説,投資官窯瓷器實際上是投資它的皇家地位,而收藏民窯瓷器,收藏的是民窯瓷器的多元思想。

民窯瓷器豐富的思想性體現在自身的器型和紋飾內容上,既有人們常用的各式盤碗、也有瓶、罐、爐等大型陳設用瓷。紋飾上,除少數皇家禁忌和規定內容沒有體現外,種類數量有所發展,畫法也更加多元和生動,這也是民窯瓷器值得收藏投資的主要原因。

由於日常使用損耗和社會變更等多種原因,許多有百年曆史以上的民窯瓷器多被損毀,目前還能見到和收藏到的這些數量不多的明代民窯瓷器,大多出土于古代墓葬,少數出土于窖藏和古代城市遺址,傳世品只佔了很少的部分。它們的器型以盤、碟、碗、罐居多,瓶和爐的數量很少,偶見其他異型器。

由於明清兩朝嚴懲盜墓行為,所以過去出土的明代民窯瓷器十分少見,故在收藏盛行的明代晚期到清末民初之間的二百多年裏,還缺乏系統的研究與收藏,一直沒有引起應有的重視。

改革開放後逐漸興起的收藏投資熱,首先讓明清官窯瓷器成為人們追逐的熱點。這既有明清時期收藏傳統的延續,也得益於港臺地區收藏取向和價值理念對大陸收藏市場的直接影響。

幾百年來、在瓷器中最能代表皇權和王權的官窯瓷器,直至今日依然是市場中的主流。今天明清民窯瓷器市場除少數珍品價格奇高外,大部分明代民窯的價格尚在低位徘徊。高與低的價差很大,説明瞭明代民窯瓷器的收藏與投資還處於初始階段。既缺乏一定數量成系列的明代民窯瓷器收藏,也沒有形成比較深入的理論研究體系。

而近幾年來江西景德鎮窯場燒制了大量的贗品,水準也越來越高,有的已與真品相差無幾,對於一般的收藏投資者而言,欺騙性更大,直接影響了收藏投資者的信心和熱情。

但這並不意味著收藏明清兩代民窯瓷器沒有了機會。

由於明清兩朝年代的差異,離我們最近的明代崇禎皇帝退位之日,已有366年,現實生活中已很難見到有人在使用晚明時期的瓷器,明代早期的民窯瓷器更是難得一見。但日常生活中確實有人在用清代的瓷器,甚至是與晚明時期相近的清代順治和康熙時期的民窯瓷器。説明瞭隨著時間的推移,遺留的瓷器越來越少。但在目前的市場中,清代康熙時期民窯青花繪人物紋五寸碗,青花呈色、畫工、胎釉中等偏上者,拍賣成交價格已經超過了10萬元,而直徑、青花呈色、畫工、胎釉與之相近的明代中期民窯青花繪花卉紋碗,拍賣成交價格還在2萬元左右,這一收藏投資的機會正在被市場逐漸認識和挖掘出來。

目前市場中能見到的明代民窯瓷器完整器多為青花罐和碗盤,彩瓷完整器十分少見,其中罐的市場價值已經很高,只有盤碗碟的價格還徘徊在相對的市場低位,呈現出理論研究和市場價格的兩大洼地。

當今的明代民窯瓷器收藏與投資的熱度遠不及各類官窯瓷器,海外和國內的各大公私藏館中均缺乏成系列的收藏和展示。而最早見於文字研究的是耿寶昌先生著《明清瓷器鑒定》一書第二章中簡單的介紹到;“青花繪福字雲氣紋碗為洪武民窯器,早年在江西有出土,在上海多次見到,當時未受重視。書成時見到香港有同類的明代早期青花碗,也還未被人認清,售價還便宜。”後有1991年張浦生先生著《青花瓷畫鑒賞》出版,書中絕大多數為瓷片標本,為明代民窯瓷器的宣傳和斷代提供了依據。而1993年由胡雁溪先生著《明代民窯青花瓷器大觀》一書,用了幾百件明代民窯青花瓷器勾勒出了明代自洪武至崇禎276年間民窯瓷器的發展脈絡,遺憾的是書中均為黑白照片印刷,如不見實物,很難領略明代民窯青花瓷器的風韻。這應該是最早一本介紹私人收藏明代民窯瓷器的書籍。其作者亦是改革開放以後出現的第一代收藏家,書中的許多瓷器我曾經摸過、見過,而今天在市場中已很難收藏到如此系列和成規模的明代民窯瓷器。

