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代皇家的書畫收藏中,《石渠寶笈》是一個重點。寶笈一共三編,這三編裏面收藏的書畫統計下來大概7000多件,清宮藏書畫大概估計在10000件以上,準確數字無法統計。就現在留下來的一些看,主要是從清末到民國這段時間,70~80%仍存世,還有一部分不知下落。
《石渠寶笈》是宮藏書畫的重點
清代皇家的書畫,主要是乾隆時期收的。當然,如果沒有明末清初的民間收藏,皇宮收藏起來也沒那麼容易。乾隆皇帝給清宮收藏奠定了一個基礎。
收藏得多了,於是有一年,乾隆就覺得要總結一下了,就編了《石渠寶笈》。
《石渠寶笈》,全稱為《秘殿珠林·石渠寶笈》。全書分三編,即初編、續編、三編。其中《秘殿珠林》主要載錄釋道書畫,而《石渠寶笈》則錄歷代書畫,按照“千字文”字頭編號來編寫,收錄作品7757件,卷帙浩繁,蔚為大觀。
乾隆九年(1744)二月初十日上諭,內言:“內府所儲有歷代書畫,積至萬有餘種,簽軸既繁,不無真贗”,故應“宜詳加別白,遴其佳者,薈萃成編”。開始編了。
初編,自乾隆九年二月始,乾隆十年十月成。續編,自乾隆五十六年正月始,乾隆五十八年五月成。三編,乾隆五十八年二月始,嘉慶二十一年六月成。
《四庫全書》總編纂官紀昀撰該書“提要”時指出:“是編所登,既皆藝苑之精華,而確按方幅稽核詳明,尤非尋常者懸揣者可比”。
“此編各依貯藏之所按類排輯”。即按乾清宮、養心殿、重華宮、御書房、三希堂、寧壽宮等殿堂收藏之所排列。
這些都是故宮裏面最重要的建築。明代皇帝的住所,比如乾清宮,到了清代,康熙也住過。雍正皇帝及後來的皇帝都住過養心殿。因此乾清宮、養心殿都是皇帝住的地方。
《石渠寶笈·初編》所錄入書畫,分為上等、次等。乾隆九年二月廿七日,這個工作就開始了。據檔案記,當天養心殿發來字畫冊四十九冊、字畫卷二百五十卷,畫軸二百五十八軸;畫軸內宋貫休《羅漢》等五件歸入《秘殿珠林》。
乾隆九年十一月十三日謹奏,臣等辦理《石渠寶笈》所有乾清宮、重華宮、養心殿三處書畫謄寫草本進呈禦覽。其御書房草本亦已辦完。等於書的四分之三以上完成了,速度相當快。
鑒藏印是清宮藏書畫的標識
清代宮廷收藏是繼宋代內府收藏之後的又一高潮,民間著名藏家如梁清標、孫承澤、高士奇等人的收藏如過江之鯽紛紛歸入內府,從而達到中國書畫收藏史上的又一次集大成時期。
但今天來看《石渠寶笈》,應當客觀理智地看待其著錄的書畫,因為《石渠寶笈》僅僅是個著錄,並不能保證作品一定是真跡,更不能代替文物的鑒定工作。
《石渠寶笈》著錄作品大部分現收藏在故宮博物院、台北故宮博物院、上海博物館、遼寧博物館等,另外一些就流散到國外。博物館所藏《石渠寶笈》著錄的書畫作品加起來約佔其著錄總量的七成左右。
清宮藏書畫曾從各種渠道散佚出去。一是皇帝以各種各樣的名目賞賜出宮,二是大流散渠道是溥儀在遜位以後留住紫禁城期間往外偷運。
緣于《石渠寶笈》所載書畫的皇家身份,在當前的拍賣場上,一旦有被《石渠寶笈》著錄過的書畫上拍,必遭各路藏家追捧。為此,如何鑒定這類作品,便成為藏家急於了解的知識。除了對照《石渠寶笈》原文,查閱某件畫作是否被著錄外,還要仔細觀察書畫本身提供給我們的資訊,特別是《石渠寶笈》著錄品特有的鑒藏印。
