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中國網

攪亂市場:文物復仿製品急需新法規

攪亂市場:文物復仿製品急需新法規

時間: 2010-11-26 16:51:25 | 來源: 新浪收藏
收藏 >

北京故宮博物院的一位專家曾經講述過這樣一件趣事:20世紀80年代,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的管理人員在訪問我國時,被故宮博物院的各種文物複製品吸引,遂每樣購買一件托運回了美國。沒想到他在過海關時遇到了麻煩,美國海關人員不相信如此精美的複製品平均每件售價才十幾美元,懷疑是走私行為,不僅予以扣押,還給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寄來了罰款單。後經過多方解釋、查證方罷。

目前,國內外許多博物館都有復仿製藝術品供觀眾欣賞、購買。這些復倣品不但讓觀眾體驗到“將博物館帶回家”的滿足,也擴大了博物館的影響力。不過,文物復仿製品經營並非像一般人想像的那麼隨心所欲,不但要受到授權等很多因素的制約,還要面對市場上不良競爭的煩惱。

大博物館把關嚴格

近期,北京故宮博物院新推出了限量60套的倣清宮“大雅齋”系列瓷器。這些復倣瓷器製作精美,深受消費者青睞。幾年來,北京故宮陸續開發了一批具有故宮特色的文化産品,這些具有相當收藏價值的文物復倣品因工藝精湛廣獲讚譽。比如,為慶賀故宮博物院建院80週年,故宮博物院聘請工藝大師製作的80尊高倣真“金甌永固杯”。

近年來,很多國內外的博物館、考古科研機構以及某些企業都出於陳列展覽、科研、銷售等目的進行了文物復仿製品的開發。不過,因製作水準不同,復仿製品良莠不齊。甚至還有某些既不具備相關資質,也未獲得相應授權的企業隨意克隆國寶的情況。

比較來看,大博物館為保證文物復仿製品的品質,通常會採用種種嚴格的把關手段。例如,古代瓷器是北京故宮文化産品開發的重點。在故宮博物院專家親臨指導下,工作人員採用傳統手工製作工藝和流程,會在器形、釉色、紋樣等方面儘量保留藏品原有的風貌和神韻。

進入故宮文化産品網站首頁,第一眼看到就是一則關於銷售與授權的《鄭重聲明》。該聲明提到,故宮特色文化産品一律採取自我銷售和授權銷售方式,並定期在網上公佈被授權單位的名單。可以想像,如此一來,那些想混水摸魚的未得到授權的“作坊式産品”自然也就無所遁形。

上海博物館藝術品公司對産品同樣控制得非常嚴格。價格從數百元到數萬元不等的文物復倣品均由專業人員精心製作。對於筆者提出“是否有假冒上博名義擅自製作出售文物復倣品”的問題,上博藝術品公司的工作人員笑稱,“目前還沒有發現這樣的情況”。

粗糙製品“不如山寨貨”

不過,並非所有的文物復倣品都能達到如此理想的效果。例如,筆者在採訪中就曾發現,有一家省級博物館出售的館藏精美折扇複製品,其扇骨十分粗糙,打開折扇感覺與10元一把的地攤貨很類似,被有的遊客調侃為“還不如山寨貨”。

有業內人士認為,很多做古書畫複製品的廠商,為了尋求産量,提高經濟效益,不講求印刷品質,也不講究包裝裝潢。日本“二玄社”在中國的代理商之一梁章凱先生曾這樣對筆者無奈地提起:“同樣是兩個裝畫的木匣,日本的就十分精美,國內的就略顯粗糙。其實,投入市場很容易,但是製作出來,如果品質不好,放在藏家手中,就好像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終究還是一批沒有價值的作品。”

除了銷售,有些用作展覽的文物複製品也存在廠家資質不明、複製品品質差等問題。媒體曾經報道過這樣的事例:某“秦兵馬俑文化展”開展,展出的“兵馬俑複製品”表面較粗糙,一些本應該還原出來的士兵盔甲花紋被水泥糊過,顯得很平整,燒制工藝“實在不敢恭維”,市民花錢看展覽大呼上當。而且展覽主辦方始終拿不出複製的參展兵馬俑廠家的相關資質證明。

規範仿製品需補法規空白

提到文物復仿製品,很多人可能會覺得複製品和仿製品是一回事,其實二者有很大區別。我國《文物複製暫行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對文物複製品進行了非常嚴謹的描述和規定,要求複製品與原文物的體量、形制、紋飾、質地都要基本採用原製作工藝,與原文物相同。文物仿製品的概念則並未被納入該《辦法》中,它與原文物的相似度相對也寬泛得多。

國家文物局研究員李曉東提到,從現在的市場情況來看,文物複製品的管理辦法如果能在一些方面有進一步的規範,對群眾、對市場、對文物保護都是有益處的。例如,對於文物複製品的相關規定,業內始終有一些不同意見。比如,文物複製品的大小,是完全按照原文物尺寸,還是可以有一定比例的大小伸縮?再如,有些企業在製作文物複製品時,為了提高産品聲譽及産品價值,會找一些科研機構或學術團體來監製。那麼,這些學術團體、科研單位有沒有監製的權力?所以,如果能夠根據現在方方面面的情況,將過去的管理辦法進一步完善,會更有利於管理工作。

“不光要對文物複製品進一步規範,對仿製品同樣要規範。”李曉東説,目前,我國對於文物仿製品的管理法規基本上處於空白狀態。這使得對文物仿製品的管理出現了一些問題。

首要的就是製作單位的資質問題。根據《辦法》規定,文物複製單位要具備嚴格的資質,包括必要的文物複製生産場地、生産設備、檢驗設備和專業技術人員。其文物複製資格由省、自治區、直轄市文物行政管理部門認定。資質過關,才能保證文物複製品的品質以及行業信譽。但是,由於目前文物仿製品沒有具體的管理辦法,也就少了這一道把關的程式。於是,市場上就出現了很多粗製濫造的文物仿製品。

例如,上世紀80年代,在陜西秦俑博物館周圍有很多商販兜售質差價低的兵馬俑仿製品。還有另一種情況:上世紀90年代,河南曾經出現過一些家庭作坊,他們所製作的古陶瓷仿製品幾可亂真。有些倣品被人拿到市場上當真品銷售,對文物藝術品市場也産生了一定的干擾。所以,文物仿製品同樣存在需要資質認證的問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