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中國網

收藏:民國瓷器看點多

收藏:民國瓷器看點多

時間: 2011-02-21 14:47:15 | 來源: 中國藝術報
收藏 >

今年是辛亥革命一百週年。民國從1912年開元到1949年,僅有38年的歷史。而那段時間燒制的瓷器,品種豐富多彩,倣古瓷、名家藝術瓷、總統瓷各領風騷。正在天津博物館展出的“一世朗潤——民國瓷器特展”,不僅是欣賞民國瓷器的好去處,也是民國瓷器研究的助推器。

天津是民國瓷器收藏熱的中心。其之所以成為民國時期瓷器最盛行的城市,與當時的歷史背景有關。作為中國最早進入近代化的城市之一,天津又是北方最重要的貿易港口。由於特殊的地理位置,這裡逐漸成為國內銷售景德鎮瓷器最大的市場之一。民國五大總統在天津均有住所,有的還不止一處。他們的生活用瓷和總統府用瓷都來自景德鎮,目前天津博物館就藏有一批民國總統用瓷和倣古瓷精品。

比如中華民國紀念款粉彩十二章紋盤,此瓷盤口沿內有一週粉彩如意紋邊飾,盤內主題紋飾是墨地粉彩十二章紋,畫有日、月、星辰、山、龍、華蟲、宗彝、藻、火、粉米、黼、黻。盤外底正中有礬紅彩書寫的“中華民國紀念”六字三列雙行楷書款,字體工整。十二章紋的發展歷經數千年,是中國古代帝王所穿袞服上繡的紋樣。只有皇帝在祭祀天地和登基時才穿袞服。袁世凱想當皇帝,瓷盤上裝飾十二章紋就不足為奇了。袁世凱死後安葬在河南安陽袁林,在袁林景仁堂中有一套銅胎掐絲琺瑯五供,現藏安陽市博物館,上面也裝飾有十二章紋,説明他死後還做著皇帝夢。

中華民國成立後,曾經發行過袁世凱頭像的中華民國共和元年紀念幣,證明袁世凱當時還是贊成“共和”的。此瓷盤底款上卻是“中華民國紀念”,其中少了“共和”二字,而紋飾又是十二章紋,反映了他已拋棄“共和”制,夢想“君主”制。它一定是袁世凱任總統後、復辟帝制前的紀念品,而且是擁護他稱帝的人或組織在景德鎮燒制送給他的,或者是他在景德鎮定燒賞賜給下屬或友人的。瓷盤的裝飾手法還明顯帶有清末光緒、宣統的痕跡。如龍是五爪,龍鱗是網格點點狀,雲是小朵如意雲紋等。不管怎樣,它是袁世凱從總統到皇帝這一段歷史中不可多得的實物見證,更是燒制“洪憲”瓷前的預熱産品。

再以居仁堂制款粉彩仙人祝壽圖瓶為例。瓶撇口,燈籠腹,圈足,白釉上粉彩繪仙人祝壽圖,共有5個仙人,一個仙人身騎黃色獅子,雙手捧果盤在祝壽,果盤內盛放著佛手、石榴和壽桃,寓意“福壽三多”。背後的寶葫蘆發出紅色的祥雲,飄向天空,一隻仙鶴在紅色祥雲間飛翔。另一個仙人身騎紫色獅子,頭戴斗笠帽,肩扛龍頭手杖,在接受祝壽。另外3個仙人,一個捧壽桃,一個持如意,一個肩扛鋤花鐮刀,並挎一籃子奇花異草。外底紅彩方框內有“居仁堂制”四字篆書款。此瓶小巧精緻,胎薄體輕。“居仁堂制”款與北京故宮所藏、郭葆昌捐贈的粉彩人物瓶款一致。天津博物館這件藏品是著名文物收藏家楊健庵先生上世紀60年代捐贈的。據《新民晚報》藍翔撰文,多年前,當聶衛平參加首屆中日圍棋擂臺賽凱旋而歸時,楊老為祝賀他的勝利,特將歷經艱險珍藏之“洪憲”瑪瑙棋贈送聶衛平收藏。此瓶和棋出自一人,也是可信的“洪憲”瓷之一。

