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中國網

青花瓷殘片化身工藝品

青花瓷殘片化身工藝品

時間: 2010-12-07 18:24:45 | 來源: 《揚州晚報》
收藏 >

揚州收藏品市場上,最近掀起了一陣青花瓷片收藏熱。在收藏品市場上,青花瓷殘片一直處非主流地位,而現在青花瓷殘片收藏品升溫,通過“化殘為整”化身旅遊工藝品,不但標誌著收藏青花瓷片將成一個新投資渠道,而且標誌著一個新産業正在成長。

一塊瓷片升值百倍

昨天,記者在青花瓷收藏愛好者顧建中處看到一個青花瓷殘片,是個罐底,上面有“順治年制靖南王府”字樣,中間是個“帥”字。

不久前,顧建中在景德鎮一間店舖看到這個瓷片時,眼睛一亮。“作為靖南王耿精忠,可能沒有資格使用官窯製作,可能性比較大的是,當時清政府為了籠絡‘三藩’(平西王吳三桂、靖南王耿精忠、平南王尚可喜)而製作。”

他詢價,對方要價“一塊錢(收藏界內,實際金額縮小100倍),”顧建中還價五毛(50元),對方同意成交。顧建中斷定這不是一個新貨,

把這個殘品帶回揚州,圈內人看到也稱奇,估計這個瓷片應該在5000元以上,建議輕易不要出手。

昨天,記者採訪時,顧建中所在的古玩市場正在辦一個青花瓷鑒賞培訓班。這個培訓班,也帶熱青花瓷殘片生意,其中一商戶20多片青花瓷片被一位藏家打包購走。

非職業“瓷片族”淘瓷片

在揚州收藏品市場上,有一群不為圈外人所知道的非職業“瓷片族”,他們都有正式工作,對青花瓷有一定研究,具有一定識別眼力。

前幾天,在藝蕾小學,6位瓷片族組成的小隊,淘了10多個廢井,找到一個破損的青花碗、一塊清早期的紫砂壺片、一塊銅鏡等。後來找到一位藏家,賣了600多元。

在國內諸多歷史文化名城中,揚州和南京、北京、景德鎮等城市,經常出土青花瓷。

業內人士介紹,在揚州很多古井中,古代人把一些破損瓷器作為垃圾扔入,現在成為“瓷片族”傾力搜找的對象。業內人士透露,揚州收藏圈內至少有20多位這樣的“瓷片族”。

“化殘為整”成旅遊工藝品

不過,對於許多愛好者來説,現在想找到品相好、價格又能便宜的青花瓷殘片越來越少了,因為這些青花瓷片找到了新的用途。

據介紹,一些有題字、完整圖案的青花片,經過二次打磨後,製造成擺件、挂件等觀賞件,正在成為揚州旅遊品市場的新貴。因為殘片有破損口,容易劃手,而且品相不好看,而經過打磨後,鑲以邊框(銀框、金框),作為器件銷售。

事實上,青花瓷殘片擺件,比起玉器、漆器更具有藝術品氣質,唯一不足的是外表殘缺,但是通過工匠打磨,可以完整形狀呈現在市場上。

顧建中淘到一個元青花殘片,上面有人物圖案,一位蒙古武士騎在馬上,威風凜凜。根據殘片內容,花了200元,請一位工匠打磨好,做成了一個魚狀挂件,蒙古武士居中。經常有遊客打聽價格,由於他沒有打算出售,就標價1萬,嚇跑了一些藏家,“如果掛牌2000元,估計早就被人買走了。”

殘片“化殘為整”成為旅遊工藝品,正在成為許多藏家和古董商二次開發青花瓷殘片的渠道,而在東關街上,一些做青花瓷片的店舖生意呈現升溫的態勢。但一位業內人士表示,“從專業收藏的角度看,不主張把瓷片打磨,因為打磨必須將破損口土性消除,使得鑒別更加困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