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中國網

火熱收藏市場 財富與陷阱並行

火熱收藏市場 財富與陷阱並行

時間: 2011-03-17 19:07:43 | 來源: 大河網-大河報
收藏 >

陶瓷藝術品展吸引了許多收藏愛好者
 

核心提示

俗話説:“盛世興收藏。”玉石珠寶、名人字畫、古玩、標誌時代個性的物品等,是不可再生資源,升值空間大。在股市不明朗、房地産等投資風險加大的情況下,收藏市場的不俗表現無疑成為人們理財的一個亮點。最近,不少人為打贏“通脹保衛戰”,欲投身收藏行業。投資這個行業保險嗎?業內人士忠告:收藏是個朝陽産業,但“水很深”,在“深水”中撲騰更像是賭博,打好基礎才有“錢途”。

市場火熱

收藏千萬元物件

就像買白菜

近日,記者聯繫我省幾個收藏界的名人採訪,結果都稱走在收藏的路上。而一些大玩家也深藏不露婉拒採訪,生怕露富被賊惦記。

3月10日,記者在鄭州中原古玩市場潘家園紅色收藏館採訪。一位人士把玩著業主收藏的幾本舊拓本,連價格都不問地囑咐:“你給我弄一堆兒,我一塊兒撮走。”業主説,這不算大玩家,一些名人字畫放這兒,買家不問價錢,幾千萬也立馬成交。

據中華全國古玩商會副會長、河南省古玩商會會長、河南省收藏協會副會長、河南省寶玉石協會副會長蔣繼明介紹,企業老闆、金融機構和投資機構大舉進入古玩收藏市場。每到週末,在鄭州古玩市場上,經常能見到一些企業家淘寶。

業內人士介紹,建業集團的胡葆森,熱衷於收藏名人字畫。河南風雅頌置業總經理曹天、金星集團老總張鐵山、原鄭州糧食批發市場總經理李經謀、四季胖哥董事長邱新航等,都徜徉收藏海洋中,斬獲巨大。

“出發!炒房去!”就像20年前擔著小商品奔向全國一樣,近年來,溫州人從故鄉出發,水銀瀉地般欲將天下房産一網打盡。在經歷俄羅斯灰色清關事件、山西煤炭困局、迪拜金融危機和各地“限購令”後,近日,部分溫州炒房團“喊撤”,攜大量資金轉戰收藏品市場,一時引起央視關注。

資源稀缺

坐等高價,藏家只進不出

“我準備把門店關了,收藏不賣了,但都是熟人,開著門兒不賣給他們不得勁兒。”説這話的人,就是業界稱作紅色收藏家的楊翔飛,他收藏解放前的“毛著”和抗戰題材的資料,全國數他最全,中央文獻出版社、全國各地抗戰紀念館和毛主席紀念館,出書或展覽,都來鄭州求助於他。

為何只收藏不賣了?楊翔飛説出了他的“小九九”:今年是中國共産黨建黨90週年和辛亥革命100週年,公家博物館和紀念館已開始大量購進收藏紅色資料。2010年八九月份,國家有關方面在北京、天津、河北等地大規模搶救1945年8月前的毛澤東著作早期珍本。“很多藏家都是只進不出,此類藏品急劇減少,價格飆升,‘紅色收藏’呈現出一種紅遍藏界的勢頭,現在他的收藏兩年一週期,回報率在200%,現在不賣,就是等待藏品價格大漲。”楊説。

業內人士介紹,前兩年大家集中投資的是古玩和字畫,進入者都發財了。從去年開始,古籍市場火爆,今年炒作的是名人信札、版畫和紅色收藏。

“炒作氣氛日濃,有點好藏品都捂著不賣,為的是炒個高價。”鄭州古玩城一位收藏界人士説。

成功故事

破爛王搖身變富翁

搞收藏回報有多高?中國翰都書畫院老總馬洪理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

“我連自己的名字都不會寫。白手起家收藏,幾年下來資産最少有幾百萬吧。”坐在中原古玩城店舖面積最大的中國翰都書畫院,馬洪理説著他的理財發家故事。

1997年,不識字的週口農民馬洪理,種地填不飽肚子,無奈流浪全國各地以收廢品為生。晚上沒事,他把收來的舊書、字畫、信札、檔案等,擺到街頭賣,結果這些廢品賣了個大價錢。長期擺弄這些舊物件,練就了馬洪理火眼金睛,那些在別人看起來的廢品,成了他的搖錢樹。

