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中國網

郭慶祥:吳冠中作品的頂級藏家 解密玥寶齋

郭慶祥:吳冠中作品的頂級藏家 解密玥寶齋

時間: 2011-02-16 10:56:29 | 來源: 《頂層》雜誌
收藏 >

玥寶齋的收藏、運營體系

玥寶齋對吳冠中的收藏分兩條線走:鼎盛時期的巨制和每個時期的代表作。一些具有唯一性的作品:比如創作手法、題材上的唯一,也被納入玥寶齋的收藏體系中。比如2009年現身上海藝博會的《韶山》,就是吳冠中罕見的紅色題材作品。整幅畫面由水墨鋪成,僅在毛澤東故居的匾額用紅色塊點綴,形成了黑白作品中的唯一色彩,與當時由“紅光亮”主導的宣傳畫式的紅色題材作品在表現形式上拉開了距離。在所藏的吳冠中作品裏,以1996—2000年期間的作品最多,“這其實就是吳冠中成熟期、頂峰期的作品,我們收的都是大作,2000年收的最多。”郭慶祥説。

玥寶齋對吳冠中的收藏渠道分為海外和拍賣場。就在接受本刊記者採訪前的半月,12月1號北京保利2010年秋季拍賣會、現當代中國藝術夜場中,玥寶齋以820萬拍得了吳冠中1989年的油畫《新巴黎》,加上12%的佣金,共支付918萬。而這一次拍賣全靠郭慶祥在電話那頭遠端操控。

除了吳冠中,玥寶齋還收藏李可染、傅抱石、趙無極、石齊的作品。“我重點看好趙無極。”郭慶祥説。除了這些,郭慶祥還會關注未被人們真正認識的大師。比如張功慤,他是吳大羽的嫡傳弟子,是與趙無極、吳冠中同學輩的畫家。以及剛退下來的中國國家畫院前院長龍瑞。

在運營上玥寶齋是獨立的,並不會動用萬達集團的資金。就資金預算而言,每年的收藏計劃也沒有固定的金額限制,“還是要根據畫來,看到好的就收,沒有的話就寧缺毋濫。”郭慶祥解釋道。雖然賣畫是玥寶齋經營的一部分,“但不是主要部分,我們有其他的生意和收入。我並不打算靠賣畫的收入維持玥寶齋的日常運營。”

目前,玥寶齋“只進不出”。“收藏是根據經濟來的。我更願意感性收藏,對於感性收藏的人來説,經濟允許時是不會賣的。”郭慶祥説,“我是因為喜歡這些作品才收藏的,除去因為眼界變化,去粗取精和經營需要賣的,有些作品我更是不捨得賣,比如吳冠中的《高粱》、李可染的《漓江》、黃胄的《維吾爾少女》等。”

玥寶齋是個收藏機構,而不是可以向公眾開放的私人博物館,郭慶祥表示他正醞釀辦一個吳冠中的紀念館,“這會是對公眾免費開放的。”對於建立私人博物館,他有自己想法:“不贊成建大,要按體裁衣,‘大’不是最好的,還是要看作品。對於私人博物館的存續,我認為國外有一種穩定的模式可以借鑒,就是設立特別的藝術贊助基金。比如你喜歡瓷器,可以每年或者不定期地給基金投錢,同時享受瓷器博物館的貴賓服務等,這個是比較合理、穩定的模式,單純依靠個人和單個企業的贊助終歸不是長遠之計。”

一個收藏家的自我修煉

作為一名藏家,郭慶祥可以説是出身草根,既不是書香門第,也不是學院出身。遇到吳冠中前,他可以説是一張白紙,而吳老以自己的藝術修養和人格魅力,在這張白紙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記。可以説,吳冠中給這位藏家打了好底子。

在幾年前的頻繁拜訪中,郭慶祥不僅跟吳冠中學習有關中西繪畫方面的知識,了解其繪畫創作的過程,還會和吳老探討藝術、人生的哲理。“那些談話對我的藝術鑒賞能力的提高,尤其繪畫藝術,啟發很大,進步也很快。受益最大的是對中國傳統人文畫的理解,畫面上的詩書畫印不是中國文人畫的核心,那只是外在形式,是形而下的東西,詩情畫意才是文人畫的核心精神,詩情畫意是境界、修養。”郭慶祥説。

雖然因為時代原因,年輕時的郭慶祥讀書不多,但他進入藝術收藏領域後,一直善學肯學。他喜歡和藝術家交談,就如同當年和吳冠中相處時一樣,聊藝術聊人生;他還邀請國內知名畫家、文藝批評家進入玥寶齋的專家團隊。每次去國外做生意,他一有空就去當地的美術館、博物館,諸如法國奧賽美術館、美國大都會這類國際性的大館,更是讓他流連忘返。在十多年的收藏生涯中,他一直在自我修煉,羽翼漸豐。郭慶祥提倡“學術性收藏”,反對“富哥收藏”。“有錢而不懂畫的人最可怕,不能一買畫都靠所謂的專家來掌眼,對作品好壞連最基本的判斷沒有。”郭慶祥説。“我佔的便宜是,很早認識到收藏要有學術性,我有自己的體系從不跟概念走、市場走。我反對把藝術品當做商品、股票去操作,這違背了藝術收藏的理念和藝術創作的規律。”

郭慶祥從吳冠中那兒看到了大師的品性:真心熱愛藝術,不會為錢而畫畫,愛國。這些品質也成為他後來判斷藝術家的標準,他坦言只與人品好的藝術家合作。在他眼中,國內某知名畫家正是違背了這三點原則。他抨擊這位著名人士的程式化創作、流水化作業,也評判他所宣揚的國學。因為抨擊,郭慶祥還惹上了官司。今年5月,郭慶祥在上海《文匯報》發表的一篇文章《藝術家還是要憑作品説話》,不點名的寫到某位畫家的“流水線作業”,該藝術家以侵害名譽權之罪,將郭慶祥告上了法庭,並索賠500萬元。這場官司把郭慶祥推上了輿論的風口浪尖。郭慶祥自嘲“自己也受到了明星的待遇”,被各大媒體圍追堵截。問他是否擔心自己的言論會惹麻煩、遭報復,他顯示出了骨子裏的北方爺們氣概,“不怕,我説的是事實。”

這並不是郭慶祥第一次站出來評判,之前他還批判過某些當代藝術所展現的惡搞中國人的醜態圖像、公開鄙夷過被業內奉為宮廷收藏寶典的《石渠寶笈》。敢説讓郭慶祥又得了個“大嘴郭”的名號,這點除去源自本性的耿直外,也得意于吳冠中的熏陶。吳冠中在藝術界素以敢説著稱,曾拋下 “藝術家不應該養而應該獎”、“一百個齊白石比不上一個魯迅”等話,89歲時又將美協和畫院比做衙門“養了一大群不下蛋的雞”,引起軒然大波。

尾聲

在郭慶祥的眼裏,他對他的藏品“每次看都是享受”,他也不會覺得厭煩。郭家的一兒一女已長大成人,老郭的日子過得富足安樂。從目前看,還看不到孩子們對藝術收藏有特別的興趣。老郭覺得無所謂,“反正我這輩子是幹定這行了,他們願意不願意,全憑個人興趣,我不干預。”

<  1  2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