大家都知道凡是清宮收藏都蓋上皇上的圖章、印章,有時候一個作品三個五個,有的十幾個,多的達二十幾個記號,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清代內府藏品多鈐有皇家收藏印,一般説,入選《石渠寶笈》或《秘殿珠林》初的上等書畫鈐六璽,即“乾隆禦覽之寶” (橢圓形)、“乾隆鑒賞”(圓形)、“三希堂精鑒璽”、“宜子孫”,“石渠寶笈”。以及收藏殿所。次等書畫鈐三璽,即“乾隆禦覽之寶”、“石渠寶笈”及收藏殿所。
選入重編的書畫在六璽上加鈐二印,“石渠定鑒”、“石渠重編”,稱八璽,不分等級。三編則倣照初編上等書畫一樣鈐六璽,只是“嘉慶禦覽之寶”代替了“乾隆禦覽之寶”。“嘉慶鑒賞”代替了“乾隆鑒賞”。
現在,研究內府印的鈐蓋方式,已經是鑒定宮廷書畫的重要手段。
除了鑒藏印外,清宮藏畫特有的裝裱方式,也是鑒定真偽的重要佐證。清內府特別是乾隆時期,宮廷庋藏的畫院作品、帝王書畫以及內府收藏的前代書畫,都有標準的裝裱要求和形式:挂軸,多根據畫的內容和色調選用淺米色或淡青色花綾作裱邊。包首用絹,簽用倣古紙如金粟山藏經紙、側理紙等,軸頭有玉、象牙或紫檀等硬木。畫軸外包裝有織錦面,
手卷外包裝為單色綢裏畫襯套、襯簽為白綾墨筆書作品名稱。
手卷亦以綾為裱,畫心上下為窄細的綾或紙撞邊。引首用內務府定造宮廷用紙,有藏經紙、手工描金花箋或雲龍箋、手工墨筆描卷草紋或龍珠箋等,常有乾隆御筆題字。
題簽多用藏經紙窄條,楷書或行書圖名,有的還書寫上裝裱時間。
無論書畫鈐加玉璽或宮廷特色的裝潢,只是鑒別清宮藏畫的一方面證據,並不能代替書畫本身的鑒定,因為即使清宮藏書畫,也有贗品,不能迷信“清宮”二字。
兩岸故宮文物總體比較
北京有故宮,台灣也有故宮,此外,上海博物館等博物館也有清宮收藏。從總量上講,北京故宮超過台北故宮1倍以上,台北故宮有藏品60多萬件,北京故宮有藏品150多萬件,所謂館藏文物各有韆鞦。
拿書畫來説,台北故宮的北宋、南宋書畫,優於北京故宮。這是歷史原因造成的。日本人打進來了,為保護文物要遷移。在這麼短的時間內,不管是書畫還是陶瓷,肯定是藏品中最好的東西先裝箱。比如説宋代官窯。
當然,文物優勢仍然在大陸。因為在大陸,清宮收藏不可能被皇宮一網打盡,社會上還收藏很多。經過幾十年的回收,大量的東西回到了故宮。比如説元代書畫,北京故宮就要超過台北故宮。至於明清書畫,就更佔優勢。舉一個例子,揚州八怪、金陵八家、清初四僧的作品,大量都在大陸,大陸改革開放前台灣幾乎沒有。
就因為如此,北京故宮不光總量上優勝於台北故宮,在品種上,在每個專題當中,都有台北故宮所沒有的文物。比如陶瓷,官窯瓷器有28萬件,單一品種有9千多種,這是台北故宮沒法比的。
所以,兩岸的故宮,是各有長處。古物南遷,並沒有將故宮的文物全部遷往台灣,更何況幾十年來北京故宮又新收了大量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