明代民窯瓷器與清代民窯瓷器的兩者在器型、畫工、胎釉、彩色和燒造水準方面相比,前者偏向於生動、自然、奔放。後者趨於精細。這也是明代官窯和民窯瓷器被舊時古玩行冠以“粗大明”的主要原因。而實際上明代正德以前的絕大多數官窯瓷器和部分民窯瓷器是很精細的,收藏明代民窯瓷器,宜在真品的基礎上,從畫工中等的完整器入手。

2010年的春季嘉德大拍中,第2615號拍品明代中早期青花繪纏枝花卉托雜寶紋碗,直徑15.1釐米,以2.24萬元成交,而同類碗在1991年的潘家園舊貨市場上僅200元就可以買到,亦不算十分精細之物,由此可見,原本精品才具有的巨大收藏投資價值,已因為明代中期以前民窯瓷器的數量稀少而有所改變,明代民窯瓷器在當時燒造時以青花瓷器為主,彩瓷很少,所以在流傳至今的明代民窯瓷器中,青花瓷器數量較多,宜以之入手收藏。

明代民窯瓷器在收藏投資時,首先要選擇完整器,精品最佳。而一些殘粘的精品,已經進入了收藏投資的領域。尤其是一些明代早期的民窯瓷器,正在大步邁入收藏投資價值的初發期。

明代早期的民窯瓷器中,青花帶“福”字紋碗、盤為典型器。工匠們在碗盤內心書有多種書體的福字,周圍飾以雲氣、纏枝花卉等紋飾,形成了一個較大的、頗有影響的群體。

明代早期民窯青花“福”字雲氣紋碗,市場中有一定的數量流傳,但精品很少,此件洪武青花“福”字雲氣紋碗,器型明顯大於常者,雖是民窯瓷器,但器型規整,施釉亮青肥厚均勻,佈滿大小開片,口涂醬黃釉,青花呈色灰藍,內有小星點,但青花繪雲氣紋生動流暢,尤其是碗內“福”字,其書法水準是目前所有同類瓷器中最高和最好的。與明代紙質書法作品中最高水準亦難分伯仲。從中可見600多年前當時景德鎮工匠用硬毫尖筆懸肘行草的書寫功力。

今天的市場中,一幅明初書法精品價格可以一字當數十萬元計價,一冊明初刻印的古書價格亦然不菲,那麼這件明初青花“福”字雲氣紋碗的價格又應是多少呢。

永樂時期的民窯瓷器精細者,絲毫不遜於同期官窯瓷器之精美,而畫工奔放者,卻又別有一番意趣。

永樂民窯青花繪月影梅紋小杯,撇口折腹,口沿鋒利,杯壁自口沿向下逐漸變厚,圈足為內挖無釉的白沙底,可見胎質如永樂官窯瓷器無釉露胎處一樣潔白細膩,釉層亮青肥厚,釉下青花呈色藍艷,有明顯的結晶斑,外壁釉下用青花簡筆繪一彎弦月和松、竹、梅圖案,瀟灑流暢。其與同樣圖案的官窯瓷器相比,把枝繁葉茂頗有王冕、李衍式的工筆繪畫般精細演化成了幾筆松針、幾筆竹葉、幾支梅花般的簡約,加上杯內的變形折枝梅花,讓人們時時感到古人杯中的情懷。

宣德時期民窯瓷器上仍然延續著“福”字的裝飾方式,這件青花繪“福”字花卉紋大盤,盤外壁用青花繪纏枝蓮紋,盤內用略帶隸意的行書寫一“福”字,周圍分別飾以內環五個花卉型開光後外環十四個花卉型開光,每個開光內行草書一梵文,為萬福連綿不斷之意。這比起元代和永宣官窯青花瓷器上瓜果連綿的具象圖案,又是一番風韻。

