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海霞1908年10月7日出生於北京的一個滿族家庭,後改漢姓為何。兄弟三人,他為最小。小名福海,學名登瀛。由於母親無女,他在14歲時被改名海霞。他幼年時就隨父親研習書法,並進入私塾接受啟蒙教育,學習四書五經。16歲的何海霞即以出色的繪畫才能而譽滿京城。1931年,在中國畫學研究會第九次展覽中,其創作的《餉鳥圖》以清新淡雅的畫面呈現悠悠古意,平實簡遠而又趣味橫生,深得張大千的好評。
1951年,何海霞來到西安工作,結識了石魯和趙望雲,後經介紹加入西安美協,這成為其藝術道路的第二大轉折。以後,他和石魯、趙望雲一起赴華山、秦嶺、寶成鐵路、陜北等地大量寫生創作,足跡遍佈三秦大地。三位畫家相互交流探討藝術,石魯在藝術上的浪漫誇張和趙望雲注重寫生創作的特點,都使何海霞頗受啟發,由此他的創作實現了從傳統向生活的成功轉型。
20世紀60年代初,何海霞、石魯、趙望雲在南京、上海等地舉辦西安美協中國畫展巡迴展覽。由於他們的畫作個人風格和地域特色突出,極具創新精神,轟動了當時的中國畫壇,被公認為“長安畫派”,何海霞、石魯、趙望雲也被譽為“長安三傑”,畫家們“一手伸向傳統,一手伸向生活”的創作理念,成為時代的呼聲。這一時期,何海霞創作了《西坡煙雨》《寶成鐵路》《馴服黃河》《錦繡山谷圖》等作品,均雄渾博大,豪放超脫,八百里秦川的壯闊、黃土高原的樸厚,都幻化為他筆下山水的靈魂,成為流光溢彩的傳世佳作。
開拓“長安畫派”的卓著功勳並未使何海霞止步,相反他更加積極地進行變法,探尋藝術巔峰。20世紀80年代中期,他調至中國畫研究院,開始嘗試在傳統青綠山水畫中加入泥金一色,用泥金勾染山廓、石紋、彩霞等,這種獨創的畫法設色鮮艷,筆調雄渾,極度發揮了水、墨、彩功能,使山水畫深厚凝重、浪漫奔放、氣勢撼人。晚年何海霞獨創金碧山水,中國畫自此增添了金碧輝煌的重彩青綠山水畫形式,別具一種青春氣象和俊雅清麗的輝煌感。至此,在他的作品中,小青綠、大青綠、金碧、潑彩、潑墨和水墨淺絳已高度嫺熟,融為一體,開創了何派金碧山水的範式。這一時期,他先後為釣魚臺賓館、北京飯店等重要場所繪製了《愛我河山》《華山》《金碧青綠山水》等鴻篇巨構,無不筆酣墨飽,大放異彩。
何海霞水墨、青綠、潑彩、金碧均能,無論從思想境界、審美情趣還是繪畫語言上都體現了他的膽略與力量。何海霞成名很早,但作品進入市場較晚。1990年,西安書院門諸多畫廊展售的何海霞4尺整紙青綠山水精品,標價6000元。1992年起,何海霞繪畫作品開始亮相於拍賣場上,深圳藝術品拍賣會首拍何海霞作品,參拍兩幅,分別以8萬和12萬元理想價格被深圳的企業家購得,一炮打響。後來由於宣傳不濟,何海霞不肯送精品參拍,加之他反感海外機構通過炒作哄抬畫價,故其繪畫價格多年穩定在每平方尺1萬元以內。1998年,何海霞仙逝,他的畫作在市場上價格猛漲,民間交易價一般在每平尺1.5萬元以上,精品之作還要高出一倍。4尺整紙成交價12萬元至15萬元。值得一提的是,2005年7月份的全國藝術品拍賣中,何海霞作品參拍14幅,全部成交,每平方尺價格均達6.3萬元,比2005年5月的每平方尺均價3.1萬元足足漲了一倍。其中《江山一覽手卷》成交價35.2萬元,《華嶽夕霞圖》以31.6萬元落槌,《征服黃河》以27.5萬元被人購藏,甚至連一副對聯也拍至3.5萬元的不菲價格。
在近兩年的藝術品拍賣中,何海霞的《金碧泰山雄姿》《小三峽》分別以110萬元和148.5萬元成交。2005年7月的北京榮寶拍賣會上,何海霞的《倣巨然雪景圖》以220萬元落槌,這意味著低迷了多年的何海霞繪畫行情開始回溫。(文/徐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