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英國Bainbridges拍賣行舉行的中國藝術品拍賣會上,一件清乾隆各色釉套瓶拍出了4300萬英鎊,加上佣金折合人民幣約5.5億天價成交,超過估價40倍,創下中國藝術品拍賣新的世界紀錄。對於即將進入高潮的秋季藝術品拍賣市場來説,這無疑是非常具有特殊意義的,也提醒廣大藏家只有及時改變思路,才能獲得更好的回報。
拍場新高打開空間
雖然目前各界對於這件瓷器有各種各樣的稱呼,但就從拍賣行提供的照片來看,這是一件乾隆時期集高溫、低溫、色釉和釉下彩、釉上彩于一體,代表了乾隆時期官窯鼎盛時期的産物,其內繪青花,外畫洋彩、琺瑯彩、粉彩,描金,鏤空、轉心、浮雕、淺刻,幾乎涵括乾隆瓷器製作最複雜工藝,屬於清代瓷器的巔峰之作。其體態勻稱,色澤飽滿典雅,瓶身鯉魚、鱖魚等圖案栩栩如生,配以鏤空水波紋雕花設計,顯得大氣富貴,恰到好處地映襯了瓶頸上的紅色“吉”字中所蘊含的吉祥之意。
相比蘇富比、佳士得拍賣行,Bainbridges拍賣行只能算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弟弟”。但是在資訊發達的今天,此次拍賣吸引了歐美頂級收藏家、亞洲頂級收藏家,世界各大拍賣公司的高管均在場參與拍賣,不少藏家全天專注此件拍品。小鄉村裏上演群雄逐鹿,世界大牌在此巔峰對決,據説世界著名的古董商,曾經買下元青花鬼谷下山大罐的艾斯肯納胥(ESKENAZI)也到了現場。可見,無論拍賣行的名氣如何,只要東西珍罕,總是能夠吸引到全球著名藏家的到來。
在今年的蘇富比秋拍中,自從著名收藏家張永珍以2.5266億港元拍下清乾隆淺黃地洋彩錦上添花“萬壽連延”圖長頸葫蘆瓶之後,瓷器拍賣市場上的價值體系就已經悄然發生了變化,而此次清乾隆各色釉套瓶拍出中國藝術品新紀錄,無疑將進一步印證了這種判斷。這就是藏家更關注古瓷器在工藝上的功夫,對於那些能夠體現出時代特點的古瓷器更加青睞。從藝術品拍賣市場的規律來看,一旦市場形成一種趨勢,無疑將對於藏家的風格産生非常大的變化。雖然包括馬未都在內的專家都表示,這類彩瓷過去並不看好。一是沒有主題圖案,花卉題材太過普通;二是底署礬紅款,以款識而論,藍料方章款第一,青花款第二,礬紅款僅為第三;三是瓶型一般,很是流俗。但世事就是這樣,誰也不會料到這樣一個程式化的乾隆官窯創下了如此奇跡。而由此帶來的整個市場的變化更是值得關注。
特殊器型值得關注
乾隆時期的官窯瓷器普遍精美,一是因為乾隆本人提倡,二是就是因為唐英的管理。唐英以內務府員外郎職到景德鎮督辦官窯30年,至1756年去世,開創了中國陶瓷史上最輝煌的篇章。這件瓷器雖然沒有明確的記載是由唐英督燒的,但從目前的記載上來看,乾隆時期瓷器的創新都是由唐英主導的,其中最為乾隆皇帝燒制出了一件中國陶瓷史上空前絕後的作品:高86.4釐米的大瓷瓶,它總共匯集了15種釉彩,16道文飾,彩繪了12幅吉祥圖案。它包含了歷代瓷器的各個品種,整個器物從上到下依次運用了倣哥釉、金釉、青花、松石釉、窯變釉、鬥彩、冬青釉暗刻、祭蘭描金、開光繪粉彩、倣官釉、綠釉、珊瑚紅釉、倣汝釉、紫金釉等多種施釉方法,16道紋飾,頸部對稱夔耳,腹繪12扇開光圖案,包括“三羊開泰”、“太平有象”等畫面。
而在拍賣市場上,唐英督造的特殊器型的瓷器,同樣是藏家關注的重點品種。在今年北京保利春拍中,唐英制青花釉裏紅獅子戲球蒜頭瓶,估價580萬至880萬元,成交價達到了1680萬元。本品造型取法于秦漢銅器——蒜頭瓶,忠實地摹制了六瓣瓜棱蒜頭狀,長頸鼓腹,頸飾弦紋,顯然是取自內府典藏的古器為范而成,並且是歷史上瓷質蒜頭瓶當中與原物外型最為相近的,它與萬曆時期粗拙厚重的風格完全不同,彰顯出乾隆時代的摹古考究精神。為了宣示皇家的審美品味,工匠加以修飾改進,將六瓣瓜棱口繪成六瓣蓮紋,以增其高雅;將頸部弦紋改為三道,以增其挺拔。通體上下繪七層紋飾,過渡清晰自然,主題紋飾為三獅戲繡球圖。一獅仰首頂球,一獅回首撲球,一獅前趨追球,以青花繪頭尾眼睛,以釉裏紅繪獅身毛髮;以青花繪飄帶,以釉裏紅繪火焰。紅藍相間,互為輝映,在瑩潤細白的釉面襯托之下,令人頓生驚艷之美。其用筆精細,對三獅之刻畫纖毫畢露,毛髮茸茸之感盡現眼前,神態之憨拙逼真,更彰內府良匠狀物之能事。