麒麟作為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祥瑞之獸,曾被寓為有麒麟送子之兆,一直伴隨著青花瓷器的萌生和發展,各種麒麟圖案也大量出現在官窯和民窯瓷器中,雖然歷經元、明、清三代圖案多有變化,但它和龍、鳳等紋飾一樣,成為美化人們生活的主要圖案。這件宣德民窯青花繪麒麟紋盤,淺腹折沿、平底無釉,宛若一件縮小版的永宣官窯瓷器大盤,胎質細白,釉色晶瑩亮青,青花呈色藍艷,有黑褐色結晶斑,畫工生動流暢,盤中的麒麟,在身旁畫出的流雲和火珠的映襯下,欲破盤而出,飛舞起來。

獅子很早就出現在中國古代的發展史中,金代建成的燕京盧溝橋上佈滿了雕成的各式各樣獅子,她不僅是佛教中菩薩的座騎,還在後來被喻為象徵著官祿的“太師”“少師”之意。明代早期民窯瓷器上獅子圖案,畫的亦獅亦虎,這種對藝術形象的簡化處理,反而給人們帶來了更加生動的感覺。試想五百年前的這兩隻獅子,會給人們帶來怎樣的心情呢。

松竹梅圖案從宋代開始較多地出現瓷器上後,一直沿用到晚清時期,特別是元明清三代中,幾乎是每朝都有,它由早期的文人氣節的象徵,發展成為民間喜聞樂見的民俗圖案。尤其是明代宣德時期到天順時期的景德鎮地區民窯受當時官窯的影響,燒制了一定數量的青花松竹梅圖案紋碗,畫工、粗細、大小各不相同,工匠們對一個圖案的描繪往往省略了複雜的線條和涂染的筆畫,與同時期官窯瓷器上工細繁密的風格相映成輝。

而明代民窯瓷器中小型盤碟,受成本和尺寸所限,圖案從頭到尾,一筆勾勒涂染完成,圖案更加符號化,如這件明代早期民窯青花繪折枝花卉紋小盤,盤內雙蘭圈中用數筆畫出一折枝菊花,其意其筆,絲毫不亞於今天的某些“著名”畫家。

葡萄自漢代從西域傳入後,這種好吃又好看的食物,被做為藝術形象,大量出現在各種藝術品中,經久不衰。從隋唐時期的海獸葡萄鏡,元代的青花繪大盤,到永宣時期的官窯瓷器,晶瑩透徹、姹紫嫣紅的葡萄形象無處不在。但自明代中期以後,葡萄的形象逐漸淡出了人們常用的瓷器,這是瓷器圖案裝飾風格的轉換,也説明瞭自明代中期,民窯瓷器已經逐漸擺脫了官窯瓷器的影響,成為表達當時文人思想情感的載體。

這件明代宣德民窯青花繪葡萄紋壺,是在一個普通的罐上,加上流和柄,肩上加兩係,罐口加蓋,變成了壺,少見的是壺外壁亮青釉下用青花繪有折枝葡萄紋,青花呈色濃藍,有少許黑褐色結晶斑,頗有幾分永宣官窯青花瓷器的韻味,不禁使人暢想起了五百多年裏會有多少個“壺中日月”呢?

明代早期官窯瓷器上很少出現人物紋飾,僅現存海外的永樂官窯青花繪胡人歌舞紋扁壺和幾件宣德官窯青花繪人物紋碗盤存世,但在永樂至天順期間燒制的民窯瓷器上,出現了許多仕女、高士、仙人等人物騎馬、遊戲、讀書的圖案。

這幾件青花繪人物紋碗,正是這一時期的代表作。許多碗內雙蘭圈中,有的四面畫簡筆海水,中畫一仙人乘槎,有的畫一仙人坐于樹下,碗外壁亮青釉下常畫四組圖案,高士和仙人們在雲氣中或坐船漫遊、或攜琴訪友、或騎馬鼓瑟。

宗教信仰也是這個時期瓷器的主要圖案內容,不僅佛陀的形象被畫入了佛字之中,在這件民窯青花碗上,中國古代兩個著名的高僧寒山和拾得,也手持經卷,奔跑在拯救眾生的旅途上。

明代早中期的官窯瓷器發展十分迅速,從永宣時期的青花到成化時期的官窯鬥彩瓷器都為後世留下了難以逾越的巔峰之作。並一直影響著民窯瓷器的發展變化,此時的官窯瓷器中,青花瓷器由永樂宣德時期的濃艷奔放轉向成化弘治時期的纖秀淡雅,而此時的民窯瓷器則兼具淡雅與流暢于一體。

