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中國網

藝術品投資市場火爆非凡有根源

藝術品投資市場火爆非凡有根源

時間: 2010-11-12 21:32:37 | 來源: 盛世收藏
收藏 >

        藝術品的賺錢效應已經深入人心。越來越多的中過百姓意識到,藝術品投資是一項非常好的理財方式,他不需要過多的經營,在一段時間之後,就可以獲得非常可觀的收入,當然這又何樂而不為呢?藝術品市場持續火熱的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春之歌(徐悲鴻)
 

例如以徐悲鴻的《春之歌》為例,這件《春之歌》是徐悲鴻在民國時期送給張大千的,該作在2001年上海東方國拍僅以73萬元成交,2年後,北京榮寶再推此作,成交價為346.5萬元,2008年儘管市場遭遇前所未有的金融危機,但該作在北京長風拍賣會上,仍獲價694.4萬元。而到2009年北京保利推出此作時,《春之歌》的成交價已高達1013.6萬元,短短的8年已翻了十多倍。類似這樣的例子在市場上還很多,它印證了“房屋土地五年漲一倍,字畫古董十年漲六倍”的古訓。

規避風險的需求——保值增值性的投資風靡藏市

眾所週知,通脹是物價普遍上漲,不是某一種商品漲價。換句話講,通脹是“錢不值錢了”,是一種貨幣現象,並不是因為某種商品漲價(比如豬肉)帶動了物價上升。這二者是完全不同的兩回事。眼下,國內資産泡沫和通貨膨脹有惡化的趨勢,實際上房價飆升本身就已經向我們清楚地顯示通貨膨脹已經來了。如何尋求資産的保值增值已迫在眉睫,所以,未來會有更多藏家尋求藝術品來規避風險。

藏品稀缺——吸引很多藏家的關注和激烈競爭

另一方面,由於藝術品特別是是精品、孤品、珍品,受到眾多收藏者和投資者的青睞和追捧,迭創佳績將成為常態。收藏品市場歷來講究“物以稀為貴”,藏品稀缺自然會吸引很多藏家的關注和激烈競爭,大凡藝術品拍賣創下佳績的都與精品、孤品、珍品有關。如在匡時國際拍賣會上,八大山人《倣倪雲林山水》極為引人注目,這件經王方宇和王己千兩位近代收藏大家先後收藏的八大山人作品,幾乎被所有八大山人的研究論著和畫集所收入,日本二玄社在上世紀70年代出版複製品以供人學習臨摹。從上世紀60年代起,在美國大都會博物館、台北歷史博物館等地展出。王己千先生題寫“上上神品”,可見對此作品的珍愛非同一般。

相關文章