在即將於今年匡時秋拍露面的清乾隆唐英制青花纏枝蓮紋花觚,也是一件非常具有特點的瓷器。器型修長別致,敞口、束頸、造型倣自青銅觚,胎體堅白細膩,通體飾纏枝花紋,腹部開光處有文字一篇,知是唐英監製為道教祭祀供奉之器,格調儒雅,青花發色佳。另外一件清乾隆•綠釉錦地粉彩纏枝花卉堆塑五子登科瓶就是其中的代表,其通體施松石綠釉為地,瓶身布五童子戲于瓶頸、肩、腹。整器釉色繁華,光澤內斂,器型大方穩重,紋飾精美,構圖和暢,人像呼應和諧,相映成趣,妙不可言。
高手仿製小心打眼
在古玩行裏有句話就叫“打眼”,就是説你看東西看走眼了,看錯了,本來是個贗品、仿製品,你卻看成了真品。在瓷器中,這樣的情況並不少見,特別是隨著一系列天價的出現,必然會出現許多仿製品。值得注意的是,這些仿製品並不是現在做的,早在民國時期,就有對於清乾隆時期的官窯進行仿製,其中最為著名的就是民國時期施德之採用德國進口琺瑯彩料以及清宮造辦處琺瑯彩余料,仿製的清代琺瑯彩。其重金聘請原清宮造辦處工匠胡氏(據傳名胡顏標)親赴景德鎮調製料色,又以五百兩白銀一件高價招攬了原禦窯廠名匠潘甸宇作畫。前後約三年,花費兩百多萬兩白銀,方製成約180余件(平均每件一萬銀元)。施德之出版的102件古月軒名瓷,畫工極為繁複,也就是所謂的“先注重繪事一道”。1949年後,施德之後人擬將該批瓷品帶出境外,未獲有關部門批准。1964年由上海文物商店派人運回碗、盤、花盆、煙壺、瓶、文房等計百餘件,1970年又劃歸上海友誼商店,期間陸續售出。施德之藏瓷以繪畫精美細膩、層次繁多、色彩豐富和諧、琺瑯彩加粉彩、傳統的精細錦地纏枝圖案圍裹著開框中新文人畫為特點,受入境、澳地區及新加坡、歐洲人士喜歡,曾有阿拉伯王室以350萬人民幣擬購一對花瓶。
20年前,京城裏面的一位藏家,因為他捐贈給故宮一件瓷器,作為獎勵故宮送給他一個倣品永樂青花壓手杯。這個壓手杯是故宮專門仿製的旅遊紀念品,每個要賣一百元外匯券。説起這批旅遊紀念品,當時是由故宮的陶器專家耿寶昌和劉伯昆兩位先生拿著壓手杯的樣品,親自到景德鎮東風瓷場定制的。一共燒制了一百件,由於這種杯子看上去不起眼,外行人不會花一百塊錢去買它,所以這一百個壓手杯擺在故宮的服務部裏,賣了好幾年也沒有賣完。而這位藏家對這個獎勵的壓手杯愛不釋手,自己給這個壓手杯做了舊擺到了書櫃裏欣賞。
幾個月後,有位做古玩生意的朋友,發現了這只壓手杯想要買走,藏家告訴他,這只是故宮的旅遊紀念品。但這位朋友執意要買這只做過舊的壓手杯。當場拍出一千元錢,把這個壓手杯拿走了。一年以後北京的故宮博物院,收到了一封收藏家的來信,説他最近在海外的拍賣會上,花三百萬元買了一個永樂壓手杯,想請故宮的專家根據照片幫忙鑒定真偽。目前這種壓手杯,全世界有案可查的,只有三個半,兩個在故宮博物院,一個在國外博物館收藏,那被稱為半個的殘品也在故宮。怎麼會又出現了新的拍賣品呢?僅憑照片鑒別真偽,故宮的專家們都不敢下結論,後來請教著名陶器專家馮建平先生,馮老一聽,黑線畫的是花心,立即斷定是倣品。因為當時只有故宮定制的那批壓手杯幾可亂真,而這批倣品都是花心的。事後有人説那個賣了三百萬元的永樂壓手杯,就是京城裏的那位藏家做舊了的傑作,只是這個小玩意,在海外遊弋了一番,身價已經從1000元暴漲為300萬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