自古以來,龍就是皇權、王權的象徵,尤其是在明清兩代,雖然有多種龍的形象,但五爪龍的形象一直是官窯瓷器上的皇家御用圖案紋飾,但有的時候,民窯瓷器上也會出現龍的圖案,有別於皇家的雙角五爪龍,民窯瓷器上的龍身多被飾以捲曲的香草紋,被稱為“夔龍”或“香草龍”。這對成化時期民窯青花繪香草龍碗,敞口深腹,胎質細白,胎體輕薄,釉質白中閃青,碗內底青花繪一團草龍,外壁釉下對稱的繪兩條香草龍,青花呈色純蘭,既不同於永宣的濃蘭微帶紫,又不同於康熙的深蘭略顯綠。其與現藏上海博物館的一件成化官窯青花繪香草龍紋小碗上的圖案完全一樣,只不過這件官窯小碗上的圖案稍微精細,但十分難得的是成化時期瓷器中青花繪龍紋碗能成對的保存下來,哪怕是民窯瓷器。

荷塘鴛鴦和纏枝花卉也是成化時期官窯和民窯瓷器中常見的紋飾圖案,荷塘鴛鴦紋飾首見於元代的青花瓷器上,永宣時期瓷器上的荷塘少了鴛鴦,多了遊魚,成化時期鬥彩荷塘鴛鴦紋瓷器不僅成為了古代瓷器中的名品,還影響了同時期的民窯瓷器,這件成化民窯青花繪荷塘紋碗,少了代表愛情的鴛鴦,每組圖案由一葉一花組成,畫家筆下無影之風,吹拂著碗上的荷花。

纏枝花卉紋從元代到晚清一直是瓷器上永恒的主題,成化時期瓷器上的青花紋飾,已由永宣時期的重筆勾勒發展演變為重色雙鉤,淡色填染,青花用料也由呈色濃艷的進口“蘇料”改用呈色淺藍的國産平等青料,這使圖案紋飾更能畫的工細,畫面更顯得秀雅。這件成化時期民窯青花繪纏枝花卉紋碗,無論是碗內外的紋飾,都畫的十分工細,就連碗內的內底和口沿處雙蘭圈,碗外口沿、腹下、底足的三處雙蘭圈,都畫得足以和官窯瓷器相媲美。

這件青花書梵文三足爐,倒梯形爐體腹部微鼓,下承三乳足,外壁釉下用青花書梵文,與江西省臨川縣成化十六年墓出土的青花梵文三足爐十分相似,應為同一時期為文人所用而燒造。今天、晚明時期的銅香爐精品,拍賣價格已過百萬,這只比它們早近百年的瓷香爐,市場價值會是多少呢。

成化皇帝在位時對子嗣的渴望,直接反映在官窯瓷器上,大量各式各樣戲耍的兒童形象充滿了皇宮中日常使用的盤碗上,並影響到大量的民窯瓷器紋飾圖案,民窯的工匠們通過用流暢、率真、生動的畫筆,把一個個練拳、對弈、捉鳥、放風箏、做遊戲的兒童天真形象,躍然瓷上。這兩件成化民窯青花繪嬰戲紋小盤,用成化初期的進口青料,以極其生動的線條,勾畫出垂柳下、欄杆旁、草地上兩個兒童戲耍的場景。兩件小盤的圖案大同小異,雖不是一對,但兩隻一起也很難得。

纏枝花卉托八寶圖案在明代早中期的官窯瓷器和民窯瓷器上比較常見,這與佛教在這個時期比較盛行有關,但民窯瓷器表現的是思想,故紋飾圖案的藝術化較強,缺乏嚴謹和準確,這也是民窯瓷器生動可愛之處。這件成化青花繪纏枝花卉托八寶紋碗,畫工流暢,青花用料藍艷,有少量結晶斑,圖案中的八寶已簡化少了幾寶,碗內的不可識的花卉把我們帶入了神秘世界,這也是民窯瓷器的吸引人之處。

