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有了令別人羨慕而又無法擁有的東西而産生了高度的滿足感,在這裡,物只是佔有的一個層面,更重要的是精神層面和知識層面的佔有。
不久前一則電視新聞令人有些感嘆唏噓。拍賣行正在搞一種新玩兒法,將一幅幅價值不菲的“名家畫作”,虛擬切分成郵票大小的數千等分面積,分割拍賣,單位面積竟能夠以一元的超低價位起拍,並迅速贏得眾人追捧,由此而成為今年繪畫拍賣形式的“新潮流”。在電視新聞中,拍賣行的人認為這是由於有更多的人希望能夠真正加入到這個行列中,而目前拍賣市場名家名作的價位,已非一般有經濟實力的人可以承受,“虛擬分割”化整為零,可以讓這些每每流拍的拍品由此成交,令人興奮。不過在筆者看來,這更像是股票經濟在收藏市場的延宕,藝術品收藏本身的意義正在被淡化,甚至忽略不計,升值、變現才是終極意義。
眾所週知,收藏並非有錢人才能擁有,收藏也並非一定要收藏高貴名品,自古及今無論中外,收藏,原本都是一件私人樂趣。從古今名家藝術作品、古董玉玩、書籍版本到煙盒、藏書票……只要你癡迷于其中,就會極儘自己的聰明智慧去了解、研究、發現,最終必據為己有而後快。這是一個“佔有”的體驗過程。因為你擁有了令別人羨慕而又無法擁有的東西而産生了高度的滿足感,在這裡,物只是佔有的一個層面,更重要的是精神層面和知識層面的佔有,是收藏者個人獨有的體驗和文化修養、人生閱歷的結合、凝聚和昇華。在這個過程中,歷練出的火眼金睛,能幫助你像是駕車高手駕駛著心儀的座駕一般,在眼花繚亂和路況複雜中疾馳飛奔,體驗驚心動魄的刺激和暢快淋漓的快感。
化整為零的拍賣最大的問題來自於每一個收藏者都不能夠真正擁有拍品,他們就像是股票市場上的那些零散的小股民,只能跟風、聽消息、享受分紅或者代人受過的權利,就像是坐在賽車後排座位上一樣,無助地感受著漲跌的驚心動魄。的確,藝術品拍賣市場逐年漸長的穩升勢頭遠比股票市場的升升降降可靠得多,但,就像剛剛在3・15晚會曝光的那樣,拍品的真偽的可靠度遠比股票市場可怕得多,因為它非白即黑。這還是要回到“佔有”這個話題來,如果你真的“佔有”了一個“美女”,卻發現竟然是個男的,那你就有了一次體驗的過程和辨別雌雄的經驗。但如果是一千個人共同“佔有”,那其實就是每個人都沒有“佔有”,因為她(他)只能是站在舞臺上“秀”給大家,這一千人的體驗和經驗都來自於她(他)的“秀”和在後臺點鈔票的那位導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