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中國網

外灘老大樓“變身”並購博物館

外灘老大樓“變身”並購博物館

時間: 2011-02-09 08:43:25 | 來源: 解放日報
收藏 >

北京東路上的鹽業銀行大樓正緊鑼密鼓整修改造,這裡將入駐一座並購博物館。相比普通的金融博物館,並購博物館集三項功能于一體:博物館、並購俱樂部和並購講習所,有望成為全球第一家並購博物館。有著八十多年曆史的老大樓原本用於招商,每年可以帶來數億元的財政收入,但黃浦區政府決定,把有限的資源用於金融文化的傳承。

放棄億元財政收入,為金融文化騰空間,這樣做值不值?在區委書記王文濤看來,外灘的優勢就在於金融文化底蘊深厚,通過恢復和拓展文化功能,充分挖掘和利用好外灘的歷史底蘊和人文資源,有助於構築外灘金融文化生態環境。

在“金融生態”中凸顯文化要素,正顯示黃浦打造外灘金融集聚帶的獨到眼光。何為金融文化生態?從産業角度説,金融産業不是獨立的排他性産業,可以衍生出服務、文化等很多産業。如倫敦金融城,發展金融的同時,注重歷史保護和文化延續,注重環境優化和生態的複合,通過塑造城市景觀提升文化環境品位。從行業特點説,金融家群體比較追求生活品質,重視社交環境,文化藝術對其有不可言缺的魅力。“辨別金融中心其實很簡單,就是看金融大鱷們是否經常聚在那裏喝咖啡。”區長周偉説,創新的思維往往從雙向交流中迸發,兩隻咖啡杯的碰杯,能撞出新思路。

為了給金融客提供交鋒碰撞、捕捉機遇的場所,黃浦區一方面加大各項配套服務,變傳統規劃的“功能分區”模式,為“功能複合”,有意識地把金融辦公、商業零售、文化娛樂等功能組織在一起,形成一個名副其實的“7×24小時”不夜城。原來的老外灘,遊客坐不下來。改建後的濱江區和外灘通道,望江一杯咖啡,夕陽下江邊閒庭漫步,已是附近辦公的金融白領最容易實現的圖景。另一方面,區政府牽頭為金融人士打造一流交流平臺。外灘源一號落成不久,“金融傢俱樂部”應運而生,金融家們在此定期組織沙龍活動,交流行業最新動態。外灘三號的“三言社”,也經常邀請一些高端金融人才,如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世界銀行前行長等人來坐坐,討論金融形勢,舉辦前沿金融講座。

無論是公益性的藝術展示、還是高端藝術品市場,都是金融文化不可或缺的元素。新外灘開街後,文化時尚類場所加緊佈局,一批批文化項目接踵而至。外灘一帶分佈的美術館、畫廊已達20多家。換裝後的外灘18號十八空間,集創意、藝術、時尚與慈善多項功能,提供各類藝術品展覽。外灘美術館先後舉辦過“農民達芬奇”蔡國強作品展、曾梵志作品展等活動。

外灘三號的滬申畫廊邀請世界各地藝術家駐店創作,這些都為金融家們提供了一個走進藝術、感受時尚、展現愛心的絕佳場所,也為他們提供了一個購買藝術作品的渠道。

金融文化的匯聚不僅吸引著大量金融客流連駐足,也吸引了國際品牌的投資眼光。這一年來,香奈兒、愛馬仕、卡地亞、阿瑪尼、百達·翡利等幾大國際品牌先後在外灘進行一線發佈,這些都是國際頂級品牌首次在上海舉行的全球新品發佈會。黃浦區商委負責人説,根據國際品牌發展規律,其第一階段往往是開店,到了第二階段則是設旗艦店,第三階段便提升到品牌發佈。像香奈爾、愛馬仕等這些國際品牌,其一線發佈以往都選擇巴黎、紐約等時尚之都,如今轉而青睞外灘,這説明外灘的國際文化地位已逐漸被廣泛承認。

“最活躍的金融文化要素集中在外灘。”一位在華爾街闖蕩多年的海歸金融家由衷感嘆,“不出辦公樓,就能喝咖啡、賞名畫。不用坐飛機,就能出入全球頂級的品牌發佈會,這些文化精品,正是激蕩腦力的最佳佐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