最讓馬洪理得意的是,1999年他從一農家花幾萬元收得舒同的一幅字。“現在市場上值40萬元了。”馬洪理笑著説。

幾年下來,昔日不名一文的馬洪理辦了個中國翰都書畫院,一幫人專門把從全國各地收來的舊書賣給他。一些人寫好字畫,也挂到他這兒出售,他從中收點好處費。目前,資金雄厚的他又向拍賣名人字畫行業進軍,在更大的市場搏擊。

陷阱遍佈

你“撿漏”,別人在“撿你”

記者在鄭州三大古玩城採訪發現,來自全國各地的淘寶者紛紛前來“撿漏”(古玩界行話,很便宜的價錢買到很值錢的古玩),以期發大財。既然收藏回報這麼豐厚,作為新手,是不是可以把收藏作為投資新領地,作為迎戰通脹的利器呢?業內的回答是:螳螂捕蟬,黃雀在後,你在“撿漏”,別人在“撿你”。

楊翔飛説,現在高倣真水準太高了,就收藏名人字畫而言,出現了古墨、古紙和“倣真高手”,有些高倣真名人字畫連專業人士都分不出真假,而唐三彩、鈞瓷、汝瓷的做舊水準也是太高了,讓人真假難分。

在河南收藏界,有一個鮮為人知的事例,某企業老闆多年來一直熱衷於收藏名人字畫,與收藏、拍賣界的不少名人有交往。但沒有想到,北京幾個造假者瞄上了他,通過做局,賣給他高倣真的近代名人字畫,交易額在億元。最後經專家鑒定,字畫是假的。

在鄭州企業界,另一個廣為人知的收藏故事是:二七區一半路出家的收藏者,投資上千萬元收藏了古玩,結果全是贗品。成堆的票子打了水漂,一怒之下,他把這些物件全部砸碎。

中國古玩網CEO李保和説,收藏這個行當賭的是眼力,爭的是見識和膽識。收藏市場火爆表像下,也充滿陷阱,它既可以讓人一夜暴富,也能立刻讓你千萬元財富蒸發。

業內提醒:

要先積累知識,不盲目跟風

收藏讓不少人看到“錢途”無量。更有一些有實力的人開始把大量資金押注到收藏中,期盼有朝一日折騰出一個私人博物館什麼的,成為業界老大名利雙收。那麼,已經折騰出來的“老大”又是如何看待此事呢?

“最難熬的莫過於資金鏈斷裂。”説這話的人叫蔣繼明,一個癡迷的收藏家。他“收藏”了整個鄭州古玩城、鄭州古玩城(北區)和北茶城。見證了我國收藏事業從冰封走向蓬勃發展。

蔣繼明説,玩大的,就得有雄厚資金撐著,否則資金鏈斷了會賠了夫人又折兵。對“玩小”的收藏者,他提出風險忠告:現在,收藏在走精品投資路線,強者開始抄底,投機者將會被淘汰。越是有文化內涵的器物,市場越好,而價格過高,市場也會出現滑坡。

楊翔飛説,不要懷著一夜暴富心態搞收藏。收藏不要囿于古玩,“今玩”同樣可納入視野。如“文革”時期物品、“紅色收藏”,都大有文章可做。

如何才能保證投資升值?鄭州市古玩業商會秘書長張京梅的經驗是,初涉該領域而實力不足的投資者,不妨從目前暫不出名但有發展潛力的人的字畫收藏起步,這些人還沒成名,成交價格低,一般也不會有假,等到若干年後,這些人躋身名人之列,升值的潛力將很大。業內人士建議,初進入這個行當,不要“涉水”太深盲目跟風,不要隨便出手,市場本身是課堂,打好穩固的知識根底,方能跑步向“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