民國總統用瓷胎質細膩、釉色純凈、色彩濃艷、紋飾吉祥、款識周正,是民國“官窯瓷”的正宗代表。但民國“官窯瓷”也不僅限于“洪憲”瓷,還應該包括其他總統用瓷。

倣古瓷中比較突出的有倣乾隆款藍地描金開光粉彩山水圖禦題詩文六方瓶、倣乾隆款琺瑯彩牧牛圖瓶、倣乾隆年制款粉彩榮華富貴圖長頸瓶等。倣乾隆款藍地描金開光粉彩山水圖禦題詩文六方瓶,六方型口,微撇,瓶體呈扁六方型。通體施藍釉,在藍釉上金彩繪西番蓮紋,口外邊飾是一週如意紋,肩部邊飾是變形蕉葉紋,足外壁是夔龍紋。兩個瓶體正反面開光內主題紋飾分別是粉彩繪的青綠山水圖和乾隆禦題詩文。山水倣四王筆意,山石青綠,樹木、草堂、房屋點綴其間,山勢高遠,構圖疏密有致。兩瓶題詩上方紅彩繪有朱文“乾隆禦覽之寶”圓形印款,右上方紅彩繪有朱文“五福五代堂古稀天子寶”長方印款,左下方畫有“乾”、“隆”花押款。瓶底均有青花篆書“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款。此對瓶造型端莊、大氣,瓶體裝飾富麗堂皇,是民國倣乾隆精品瓷的代表作。

又如倣乾隆款琺瑯彩牧牛圖瓶,盤口,束頸,圓筒形腹下收,圈足。胎體細膩潔白,紋飾清新雅致。瓶子白釉上通體用琺瑯彩畫有3個孩童在春光明媚的郊外放牛。山石旁有幾棵大樹,有的發出了綠色的新芽,有的杏花已開放,露出粉紅色的花朵。七八隻春燕有的在飛舞,有的落在樹枝上,一派生機盎然的景象。杏花又稱及第花,故用杏花飛燕來表示科舉順利、及第有望之意。兩頭粗壯的水牛在青青的草地上行走著,一個童子騎在牛背上,右手托著一隻新捉住的小鳥在玩耍,鳥的腿上還拴著一根細線繩。另外兩個童子都戴著竹編的斗笠,一個手持長長的竹竿在與玩鳥的童子對話,一個跟在後面手提花籃,採滿了鮮花。瓶一側的上部墨彩書寫唐朝詩人薛能的《桃花》詩中的“風光新社燕,時節舊春農”兩句。右上方紅彩繪有朱文“仁和”橢圓形印款,左下方紅料彩畫有“德高”、“志遠”兩個長方形朱文印款。瓶外底有藍料彩書的“乾隆年制”四字雙行楷書款,是罕見的民國倣乾隆琺瑯彩瓷佳作。

可以説,民國時期景德鎮的瓷器藝術家們在繼承傳統的同時有很多創新,比如他們以瓷當紙,把山水、人物、花鳥和傳統吉祥紋樣創作在各式各樣的瓷器上,特別是以王琦為首的“珠山八友”,他們開創了藝術瓷器創作的新時代。而且,民國倣古瓷也不斷推陳出新,創造出不少瓷藝佳作。

值得一提的是,天津博物館和天津市文物公司聯袂舉辦的“一世朗潤——民國瓷器特展”正在展出,展品中有天津市文物公司多年來徵集的很多民國瓷器精品,“珠山八友”和民國名家作品應有盡有,如潘匋宇、王琦、王大凡、劉雨城的人物圖瓷板、汪野亭的青綠山水圖瓷板、徐仲南的竹泉春雨圖挂鏡、何許人的粉彩雪景山水圖挂鏡、程意亭的粉彩花鳥圖挂鏡、鄧碧珊的粉彩魚藻圖筆筒、汪大滄的礬紅彩漁舟唱晚圖瓷板等。

“珠山八友”之首王琦思想開放,兼收西洋畫法,講求光線明暗對比,以九宮格畫瓷像,在景德鎮畫瓷板像極有聲望,被稱為“西洋頭子”,其詩、詞、曲、書法亦佳,為民國時期景德鎮繪瓷名家之領袖。以王琦粉彩繪八仙人物圖瓷板四條屏中的一條為例,粉彩繪呂洞賓和鐘離權,呂洞賓身穿道袍後背寶劍,手持鮮花面向前,鐘離權身穿紅袍,袒胸露腹,盤腿側坐在青石上,身後有兩個寶葫蘆。一棵大樹伸長向上,右上方空白處題有詩句“時在辛未(1931年)仲春月上浣西昌匋迷道人王琦寫于珠山客次”,下方畫有紅彩“西昌王琦”、“匋迷”印款。

一言以蔽之,民國瓷器古風新韻、傳承跨越、一世朗潤,倣古瓷、名家藝術瓷、總統瓷均可謂異彩紛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