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中國網

業界資深專家共話中國當代雕刻藝術

業界資深專家共話中國當代雕刻藝術

時間: 2010-12-16 18:14:09 | 來源: 壽山石文化網
收藏 >

由中國文聯、中國民協主辦,福建省文聯、福建省民協承辦的第十屆中國民間文藝山花獎暨民間工藝美術作品獎(石雕類)評選活動,及中國四大名石雕刻展于12月8日在福州隆重舉行,來自全國各地的石雕藝術家與收藏愛好者歡聚一堂,共襄盛舉。而與此同時,國內藝術品秋季拍賣正在如火如荼的進行當中,中國藝術品市場在一路驚嘆和惶恐之中,毫不遲疑的跨入“億元時代”,以壽山石為代表的石雕類藏品也在這樣的市場環境中水漲船高,頗受矚目。

然而市場雖然異常火熱,卻也暴露出諸多問題,鋻於此,12月8日下午2點30分,主辦方組織召開了“中國當代雕刻藝術研討會”,特邀來自全國各地的專家學者和評委20余人共同探討中國當代石雕藝術的現狀和發展方向,試圖在紛繁迷亂之中,尋找一條中國當代石雕藝術的崛起之路。由於此次會議在福州召開,與會專家更多的以福州壽山石為例,正契合當前壽山石的收藏熱潮,為收藏愛好者提諸多借鑒意義。此次會議由中國民協壽山石專業委員會、福建省民間藝術家聯誼會秘書長葉少波主持召開。

市場在壯大,藝術在倒退

研討會剛剛開始,山花獎評委、清華大學工藝美術學院副教授陳輝首先從藝術史的角度,闡述了中西方雕刻藝術的變化,即西方雕刻藝術從古希臘時期發展至今,藝術從具象到抽象,而中國雕刻藝術,從秦漢的雄渾粗獷至明清精細繁複,則是從抽象逐漸具象的過程,東西方雕刻藝術的發展方向完全相反。西方雕刻從最初僅僅將石材視為載體,逐步體會石質之美感,認為石頭有自己的語言,可以與人産生交流,而中國傳統藝術原本提倡天人合一,當代雕刻藝術卻因過於追求具象,表現繁複,忽視了石材的自然表達。

中央美術學院教授龔繼遂則直言不諱,直接指出從抽象到具像是中國當代雕刻藝術的倒退,對當前國內雕刻水準極不滿意,浪費了大量珍貴的材料,並指出,中國當代工藝美術的創造要依靠資源整合,即收藏者、文人、工藝師三方合作,僅局限于工藝美術大師的圈子中是沒有出路的。中國傳統工藝美術的創作是由收藏者、文人、工匠三方合作産生的,即收藏者提出要求、提供資源,文人設計“樣式”,工匠負責具體操作。而中國當代工藝美術缺乏創造力,工藝師對“樣式”依賴性太高,脫離“樣式”即無法創作,這也是當前雕刻表現形式越發具象的根源所在,工藝師因缺乏思想和創造力,只能依靠複製拷貝,製作他們所看的見的,“寫實主義”因此堂而皇之的成為他們的“樣式”來源。

龔教授還以壽山石雕刻為例,指出當前壽山石收藏重材質不重工藝同樣是歷史的倒退,壽山石雕在雕刻屆和整個藝術領域中也是在退步的。壽山石目前的現狀與和田玉的境遇如出一轍,乾隆一朝制玉超過宋元兩代,消耗大量原材料,原本玉不琢不成器,到當下演變為“玉不琢才成器”,壽山石前些年同樣大量開採,同時充斥大量拙劣的雕刻,因此當前更不能以不成熟的工藝浪費材質,一定要整合資源進行有效設計,追求藝術美感,並且藝術要大於材質才有出路,才是“綠色、環保、節約、人道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