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中國網

徐悲鴻之子徐慶平:《巴人汲水圖》流傳曲折多

徐悲鴻之子徐慶平:《巴人汲水圖》流傳曲折多

時間: 2010-12-14 16:49:36 | 來源: 國際線上
收藏 >

徐悲鴻《巴人汲水圖》供圖/北京翰海

文/徐慶平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國府西遷,重慶襟江背嶺,成為戰時首都。隨著全國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的轉移,許多軍政界要人和文學、科學、藝術、教育等諸多領域的名人,如郭沫若、冰心、巴金、老舍、臧克家、馬寅初、徐悲鴻、傅抱石、豐子愷等雲集沙坪壩區,沙坪壩遂成為著名的文化區,盛極一時,蜚聲中外。

1938年,先君悲鴻隨中央大學入蜀,住在嘉陵江岸邊的盤溪,每日過江至對岸沙坪壩中央大學為學生授課。目睹蜀中百姓的疾苦,他疾筆創作了中國畫《巴人汲水》,對勞動人民的艱辛生活抱以深切的同情。在畫上他題寫了一首自作詩:“忍看巴人慣擔挑,汲登百丈路迢迢。盤中粒粒皆辛苦,辛苦還忝血汗熬”。詩文充溢著畫家對於當時百姓生活淒苦的同情和悲憤之情,也體現了他利用手中的畫筆為黎民寫照的歷史使命感。

八年抗戰期間是先君悲鴻公藝術創作的盛期,他以用藝術“為人類申訴”的準則作畫,留下了諸多傳世名作,如《巴人汲水圖》、《愚公移山》、《喜馬拉雅山》等等一系列他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其中油畫作品《放下你的鞭子》,更是在2007年拍出了7000余萬元的高價。

《巴人汲水圖》描繪了當時重慶人民一個極平常的生活場景——汲水,當時百姓每日生活用水,都要從江中汲取,故而無論男女,為了生計,每天都要到江邊取水。他們挑著沉重的木桶,再裝上滿滿的水,沿著崎嶇陡峭的山路走回家去,有時甚至要往返多次。正是這樣一個再平常不過的生活畫面,觸動了藝術家敏感的心靈。畫中的竹林鬱鬱蔥蔥,梅花也在怒放,這情景不但對畫面起到了很好的點綴作用,更是作者對於中華民族在嚴酷的歷史環境下表現出來的威武不屈的民族氣節的讚頌。

這件作品如今完好地展現在我們面前,同時也引出了一段曲折的收藏經歷。1949年,新四軍幹部朱良跟隨部隊到了重慶。到重慶後,恰巧遇見了聚興誠銀行老闆的管家正在處理一批舊書畫,在一大卷古代及近現代字畫中,朱良唯獨看上了這幅《巴人汲水圖》。當時這位管家喊價160萬元,最後經過一番討價還價,講到120萬元。朱良留下10萬元訂金,商定3天后取畫。當時的朱良沒有多少現金,急忙找到後勤部長。當時部隊正要給師級以上幹部分配蘇聯毛呢大衣,按級別朱良應得一件,但恰巧這批大衣數量不夠,朱良便主動提出不要大衣,希望換取120萬元現金。後勤部長同意了他的建議。用這120萬元,朱良如願以償地換得了這幅《巴人汲水圖》。

文革結束後,重慶收藏界、書畫界的許多老人,包括先君的好友晏濟元、蘇葆楨等畫家,都經常到朱良家中欣賞他所收藏的這幅《巴人汲水圖》。

1999年7月2日,我的母親廖靜文曾應邀看到這件作品。她看過之後非常激動,並清晰地講述了這幅畫的創作過程:先君悲鴻公在重慶期間創作了《巴人汲水圖》並舉辦畫展,當時的印度駐華公使看上了這幅畫,希望重金購得。先君當時在經濟上緊張,還要救濟學生、辦畫展,因此又重新畫了一張。如今最早創作的那幅陳列在徐悲鴻紀念館,而賣給印度公使的那幅後來轉而被朱良收藏。

2004年,在北京翰海拍賣會上,《巴人汲水圖》從800萬起拍,多位買家投入爭奪,經數十輪換手,最後終以1650萬元成交,創造了當時徐悲鴻個人書畫拍賣的世界紀錄。

據翰海公司的工作人員稱,在這件作品的徵集上公司傾注了極大的心血。今年是北京文物公司成立50週年,也正是由於藏家與翰海公司有著多年深厚的情感,這件本應子孫永保的作品才得以再一次展現在世人面前。

這件傾注了畫家和收藏家心血的畫作,在輾轉72年後再度呈現給世人,他所承載的已經不僅僅是一位畫家的藝術成就,而是一個時代的縮影,以及幾代中國人民族精神之火的傳遞。中華民族正是利用這樣看似原始的“巴人汲水”精神,將中華民族的文化世世代代地傳承下去。

相關文章

網站無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