弘治時期的官窯瓷器和成化時期的官窯瓷器特徵十分接近,世有“成弘不分”之論。受其影響,弘治時期的民窯瓷器風格也與成化時期的民窯瓷器風格十分接近,有時往往很難辨別。

弘治時期燒制民窯瓷器中,出現了仙鶴的形象,仙鶴既是古時文人雅士清高亮節的象徵,也代表著長壽成仙的通神之靈。這還説明瞭當時的最高統治者的宗教傾向發生了變化,由明代早中期統治者主要信仰的漢傳佛教和藏傳佛教轉向了道教,仙鶴----這個道教中神仙駕乘的祥瑞之物,開始出現在大量的官窯和民窯的瓷器上。

嘉靖時期的制瓷業已經在很大程度上縮小了官窯和民窯瓷器之間的差距,一般的官窯瓷器與精細的民窯瓷器已別無二致,從某種意義上而言,官窯瓷器與民窯瓷器已經沒有了界線。這件“大明年造”款嘉靖民窯紅綠彩龍紋碗,以紅彩為主,綠彩、黃彩為輔,在碗內底畫一團龍,碗外壁釉上繪兩條首尾相繼的五爪行龍,其與現藏首都博物館的趙府用紅綠彩龍紋碗,十分相近,從另一個側面,對揭示當時的官民窯燒造制度,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在漫長的封建王朝裏,皇帝的喜好就是全體民眾的喜好,皇帝御用的官窯瓷器紋飾風格也直接影響到民窯瓷器。

嘉靖皇帝對道教的崇尚,使官窯瓷器上也充滿了長生不老的神仙色彩,官窯和民窯瓷器上的“福壽康寧”紋飾,展示出當時工匠們的巧妙藝術構思。這個青花大罐上的圖案是其中最繁縟的裝飾紋飾,在罐外壁腹上的四個開光內,用青花把四種植物的枝幹組成“福壽康寧”四個篆體字,輔以山石、花草。開光外畫滿連續錢紋,肩上的開光內,四個飛翔的仙鶴,把今天人們的思緒,帶向遠方。

帶有道教色彩的“八仙”是當時人們喜聞樂見的社會民俗,八個傳説中法力無邊的仙人,原本是和我們一樣的凡夫俗子,在歷代的傳説發展中逐漸成了庇護人們的神仙,大量出現在這時的官窯和民窯瓷器上。

魚和仙鶴一樣,也是這個時期官窯和民窯瓷器上的常見紋飾。魚作為古代先民們最早認知的食物,其形象曾出現在石器時代的陶盆上,元代青花瓷器的罐、盤上,也繪有各種各樣十分精美的魚的圖案。並一直延續到晚清時期,

我們今天把藝術品中魚的形象演繹為“連年有餘”之意,幾百年前的古人應無此意,特別是明代嘉靖時期,各種具象的、抽象的、肥碩的、纖秀的魚兒,生動地穿行在歷史的時空中。這時最出色的是嘉靖官窯青花五彩魚藻紋大罐,而民窯瓷器中許多描繪魚的形象也別具特色。這對嘉靖民窯暗刻海水青花四魚紋小碗,先在素胎上錐刻出四個圓形開光,四旁錐刻海水,用青花在每個圓形開光內畫出遊魚,青花呈色藍紫,胎質白細,釉色亮青,十分少見。

萬曆晚期逐漸産生的內憂外患,把朱明王朝推向了風雨飄搖之中,關外的滿騎,關內的李自成、張獻忠們讓此後的天啟、崇禎兩朝的瓷器上,不見了那些生動的、流暢的、威猛的、秀雅的紋飾圖案,工匠們用手中的畫筆擔負起抗擊外侵的責任和義務。南宋抗金英雄韓世忠、梁紅玉的形象被以青花釉裏紅的形式生動精細的描繪在這時的民窯瓷器上。這種圖案題材的民窯瓷器雖然稀少,但它表明瞭當時的民眾的一種心緒,他們用這種特別的方式號召民眾反抗外來侵略。當然、置身事外、隱身山林也是當時另一部分人的最好選擇。陶淵明的世外桃源是幻想出世的心中理想,並把它們細心的描繪在瓷器上。

晚明的民窯制瓷藝術家們,像他們的祖先一樣,時刻用手中的畫筆美化著現實、憧憬著未來,像所有的民間藝術家們一樣,用筆書寫著自己的真情。

他們用著並不清純的青料,在這些遠不及官窯瓷器精美的民窯瓷碗上,畫出了亙古不變的永恒。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